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5G fpga Xilinx 硬科技 人工智慧 硬科技:AMD併購Xilinx各位科科該怎麼看? Xilinx執行長Victor Peng,以前曾經歷過ATI和AMD,他本人在說明會說「這是他第二次加入AMD」。 對於曾有幸目睹AMD在2006年的夏天,動用54億美元(42億美元現金)併購ATI的科科們,想必對發生沒多久的Xilinx併購案感到五味雜陳。如果科科們的人設,還外掛了「AMD鐵粉」的屬性,內心也或多少擔憂著這耗費350億美元(全額股票)的收購案,讓AMD再次步上10年黑暗期的後塵。 但筆者只能說,除非AMD願意缺席5G基地台和人工智慧的商機,否則他們已經沒有任何選擇,非得吃下這間FPGA第一大廠不可,而Xilinx不僅在人工智慧布局已久,在2018年併購中國的DEEPHi(深鑑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nvidia gpu 虛擬機 硬科技:GPU虛擬化為何超級難搞(下) 我們在前面大致了解了GPU虛擬化的困難度和幾種可能的手段,現在就來瞧瞧Intel、AMD和NVIDIA他們這幾年的作法。其實講的白一點,NVIDIA在2013年發表GRID K1產品線時,就註定了他們遙遙領先其他競爭者的局面,寫再多都令人感到多餘。 但在繪圖技術遠遠落後GPU雙雄的Intel,卻早在2011年就著手進行vGVT (Mediated Pass Through virtualization for GPU) 的概念驗證,在2013年的Haswell世代與Iris Pro內顯時,官方開始支援Xen Hypervisor的XenGT。 Intel隨即在2014年4月,將其GPU虛擬化技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gpu vmware api 硬科技:GPU虛擬化為何超級難搞(中) 也許某些用功的科科,過去曾聽聞過和GPU虛擬化可扯上關係的幾個技術名詞,像SR-IOV、Fixed Pass-Through或Mediated Pass-Through等等,但這些名詞與其背後的觀念,早在2008年甚至更早,就被VMware一鎚定音,至今幾乎毫無任何改變。 VMware在2008年發表的GPU虛擬化技術白皮書 “GPU Virtualization on VMware’s Hosted I/O Architecture”,列出4個評鑑面向。 VMware更進一步的攤開整個GPU虛擬化手段的分類表,構成今日大部分GPU虛擬化的技術基礎,各位科科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CPU gpu vmware x86 硬科技 硬科技:GPU虛擬化為何超級難搞(上) 筆者很久以前用了6篇文章,簡單解釋x86電腦虛擬化的困難之處與解決方案,但留下了1個尚未完成的結尾:相較於「比較單純」的CPU,「GPU虛擬化」更是個值得大書特書的複雜議題,絕對只有站在時代浪頭的科科們才有權獨享。 所以筆者試圖用僅僅3篇的規模,簡單解釋GPU虛擬化究竟有哪些棘手的挑戰。為了避免混淆,相關術語(Terminology)也優先採用VMware和NVIDIA的東西,畢竟十幾年的光陰過去了,在這個領域的領導者,依舊是他們2家。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上)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中)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下) 硬科技:x86虛擬化由內到外還是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nvidia NV40 Shader 硬科技:歷史上著名的逆轉秀NVIDIA NV40篇(下) 以GeForce 6800 Ultra做為開路先鋒的NV40家族,堪稱NVIDIA「脫下褲子跟ATI拼了」的代表作,從3D API支援性、架構創新、到運算單元規模,均毫無妥協。NV40和R420相比,帳面上的理論規格與效能,看似輸人一截,但「架構性的效率」卻天差地遠,更罔論NV40還支援了DirectX 9.0c的Shader Model 3.0,讓R420變成相對規格落伍的產品。 NV40有幾個值得注意的重點,當中還包括了一般媒體和電腦達人不會留意到的地方。 