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Google」行銷」兩字,一秒內就會出現高達21,200,000項結果,從以前到現在各式各樣說明行銷的理論,自1960年提出了4P以來不斷推陳出新、不斷的自我增生,行銷的範圍如此廣泛、行銷的工具日新月異,是否可能有一個統一一切的萬有理論?
我曾經在2011年9月19日撰寫了一篇名為: 在電子商務的革命前夕 的小短文,文中提出內容、社群、商務三項要素組合成未來成功的關鍵因素,在經過了4年的學習與工作磨練後,我對於這三要素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因此產生了M理論的想法。
在物理學的範疇中M理論是最有可能成為宇宙的最終理論,它將能用來解釋這萬千世界的一切,也因此我借用M理論這樣的名稱,以行銷Marketing單字的開頭M,來說明多年來我對於行銷的心得。
在行銷這樣的範疇之中,是否能有一個理論,它不論線上、線下、個人、企業、有資源、沒資源、大品牌、小品牌都可以一體適用?
我認為可以透過以下公式來詮釋:
展開後成為
M = Contents內容 X Community社群 X Commerce商務
然後,我們必須考慮M理論與時間T與金錢Money之間的關係,如下
- 內容不只是圖、文、設計、包裝、影像等等,你產品本身也屬於內容的一部分。
- 社群不只是指線上的社群,它也包括線下的部分,例如你的實體店面會員、你購買一篇雜誌廣告,這本雜誌的閱讀群也是社群的概念。
- 商務是指你交付商品或服務的方式或管道。
Merketing = Contents內容 X Community社群 X Commerce商務
基本上現在行銷要成功的機率,較大的方向是由內容而社群再商務。
一個行銷的成果在行銷M理論中,應該由內容而社群再商務方能達成最大效果,再你執行」內容」的階段時,通常是處於一個混亂狀態,有各式各樣的成員、不同的意見與看法,交織成下一個階段的」社群」狀態,最後到了」商務」狀態就慢慢有了規則與效率。
在」內容」階段所獲得的行銷成果較低,在商務階段所獲得的成果較高,若你要反過來做,先商務再社群最後產生內容,當然也是可以,只是在成功的機率上應該會小非常多。
在Merketing = Contents內容 X Community社群 X Commerce商務的過程中,某種特定的Contents內容會吸引一群有共同價值觀、世界觀、生活態度的一群人,注意在這裡被該內容所吸引的這群人,我們不以年齡、地區、背景、身分等傳統的方式區隔。
而這群人聚集後,將會自發性地由內部產生某種社群規則,藉由群體極化的效應將完全混亂的狀態導致同一方向,所謂群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是指在群體中進行決策時,人們往往會比個人決策時更傾向於冒險或保守,向某一個極端偏斜,從而背離最佳決策。
這一群人在社群中聽取群體討論時將獲得許多新訊息。由於這些論點將傾向於支持成員之最初觀點(他們最初被吸引進來的」內容」之核心觀點),大家會聽到更多支持其主張之理由。社群可使所有成員更加確信其原來之觀點,因此導致更加極端之意見。
而一群有共識、有方向性的群眾,將導致最終有規律的商務結果,人們將透過特定的消費、行為來表示自己是屬於該社群的一部分,例如你屬於某個讀書會成員,你必然要買一些在社群中受歡迎的書籍,透過這樣的消費來表示你與大家是同一個圈子的,以上這就是行銷M理論的主體說明。
如果你想更了解M理論公式的實質內涵
如何在應用在實際的市場之中
實際應用的範例
也希望能實際上根據你的商品/服務來做演練
請報名呦…
最新課程資訊,現在報名,早鳥優惠實施中
2015/09/04 – 2015/10/16學學文創系列課程講師:行銷萬有理論-M理論!
師資
http://www.xuexue.tw/professor/who_introduction.asp?CTID={9C9087AD-F346-4E23-B477-E70DC160A4E0}
部落格
http://onsaleking.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iamMarketers

林文傑(網名onsaleking),現任燦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行銷暨網銷經理&春樹科技行銷顧問,職場經過了十數家企業,大至員工高達8000人的上市公司,小至員工兩三人的新創公司,經歷了包括業務、企劃、專案、產品、廣告、採購、線上、線下的各種任務,是橫跨實體與虛擬、多項業種的專業行銷人。歡迎隨時透過Facebook聯繫討論:https://www.facebook.com/iamMarketers 部落格:http://onsaleking.blogspot.com/ 主要分享文章:網路營銷、創意行銷、市場策略、品牌經營、通路規劃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