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M3 Cyrix 硬科技 整合繪圖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Cyrix M3 Jalapeno(1999年) 時代背景:AMD併購NexGen得到了K6,接著靠著Alpha團隊打造了K7,加上Intel P6,論x86處理器核心微架構,Cyrix的M1和M2根本完全瞠乎其後,必須整個砍掉重練,並完全壓寶在整合繪圖處理器的低價市場。 相較於還出現過大量工程樣品的MXi與最終仍在Socket 370登場的Cayenne核心,從未問世的Cyrix M3 Jalapeno是今日極少人知悉的「幻之處理器」,所以更應該與各位科科們一同分享。 基本上,M3=Cyrix體系的P6+MediaGX和MXi的市場定位+ATi Rage 128等級的高時脈繪圖核心+雙通道DRDRAM (Direct Rambus DRAM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x86 Cyrix 硬科技 MXi 國家半導體 MediaGX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Cyrix MXi(1998年) 時代背景:「入門級x86處理器整合繪圖核心」並非Intel和AMD首創,Cyrix才是這方面真正的先驅者,而1997年的MediaGX,則是Cyrix在這塊人跡杳然的荒野,開出的第一槍。Cyrix接著希望將「真M2」”Cayenne” 核心如法泡製,延續在這塊新興市場的優勢。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AMD Fusion篇 MediaGX仗著低價優勢,以Compaq的Presario 2100和CTX EzBook V92C266為起點,開闢「1000美元以下」低價位個人電腦與迷你型筆記型電腦市場,攻入OEM品牌的供應鍊後,嘗到甜頭的Cyrix隨即研發Cayenne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處理器 相容性 x86 Pentium Cyrix 硬科技 浮點運算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Cyrix Cayenne(1997年) 時代背景:歷經多年延宕,Cyrix終於在1996年推出「第六世代」x86處理器6x86 M1,但前有Intel即將推出的Pentium MMX,後有Intel Pentium II和AMD K6,製程技術與x86軟體相容性均處於落後態勢的Cyrix,需要盡速打造出足以抗衡的新核心。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上)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中)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下) 在二十世紀末期,曾被外界一度看好是Intel最強競爭者的Cyrix,在推出6x86 M1之後,進一步研發「企圖以最少成本換取兩倍效能」的6x86MX M2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筆記型電腦 處理器 Rambus Pentium 晶片組 Timna 記憶體模組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Intel Timna(1999年) 時代背景:在20世紀末,適用於筆記型電腦的低耗電處理器,可謂鳳毛鱗爪,也清一色是現有桌上型處理器的低電壓版本,簡直聊勝於無。當時市場上比較常見的產品,僅有Intel MMC (Mobile Module Connector) 封裝的Pentium MMX、Pentium II和Pentium III,或著AMD的Mobile K6與Mobile K6-2。 也為此,Intel在1999年3月,公開其歷史上首顆為了筆記型電腦與「600美元以下低價電腦」量身訂做的「Timna」,在單一晶片內整合Pentium III處理器核心、Direct Rambus記憶體控制器、S3的Savage 4繪圖核心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dec alpha VAX 旗艦處理器 硬科技:RISC諸神的黃昏系列 DEC的Alpha (下) Alpha處理器的基本命名規則如下: EV:Extended VAX,但Alpha幾乎和VAX幾無瓜葛,唯一比較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延續VMS (Virtual Memory System) 作業系統,Alpha需相容VAX的浮點資料格式。 21:21世紀。 0:處理器世代流水號,從零開始。 64:64位元。 從1992年到2004年,總計出現了20個Alpha處理器型號,裡面也包含了工作站甚至個人電腦市場的低價產品,但基本上可歸類成6個世代。 