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更多蘋果的大小事以及蘋果的使用秘訣嗎?
學習更多蘋果與科技相關知識技能請關注「陳寗說科技」:https://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
--
MacBook Air 改款的傳言從前年到今年就一直不斷在網路上流傳,十二吋、無風扇、超薄 ... 各種傳言今天通通在今天一次命中,因為蘋果再次拿出玩不爛的老梗:蘋果重新發明筆電。
蘋果在今天早上的發表會中,以全新設計、全新色彩、全新結構的 MacBook 打頭陣,主打超薄好攜帶的新板全新 MacBook 不再像過去那樣千篇一律的鋁合金銀色,而是像 iPad/iPhone 一樣推出三種顏色:太空灰、銀色、以及萬眾矚目的:土豪金。
這台全新 MacBook 並不只有外觀變薄,蘋果特別為了這台全新設計的筆電重新打造了新結構的鍵盤、新觸控邏輯的觸控板、新式的電池安裝方式、縮小 67% 的超迷你主機板、以及全新設計的液晶螢幕。
在尺寸重量方面,這台全新 MacBook 重量達到前所未有的新低水準:兩磅(約 900 克)。在大幅縮減所有元件的尺寸,包括鍵盤、觸控板、液晶螢幕、甚至機殼設計之後,新板 MacBook 不僅成為家族成員中最輕的筆電,在厚度上也成為史上最薄的 MacBook,到底這樣會不會衝擊 iPad 的銷量呢?我想對於果粉來說這絕對不是問題,因為我已經準備好要買一台啦!
只是認真來說,過去那些以輕薄為訴求的 iPad 使用者來說,擁有鍵盤以及完整 Mac OS X 的全新 MacBook 絕對會影響購買 iPad 的意願。不過對於蘋果來說,反正兩者都是自己的小孩,怎麼賣也都不虧就是了。
這次的發表會可說是最「鍵神」的發表會了!
為了成就新 MacBook 的輕薄以及庫克說的「更好的鍵盤體驗」,蘋果重新設計了鍵盤結構設計,讓新 MacBook 擁有更薄、更穩固、更耐用的全新鍵盤。
過去 MacBook 採用的是被俗稱為「剪刀腳」的鍵盤結構,不過這種鍵盤存在著鍵盤按鍵歪斜(按下歪斜)、較不耐用(我的桌機鍵盤已經炸了)等問題,因此蘋果推出全新「蝴蝶結構(butterfly mechanism)」鍵盤,擁有更穩固、更耐用、更輕薄等特色。
不過這種設計的按鍵卻有個可能會很致命的缺陷:按鍵行程太短。早在剪刀腳時期,過短的鍵盤行程就已經是重視鍵盤手感的用戶最為詬病的缺點,但為追求輕薄、好攜帶的情況下,MacBook 系列使用剪刀腳鍵盤是無法妥協的犧牲。但現在又為了更加輕薄而採用了行程更短的蝴蝶鍵盤 ... 到底會不會不好用、讓人不想買呢?
我的想法是:I don't Care。
不過我猜鍵神大概會很不滿吧ㄎㄎ,但想來他還是會為了收藏而買一台,畢竟身體還是很老實的~
除了鍵盤之外,全新設計的觸控板也是一大重點。在這次的觸控板設計中,蘋果捨棄了傳統的機械按鍵設計,讓 MacBook 的觸控板不再像過去那樣可以「從底部按下去」,而是採用全新的 Force Sensors 來感應觸控板的按壓。不過對於這個小改變來說,擁有壓力感測的觸控板設計才是這次設計的重中之重。
壓力感應觸控首見於即將上市的 Apple Watch,他能偵測使用者用什麼樣的力道來按壓觸控板,讓電腦程式做出不同的反應。
舉例來說,過去我們要快轉影片只能夠過多次點擊「快轉」按鈕來改變快轉倍率。但是現在有了壓力感應,使用者只要改變按壓的力道,就能切換快轉倍速,按小力一點兩倍快轉、按大力一點五倍快轉,讓 MacBook 的觸控板從此多一個手勢功能:按壓力道。
MacBook 螢幕設計可不像他的老大哥 MacBook Air 一樣不爭氣!儘管新改款的 MacBook Air 依然維持那貧弱的螢幕解析度,但小老弟 MacBook 直接搭載 Retina Display,在十二吋面板中塞入 2304X1440 的解析度,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多少人會買 MacBook Air ... 我想著實令人懷疑,畢竟 MacBook Air 就是因為螢幕太爛所以我才沒買的,現在又推出這樣的產品究竟想逼死誰呢?
