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
今早 (6/7) 發現,中央氣象局 Open Data 平台上的資料,停在 6/6 上午 10:00 左右,就沒再更新,應該是系統故障的問題,已寫信去告知,對方的信件系統告知我七天內會回覆我,明天早上的上班時間後,若還沒有修復,必定得打電話進去求救的,因為我的使用者至少 24小時 以上,沒有收到新的氣象資料了,這對一個 氣象 App 而言是不可思議的。
這個小故障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只是會被下一顆星,或是被使用移除掉 App 而已,但是我心裡面卻一直很擔心「政府開放資料」這個政策的未來。
—
作開放資料的應用,最依賴的就是資料來源必須要:
*****
1.開放
*****
2.穩定,不中斷
*****
尤其想要長大成為商業應用的時候,這就是目前最大的兩個風險,在不穩固的基礎所建立的商業模式,似乎難以獲得投資者的青睞,投資者會問:「資料沒了,你要玩什麼」。當然有別招可以玩,但都不是走大道的方式。
—
要避免這個問題,最快的方式,其實就是政府自己在做應用的時候,也用自己的開放資料,有問題自己馬上就會修復了。
所謂的應用就是資料衍生物,如網站、App、印刷品、影音、、、等等。
舉個作網站的例子,如果政府拿開放資料做的官方網站壞了,大概第一時間就會知道,但是民眾拿開放資料做的網站壞了,必須回報給資料來源,他們才會知道,知道後,還必須安排時間去處理,優先權其實差很多的。
—
還有一個「政府資料開放平台使用規範」的問題:
之前有機會在研討會,或是會議,問過美國人、英國人這個問題:「你們國家的開放資料,會不會因故終止或是停掉」。他們當然都有回答,臉上卻帶著一抹讓我羨慕自信的笑意,以及露出有點狐疑的表情,似乎是「你怎麼會擔心這種問題呢?」,是的,我真的一直很擔心這個問題啊。
因為我國目前的政府開放資料使用規範,一直存在一條「落日條款」,內容大概如下:
http://data.gov.tw/principle
—– quote —–
開放資料停止提供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各機關得隨時停止全部或一部開放資料提供,使用者不得向本平臺管理機關及各機關請求任何賠償或補償:
(一) 因政策變更或其他正當事由,致各機關認為繼續提供資料供使用者加值使用,已不符合公共利益之要求者。
(二) 各機關開放之資料有侵害第三人智慧財產權、隱私權或其他法令疑慮者。
—– quote —–
![[紀錄]今早 (6/7) 發現,中央氣象局 Open Data 平台上的資料,停在 6/6 上午 10:00...](/assets/img/img-faile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