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訪】看產業、評教育,翟本喬親授突破框架的創新思考法!

by readmoo
2015.07.01 10:14AM
【影音專訪】看產業、評教育,翟本喬親授突破框架的創新思考法!
首圖

人稱翟神的翟本喬,他是台灣第一位跳級生,Google、貝爾實驗室頂尖工程師,和沛科技創辦人,也是台灣雲端技術先鋒者,但他真正令人尊敬的,並非這些耀眼的經驗,而是他突破框架、解決問題的思考邏輯。究竟翟本喬是如何看待台灣產業發展、教育及企業管理等面向,本次專訪都將一一為您解答:

用創新開放的企業文化,帶動台灣產業進步

明明擁有眾人羨慕不已,在 Google 美國總公司的工作,翟本喬為何會想回來台灣?還去了跟雲端運算八竿子打不著的台達電?翟本喬表示,這是台灣前輩沈修平給他的啟發。而金融海嘯後 Google 的作法,也是他回台的重要驅力之一。
「要幫助台灣的產業界,就要進入台灣的產業界。」翟本喬如是說。至於他至今為何都沒剪去一頭長髮?片中他也公開了箇中原委。

「人盡其才、洞燭先機」的公司經營心法

從 Google 的工作經驗中,翟本喬看到了在公司裡人盡其才的管理方式:解除各種限制。
當限制解除後,同仁就不再有抱怨的藉口。然而,他也發現,相較於台灣的企業,Google更歡迎工作者延伸產品面向,而不是拚命做賺錢的產品。只不過,這也牽涉到創業團隊掌握公司實際營運的程度;就這個角度來看,台灣的法規的確也有進步空間。

為台灣創造「跳脫框架、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

台灣不需要妄自菲薄,其實框架到處都有,台灣未必比較嚴重,只是因為我們深受其害,才感覺特別明顯。無論是面對網路上的言論,或是面對公務員的作為,其實都需要剝開現象的外皮,去看到真正的核心。這也是跳多框架的另一種思考模式。
在自己的生活裡,不妨也隨時問自己「why not」,當我們願意當自己的敵人來打破自己,就是跳脫框架的第一步!

打破教育學習的框架

小眾傳播、客製化成為主流的時代裡,獲取知識的單元變小,更容易獲取且密度會增加。未來的閱讀行為,應該會多樣化,不再會有一件事情可以符合所有人的需求,教育自然也是。過去的教育形式,為的是大量製造出生產線的工人;但現在因應時代的變化,我們將需要更多元的人才,要讓更多領域的天才都有機會出頭!

從科學到歷史,翟本喬的閱讀之路

早在高中時期,翟本喬就已是個自造者!升高中的暑假,翟本喬泡在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照著卡片箱一本一本借,一天可以借五六次,物理看完就看電子;看了書之後,就到光華商場買東西試做。至於歷史,他則是在一次歷史補考的機會中,從柏楊的《中國人史綱》找到了歷史的樂趣,在他來看,只要找到適合的教材,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不用催促,學生也能自主快樂學習……

延伸閱讀:

  1. 【文字報導】翟神教你這樣想:禮貌不是問題、分數不是標準,突破框架才能看到真核心!
  2. 《創新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