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在下個月5月15日登場的MIX 2015行動體驗設計論壇,將以「用戶需求驅動創新設計」做為大會主軸,將邀請來自國內外六位講者,帶來精采的演講。在論壇當日,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FIND新技術觀測組組長徐毓良,將為我們分享智慧聯網B2C產品在行動體驗服務設計上的現況、機會與挑戰。
軟硬整合、服務設計與商業模式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Next big thing」,IDC估計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將高達71,000億美金,Gartner 也預估IOT裝置數量將從2015年的50億台成長到2020年的250億台。以現在的創新速度,技術問題其實並不難克服,但是當「硬體」碰上「服務」和「商業模式」時,嚴峻的考驗才正要開始。
徐組長的專長在「物聯網服務趨勢的應用研究」,FIND新技術觀測組在過去兩年研究了國外上百個案例後,發現在物聯網服務上有以下三個明顯的趨勢:「物聯網裝置成為群眾募資熱門主題」、「科技業巨頭積極打造生態圈」、「服務驅動產品設計」。徐組長表示,在論壇當日,他將先從宏觀的角度介紹這一年多來他們觀察到智慧聯網產品的演變和趨勢,並依序從「軟硬整合」、「服務設計」、「商業模式」來分析目前多數產品所遇到的挑戰。
IDEAS智慧聯網服務創新設計架構
此外,資策會創研所FIND針對新的聯網產品服務特徵,提出了IDEAS的架構:
Interface 多元整合體驗
Device 創新的聯網裝置
Environment 環境數據感知
Actor 重要使用關係人
Scenario 具黏度的使用情境
以Apple Watch為例,它提供包括運動、購物、訂票……等千變萬化的使用情境,並強調與iPhone之間跨裝置的交互使用,關注在那些情境下是哪些訊息需要傳送到錶面,讓使用者掏出手機。而開發的思維與 iOS平台截然不同的Android平台,又是如何掌握行動裝置服務體驗設計的要點?也將是徐組長當天分享內容的另一重點。
而智慧聯網產品的未來,徐組長分析,從Facebook去年收購虛擬實境公司Oculus VR,與微軟日前展示擴增實境眼鏡HoloLens兩件事情來看,未來三年最熱門的議題將會是虛擬實境的穿戴式裝置,這些裝置將會發展出獨特的人機交互行為,影響互動設計與行動體驗,並帶來全新的挑戰。
服務設計的挑戰:找到利基
另與APP開發不同,智能產品在正式生產前,還必須克服硬體的問題,在工業設計階段就可能耗時數月,且若缺乏明確的「重要使用關係人」與具體的「使用情境分析」,失敗的風險將會大大提高。徐組長認為智能產品的市場適用於長尾理論,產品要找到利基點才能熱賣,但這正是做物聯網產品與服務設計時的最大挑戰,目前各國的情況都很類似,也大多還沒有找到解答。徐組長在當天也會分析各國市場的特性,從大眾產品到小眾產品;各舉出成功和失敗的案例,試圖點出其中的盲點,來引導大家思考。詳情請洽官網(http://mix.hpx.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