在IBM 130nm製程的加持下,雖然NV40電晶體超過2億,是前代NV38的1.7倍之譜,但發熱量卻非常的出色,讓NVIDIA高階顯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ti nvidia NV40 Shader 硬科技:歷史上著名的逆轉秀NVIDIA NV40篇(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敗就是成功的老母,NVIDIA在NV30慘遭滑鐵盧,但很快的就重振旗鼓,搶在ATI的Radeon X800 (R420) 之前,在2004年4月13日正式發表「號稱耗費10億美元開發經費」NV40核心的GeForce 6800 Ultra。 產品實際上市日期是5月4日,和ATI R420剛好同天,但從產品命名拿掉略帶「羞恥感」的 “FX”,加上不輸人也不輸陣的搶先發布,多少讓當時的科科們感受到「知恥近乎勇」的企圖心。事後證明,風水輪流轉,從頭到尾全新打造的NV40,逆轉了保守路線的R420(嚴格說來,只能說是R3x0架構的放大版),直到原名NV47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transmeta 晶片 硬科技 Elbrus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Elbrus E2K 世界上任何對發展前景抱有熊熊野心的國家,無不希望關鍵性的科學技術絕對不會受制於人。近來因美中貿易戰,無論晶片設計工具到外包晶片生產,均被美國與盟國們重重封鎖的中國,想必箇中滋味點滴在心頭。 自從冷戰以來(其實更早)長期與西方世界對峙的俄國,當然也不能免俗,不僅在計算機工業累積了相當的成就,在x86處理器市場也沒有缺席,源自於前蘇聯超級電腦技術的Elbrus E2K系列,就是除了Intel、AMD和台灣VIA的Centaur之外,碩果僅存的x86處理器供應商,從個人電腦、伺服器到高效能叢集運算,都可看到其身影—只是在俄羅斯以外的地方看不到。 神風特攻隊駕駛員:Elbrus / MCS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超級電腦 apu Vega 硬科技 Renoir 硬科技:HotChips 32的新牙膏AMD Renoir篇 長期有關心筆記型電腦的科科,絕對強烈感受到網路上對於AMD筆電機種的討論熱度,像什麼AMD Yes或AMD真香,越來越屢見不鮮。 從2006年併購ATI至今已14年,一路跌跌撞撞,AMD總算摸索出其APU的最佳市場定位與規格。這也讓AMD在筆電市場的市占率急速升高,2020下半年各大知名品牌筆電頻頻出現「同系列的產品,AMD版狂電Intel版」的世界奇觀,大概也不是太讓人感到意外的發展。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AMD Fusion篇 AMD Next Generation 7nm RyzenTM 4000 APU 但去年底陸續流出的謠傳規格,卻指出現在這顆Renoir APU「應該」會有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Google 記憶體 tpu 硬科技 TPU v3 硬科技:HotChips 32的新牙膏Google TPU篇 Google這間公司最可怕之處,在於其恐怖的前瞻執行力,每當眾人還在清談「技術趨勢」之際,就突然石破天驚的昭示天下:我們早就應用在實際的產品。其諸多豐功偉業中的最知名案例,莫過於在2013年底,Google爆炸性的公開其「規劃佈署已達3年」的B4資料中心廣域網路,開大規模商業化軟體定義網路(SDN)之先河。 近年來Google投入人工智慧市場,自行打造的TPU更是值得大書特書的經典,專注於推論的第一代TPU早在2015年就投入應用,2016年Google I/O公佈其全貌,而隔年用於深度學習的TPU v2就登場了,2018年Google I/O更跑出性能暴漲「8倍」的第三代,就算第四代早就默默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nvidia gpu 超級電腦 硬科技 人工智慧 硬科技:HotChips 32的新牙膏NVIDIA A100篇 不可否認的,以GPGPU為基礎,觸角逐漸延伸到人工智慧和自駕車輛等領域的NVIDIA,在2020年的夏天,NVIDIA的市值連續超車Intel和Samsung,證實了外界多麼看好「皮衣教主」昭示天下的「美好未來」(「未來性」是NVIDIA和AMD的最大差異點)。在「傳統」的個人電腦與高效能運算領域,「電競筆電非有Max-Q不可」的現象和Top500清單上滿滿的NVIDIA GPU,更象徵其牢不可破的優勢地位。 NVIDIA 市值首度超越 Intel 達 2480 億美元 NVIDIA's Next Generation GPU: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f 痴漢水球 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