雖然Alpha展現了驚人的效能,但因產品價格和專利費用太過昂貴而導致在市場上叫好不叫座,無法讓DEC走出因VAX失去競爭力後的困境。即使拼命出售部門斷尾求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dec alpha 硬科技 旗艦處理器 硬科技:RISC諸神的黃昏系列 DEC的Alpha (中) 俗語說的好:過猶不及。從一個極端激烈反動到另一的極點,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時下存活在市場上的產品與技術,也往往不是看起來「最具進步色彩」的那個。DEC在研發Alpha指令集時,過度重視效能,將大量的工作和複雜度,從硬體「轉嫁」到軟體,也為此復出了不少代價。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上)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中)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下) 先從中斷 (Interrupt) 說起。在我們所熟知的「精確中斷 (Precise Interrupt)」,若處理器發生中斷,如外部I/O發出存取需求,將標定下一個要被執行指令的記憶體位址的程式計數器 (PC,Pro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alpha risc 指令集架構 VAX CISC 硬科技:RISC諸神的黃昏系列 DEC的Alpha (上) 在計算機工業的歷史,一說到「眾人皆知的處理器效能王者」,很難不第一時間想到充滿傳奇色彩、而且對後世影響深遠的DEC Alpha處理器,在1990年代曾叱吒風雲一時,尤其在AMD的x86處理器發展史,更處處可見Alpha研發團隊留下的遺產。 在諸多RISC諸神之中,有別於IBM的Power、Sun的SPARC、HP的PA-RISC和SGI時代的MIPS,Alpha也是唯一「一剛誕生就非常厲害」者。更誇張的是,1992年發布的Alpha指令集架構,打從一開始就是如假包換的64位元架構,包括64位元的平面記憶體定址、64位元長度的整數資料暫存器與64位元浮點資料暫存器。 因問世較晚,而且DEC又以追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sun 作業系統 SPARC SPARC64 UltraSPARC 硬科技:RISC諸神的黃昏系列 Sun/Fujitsu的SPARC (下) 科科們應該還記得Sun這間公司打從創業以來就很堅持「開放」路線,SPARC指令集也不是Sun的私產。本質上骨子裡是軟體公司的Sun,其號稱三千人的處理器研發團隊,卻被公認打不過Fujitsu的「三百壯士」。 隨著時間流逝,一般坊間評價「最好的SPARC指令集相容處理器」不是來自「Sun本家」,而是日本的Fujitsu (與1990年代的Ross和HAL),直到併購Sun的Oracle在2017年9月擺明不玩,一口氣裁撤了所有SPARC處理器與Solaris作業系統的964人,只剩下這間日本公司和少人知悉的俄羅斯MCST以外,別無分號為止。 指令集版本 發布年份 改進重點 對應處理器 發表年份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SPARC Register Window 內文交換 硬科技:RISC諸神的黃昏系列 Sun/Fujitsu的SPARC (中) 有別於80x86世界多年來遲遲缺乏公定版本的亂象 (到現在「AVX-512之亂」還是沒有停止的跡象),關於作為電腦最基礎「語言」的指令集架構,SPARC一直都有統一的標準。也因此,SPARC指令集相容處理器的發展史,踏滿了眾多廠商的足跡,讓歷代SPARC處理器的型號總數,海放同時期的IBM Power (不算PowerPC)、DEC Alpha、HP PA-RISC以及MIPS (如果只算高階伺服器產品線的話) 等老對手。但這也讓公認當代最強大的SPARC指令集相容處理器,並非出自於創造SPARC的Sun,而是來自日本Fujitsu的SPARC64家族。 硬科技:為何Intel的競爭者都要如此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Fujitsu sun 網路 伺服器 risc SPARC 硬科技:RISC諸神的黃昏系列 Sun/Fujitsu的SPARC (上) 近期因為RISC-V的蓬勃發展,再度引爆指令集架構優劣的討論,讓人看似RISC好像是最近才崛起的新概念,但你知道在1980年代初期到1990年代末期,曾有諸多盤據高階伺服器與工作站的RISC指令集體系極盛一時嗎? 稍有年紀的科科,只要在學生時代常跑計算機中心和電腦教室,腦海中一定留下了配備高貴Sony特麗霓虹映像管螢幕與手感不錯鍵盤的Sun Ultra系列工作站,更不會忘記那被戲稱 “Slow-Laris” 的Solaris作業系統與作為心臟的UltraSPARC處理器。 今天以Intel Xeon為首的x86處理器能夠支配伺服器市場與資料中心,在1990年代初期根本是 痴漢水球 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