MacBook 螢幕面板經過重新設計,能減少 30% 的能源耗用,因此不再是壓垮電腦續航力的稻草。另外,新 MacBook 也重新設計了電池安裝方式以獲得更強悍的電腦續航力:
過去蘋果雖然為了新筆電開發了更省空間的方塊鋰電池,但仍然受限於結構設計而浪費了不少筆電內部空間(如上圖下)。新 MacBook 採用堆疊式電池設計,盡可能地用不同厚度的電池把電腦內部空間填滿,讓整台電腦得以「充滿電池」而獲得更長的電池續航力。
上圖:就跟 iPhone 一樣,新 MacBook 內部佔最多空間的元件已經變成電池了 ...
因此即便擁有 Retina Display,MacBook 依然擁有最高達 10 小時的續航力。根據過往 iPad/MacBook Air 等電腦的測試經驗,蘋果的續航力數字一向是不需要打折的,因此若這次 MacBook 仍可保有這個優良傳統,那麼確實是能支應一整天外出工作的好機器呢!
還記得當初賈伯斯炫耀 MacBook Air 主機板只有一支鉛筆長的事嗎?現在科技又更進步了,因為新的主機板更小塊囉!縮小 67%,讓電腦得以塞進更多電池。另外這次 MacBook 採用無風扇設計,上一次採用相同設計的是大約十二年前的 Mac Cube,但當時因為散熱不良而慘澹收場,這次會不會再次重蹈覆轍呢?
我只好再說一次:I don't Care。
不過最讓人在意的還是外接介面了,這次的 MacBook 果然如網路謠言那樣:只有一個 USB Type C。這下連我都無法說出 I don't Care 這句話了,雖然蘋果強調 MacBook 應該透過 WIFI 及藍牙來連結,但是我還要插相機跟幫手機充電啊!除非蘋果能推出方便好用的 USB Hub 方案,不然這絕對是造成一堆人不想買 MacBook 的致命缺陷。
上圖:無線啊不就好棒棒?
不過在價格方面還是挺安慰的,雖然這次的工藝設計無可挑剔,但並沒有因此而轉嫁過多開發成本到消費者身上。1299 美元(約四萬台幣)能買到 Intel Core M 1.1Ghz、HD5300、256GB 快閃記憶體、8GB RAM;1599 美元(約四萬八台幣)則能將硬體提升到 Intel Core M 1.2Ghz、512GB 快閃記憶體,相較於過去一推出就是七萬起跳的 MacBook Air 來說 ...
對我而言,這次 MacBook 的價格簡直佛心來著。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 ... 到底我該買金色、銀色、還是黑色呢?
我想應該是黑色吧!
想知道更多蘋果的大小事以及蘋果的使用秘訣嗎?請幫「陳寗說科技」粉絲團按個讚:https://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
--
作者:陳寗@癮科技
--
11 則回應
把「Flash Storage」跟iPhone的「eMMC」劃上等號,有再三確認過嗎?Intel Core M整合PCH,沒用controller過PCH,「Flash Storage」能發揮儲存的功能嗎?eMMC什麼時候有開機區了?eMMC跟Flash之間封測、驗證的方式,完全相同嗎?作者真的瞭解「廣義的SSD」,是怎麼傳遞訊號、匹配Flash Die、加入容錯、韌體調整、多放SuperCap,來達到高速、保全資料的嗎?如果不瞭解SSD產業,請不要以為flash on board是個簡單的工作。
這麼用力, 真的沒問題嗎?
這篇是婊科技吧...XDDD
emmc跟ssd
懂?
官方的名詞是 flash storage.... 「快閃儲存空間」?(好饒舌 XDDD)
總之呢,就是我覺得那已經跟傳統認知的 SSD 扯不上邊囉!畢竟直接焊在主機板上還是比較類似 iPhone 的概念,我們也不會叫 iPhone 的快閃記憶體為 SSD 不是嗎?既然要有個人來改變說法,那就從我開始吧
256GB 記憶體??
因為 iPhone 上面寫快閃記憶體,而現在 MacBook 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插一條 SSD 在那邊,所以我覺得不應該再用這個名稱來叫他了。
也沒有比較好啊XD 快閃記憶體會跟隨身碟之類的東西搞混
為什麼記憶體你寫RAM,SSD卻不願意寫SSD呢?
不過好像真的會讓人搞錯,所以我改成快閃記憶體
我不太想再寫 SSD 了,就跟 iPhone 一樣寫記憶體就好。至於原來的記憶體我就用英文 RAM 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