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在 Kickstarter 募資平台上買 3D 印表機,不去問 FLUX 團隊,怎反過來問起我來?(好像我專門做 3D印表機仲介)
最常被提問到的問題:「你會不會在 Kickstarter 上投注資金?」我通常回答:「我很窮,吃飯都成問題,沒那麼多閒錢去下注。」當然還有更可愛的假設問題:「那我給你錢,你會不會到 Kickstarter 上投注資金買 FLUX 3D Printer ?」我也開玩笑回說:「愛說笑,好不容易收到你餽贈的錢,我怎可能到網路上去買一個夢?我會省下來買便當吃。」
是的,Kickstarter 募資平台上所呈現的專案,大部分只是很棒的創新設計概念,但別忘了在上頭張貼的照片或播放的影片多為未完成的虛擬影像,只是把創意構想透過影像軟體虛擬化。就好比電影《變形金鋼》裡,很多建築物、車輛、飛機的爆破場面,並不是真的以實體去執行所拍攝下來的。
就像應該不會有人相信許多在網路上流傳的公眾人物照片,真的是在公開場合大膽裸露給大家欣賞的吧?懂得運用 Photoshop 這一類繪圖軟體者,都可以把穿著保守的明星變得很火辣,更可以把泳裝照、流行時裝照修成裸照。這些軟體操作技法對稍懂美工繪圖軟體者來說,根本是輕而易舉。
現在,更不需要花錢買專業 3D 動畫軟體來製作,利用免費 3D 動畫軟體也可以設計出虛擬卻逼真的影像,讓人誤以為 Kickstarter 募資平台上的專案都已經是可商品化的成熟技術了。
因此在 Kickstarter 募資平台上出資贊助,需要適當的評估其投資風險。Kickstarter 募資平台上每個專案所經歷的過程,就好比一個很好的創意發明被提出後可以申請專利,但獲得專利證書後不見得每個發明都能商品化。
對於想取得 Kickstarter 上頭產品的使用「鮮機」者,倒是有一點要特別留意:在 Kickstarter 募資平台上的標的可不像申請專利需有專家審核可行性,也就是說,Kickstarter 募資成功的專案不保證能如期交貨。
事實證明,很多 Kickstarter 募資專案達標後,已超過預期回饋日很久了卻都沒消息,這樣案例有多少件,並沒有實際的追蹤調查報告。有專利證書的產品都不能保證在證書的有效期限內商品化了,那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專利拿到證書後成功商品化呢?答案是:微乎其微。
不信的話可以檢視工研院、產業界、學術界的研究拿到專利後,能夠商品化或順利移轉專利技術的比例有多少?如果這些是已拿到經專家審核可行性後,有法律效用之專利的創意,但卻不見得每件都能夠實現而成為專利商品販售,對在 Kickstarter 募資平台上募資成功的專案,是否真能如期得到回饋,我抱持著保留態度。
切記,在 Kickstarter 募資平台上消費是一種自願性的賭注行為,是對陌生人的人格信任。這種投資行為有沒有受到跨國性法律強制性履約的保障,我不太清楚。縱是有了明文規定之條文保障,募資成功後募資者能不能兌現承諾,也成了贊助者的一大擔憂。若遇到這種倒霉的事,還要跨海花更大筆錢聘請律師打官司,對於這種小額付出,又是不是值得再多花錢去追討呢?
舉個假設性的例子,相信很多人會被 FLUX 3D Printer 還具有掃描、雷射雕刻等合而為一的多功能吸引,就拿雷射雕刻模組來說,並非功率大到可以切斷金屬鍵,而這種雷射雕刻非切割模組價格並不昂貴。
底下一則幾年前的新聞報導提及:「拆光碟機上雷射讀取頭改裝成雷射槍」。一台光碟機裡頭密密麻麻裝置零組件有多少?市售價格又是多少?光碟機上雷射讀取頭是成熟模組化組件,這種低功率只能雕刻木頭表面非切割金屬雷射頭,運用在 FLUX 3D Printer 的成本能高到哪?
在未經實際測試使用證實效果卓越前,我都祝福成功但敬謝不敏!就如早期很多學者、專家誇大吹捧臉書潛藏著無限商機,到處演講開課要民眾花錢去買「一夕致富商機」知識,結果現在有多少人用了臉書一段時間後一舉成名賺大錢?當初花了一大筆錢去上課聽講,到底是誰才真正賺飽飽,成了大富大貴?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