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市場不乏小巧、高畫質的隨身相機,然而就尺寸、操作性、手感等,筆者仍認為具備 APS-C 元件、 28mm f2.8 廣角光學鏡片的 GR ,依舊是個人旅拍的首選,或許有人會問說如果要輕巧方便的定焦相機,為何不用手機?然而兩者拍攝的影像品質還是不同的,以操作性與影像品質, GR 仍有顯著的優勢。
近期 GR 也順勢推出改版機種,先前在日本出差之餘的旅遊期間,筆者就以這款 GR II 作為旅拍的好夥伴。
以多數人的習慣,隨身旅拍機多半會選擇可變焦的機種,畢竟可變焦也多了取景的彈性,然而筆者個人的習慣卻偏好使用廣角定焦,因為沒有變焦的選項,可更專注於一瞬間的構圖,看到美景從相機包拿出來就拍、沒辦法拍的就純粹用肉眼欣賞;況且 GR II 短行程的鏡頭光學設計,使開關機時間相較變焦機種更快,很適合隨拍使用。
單純就技術規格,從 GR 到 GR II 的變化並不大,仍舊採用相同的 28mm f2.8 定焦短行程光學鏡片,對焦距離仍為 10 公分,感光元件也依舊是 APS-C 16MP CMOS 元件,此次的差別主要在於導入來自 Pentax 的影像效果以及內建 WiFi 與 NFC 。
對比 GR 的限定版紀念機,前後兩代在外觀的差異大致上也僅有正面右上方由於嵌入無線模組導致造型略有不同,不過操作手感、按鍵配置等基本上沒有差別,僅在於側邊的特效按鍵多了長按可啟動 WiFi 的機能。
要說兩者差很多嗎?筆者認為對於擁有 GR 的使用者而言不會很明顯感受到 GR II 的升級之處,至於多的特效,則是增添了一些先前收購 Pentax 得來的色彩管理,但如果一開始就是衝著 Ricoh 的色彩而來,這些色彩就是附加選項了。
電子系統的部分,由於對焦系統仍維持既有的對比式對焦,加上鏡頭又是短行程設定,前後兩代的對焦速度變化不大,也同樣對於反差不足的物體較易有迷焦問題,不過因為行程短,迷焦後可以迅速的重新尋找參考焦點拍攝;另外白平衡的部分似乎精準度有改善,但如果平時都會套用色彩濾鏡感受就不深。
要說 GR II 哪裡好用,除了機身尺寸小、開機快之外,良好的單手握持操作性也是 GR 系列一貫的優點,確實比起 GR II 還小,或是更好握的隨身機不是沒有,但要像 GR II 這樣幾乎右手握著就可進行操作設定且可單手牢牢握住的相機卻不多,要不就是為了體積犧牲操作性或是握感,要不就是體積比起 GR II 還巨大不少。
筆者喜歡 GR 系列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快捷濾鏡鍵的設計;不少人會問說為何需要機身濾鏡?不是回家套一套軟體特效就好、彈性還更大?不過對筆者來說,有時看到一個畫面,就會聯想到跟哪個濾鏡很搭,但是若只拍了一張標準照片再回家後製,不見得能夠憶起當初所想搭配的效果。
另外有一點筆者覺得很重要的,就是旅拍接拍時取景的感覺,因為單純以畫質來說,使用單眼相機絕對會有更理想的品質,不過卻會對附近的人造成壓力,原本自然的人文畫面就可能因為有人刻意閃畫面變得奇怪,加上 GR II 尺寸小、鏡頭不明顯,單手拿著搭配快拍,往往能夠拍到不少構圖有趣的好照片。
運氣不錯的是當初在日本的閒暇時間天氣大致上不錯,即便是以標準色彩拍攝也能得到相當蔚藍的天空色,不過基本上在畫質的表現差異不大,筆者推測之所以未升級元件扣除成本因素外,也可能考量到光學設計與感光元件的最佳化。
對已經在使用 GR 的筆者來說, GR II 升級的感覺或許沒有太明顯,畢竟筆者常用的濾鏡很固定,也較少有急迫性將照片傳到手機後迅速上傳的需要,然而以使用習慣與表現,筆者仍認為 GR II 還是總和筆者對操作性、體積、影像品質與調性下最合適的機種。
或許定焦設計不是人人愛,不過獨特的色調、單手幾乎可完成所有操作與設定的便利性、開關機快速、短行程對焦設計以及具一定水準的影像品質,都是 GR II 的魅力,將構圖的框架單純,享受即興創作的樂趣,旅行紀錄美景不需要大費周章,正是筆者喜歡 GR II 的理由。
產品要賣得好,除了本身設計要好之外,可能還需要花點錢下廣告,但是你知道你的客群是誰嗎?
推薦給你的 Udemy 線上課課程 Facebook廣告入門 - 如何利用大數據創造影響力
--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