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的子品牌 ROG 玩家共和國從板卡、筆電、主機等,近年也漸漸跨足周邊領域,不過身為電競周邊核心的鍵鼠,卻未有具代表性的產品誕生;不過最近發表一款打著以玩家意見為基礎打造的 Gladius ,雖然乍看下設計中規中矩,硬體規格也沒有過於獨特之處,不過仔細看過設計與使用後,卻令人為之驚艷。
跳轉開始介紹這款藏锋守拙的 Gladius 電競滑鼠
電競滑鼠,幾乎已經成為相當氾濫的行銷手法,無論是真正頂規的滑鼠,或是外型稍微酷炫一點的滑鼠,都很可能被冠上電競滑鼠之名;而且在 Razer 推出 NAGA 後,更可分為 FPS 與 RTS 、 MMORPG 等不同遊戲適用的,不過市場上的主力仍集中在以 FPS 類型的電競鼠最為大宗,但一款好的電競滑鼠卻遠比想像的難找。
扣除掉一些連硬體規格與設計都稱不上電競級、只是濫用電競之名吃電競玩家豆腐的產品外,也有為數不少的高規格電競滑鼠犯了規格與外型的迷思,乍看下外觀相當炫麗,使用的組件與規格也相當高檔,但一拿在手上,可能就開始皺起眉頭,打開遊戲、小玩個幾分鐘,有時候就開始幹譙了。
扣除掉賽場廝殺牽涉到贊助的問題,如果看過一些職業玩家私底下使用的滑鼠,就會發現受歡迎的滑鼠不見得是那些規格嚇人、造型華麗的,反觀有些推出多年、設計也不搶眼的滑鼠,例如微軟的 IE 3.0 那樣中規中矩卻好操作的滑鼠,卻是那些高手的最愛。
當然有時候也牽涉到使用習慣的問題,若是長期使用一款滑鼠,自然也會對那款滑鼠有更好的掌握程度,但好握好操作這點,仍是一款好用的滑鼠的基礎;然而回歸到原點,為何電競滑鼠非得設計的張牙舞爪不可?對電競活動而言是一款"工具"的滑鼠,不應該就是為電競而生而不是華而不實的裝飾嗎?
以規格看 Gladius , 6,400dpi 解析度的光學引擎,可追蹤每秒 200 英吋、懸空 1.5mm 仍能承受 50g 加速度的設計,內建可紀錄透過 Armoury 軟體設定的數據的記憶空間,具備可程式化的六鍵配置等等,雖然說是高規格,但也說不上來有甚麼特別的。而滾輪後方的按鍵,則允許在遊戲用與平常使用的兩組 dpi 之間進行快速切換,預設是 400dpi 與 1,600dpi 。
從外型來看, Gladius 算是略寬的設計,乍看下像極了早期的文書用人體工學滑鼠,顏色則是採用低調的鐵灰色,搭配紅色的 ROG 標誌呼吸燈;兩側則是採用瑪雅圖騰式的橡膠防滑墊;翻到背面,也不具備一些高階電競鼠主打的配重設計,僅 106 克的重量,在金屬鼠墊上就是一個飄飄然。簡單俐落而低調,第一眼看到 Gladius ,很難對它有特別深刻的印象。
不過握起 Gladius ,卻是重新認識這之滑鼠的開始; Gladius 的特色很難以文字說明,但 Gladius 就如同當初第一次使用羅技的滾輪文書滑鼠一樣,簡簡單單,卻異常的好握,無論是兩指或是三指,也不論是手心貼住 Gladius ,或是弓起手心、僅以手指夾住滑鼠的戰鬥握姿,都是相當舒適。
按一下各個按鈕,回饋感分明,且配置順手,不需要為了按某個按鍵調整手掌的位置,當初怎麼握,就可用當初的握法控制著滑鼠上的六個按鍵,意味著這是一款人體工學設計相當優秀的滑鼠;怎麼辦到的?說穿了就是在開發原型時不斷調整滑鼠的弧度與按鍵位置,但看似最簡單的小事,也是最麻煩的類比感受,意味著開發團隊花了相當多的時間調整外型。
雖然 Gladius 不是無線滑鼠,不過 ROG 設計團隊仍考慮到攜帶的方便性,採用可分離線材的設計,輕按一下底部的解鎖,就可從附贈的兩米編織線與一米短線之間選擇,搭配附贈的收納袋,就可輕鬆的帶出門,且不必擔心線材頭段會因為收納的擠壓而造成接觸不良。不過為何長線是編織線、短線是橡膠包覆,就不得而知了。
掀開鼠貼,旋開四個螺絲拆開 Gladius ,才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看似簡單的 Gladius ,內部結構卻異常的複雜,而且就連小細節也相當講究,例如底部與上蓋固定用的螺母,一般滑鼠都是直接用上蓋的塑膠柱取代,然而 Gladius 卻在塑膠柱內塞了金屬螺母,減少塑膠柱反覆鎖拆而崩牙的可能;但換個角度,也是因為 Gladius 是一款歡迎來拆的滑鼠而作的設計。
而且各個開關的設計,才是 Gladius 的拿手好戲, Gladius 在左右鍵以及滾輪鍵都導入日商 Omron 的微動開關,側邊鍵也是使用微動開關設計;不過 Omron 微動開關並不罕見,許多電競滑鼠也都標榜採用 Omron 開關, Gladius 特別在哪?
先前有說過, Gladius 是一款歡迎來拆的滑鼠,為什麼?因為 Gladius 的微動開關不像一般的滑鼠是焊死在 PCB 板上,而在左右鍵與滾輪鍵採用模組化設計,不須拿出烙鐵,就可把微動開關像是在拆積木一樣拿下並且進行替換, Gladius 也大方的在包裝提供額外的兩顆 Omron 開關,玩家更可依照個人偏好選擇不同回饋的開關替換。
至於滾輪鍵怎替換?只要旋開幾個螺絲拆下小電路板、稍微用手挪開滾輪,就可替換滾輪下的 Omron 按鍵了;而且仔細看一下位於上蓋與側邊 Gladius 各個按鍵的內側, Gladius 的所有按鍵都是獨立的零件,並非與鼠身採用一體的開模,這樣的結構雖然較為複雜,但也使按鍵的回饋變得更好。
實際用 Gladius 小玩一會遊戲,雖然 Gladius 與筆者習慣的滑鼠相較下顯得過於輕盈,一開始在筆者平時慣用的金屬滑鼠墊似乎有些不習慣,不過稍微花個幾分鐘後,就能感受到配重得宜的 Gladius 的好處,輕盈、精確且好握好按,處於長時間激烈的 FPS 遊戲中,不難感受 Gladius 的迷人之處。
少了酷炫的外型與配色, Gladius 也許是很容易被看走眼的一款產品,不過用過之後,才能體會這應該是 ROG 的團隊嘔心瀝血的結晶,沒有炫麗的糖衣,一切回歸工具的原點,追求最簡單也是最困難的"好用",是 Gladius 後的深深體會。不過比起 FPS ,筆者平時還是偏向 MMORPG 較多,個人很期待 ROG 也能以 Gladius 的水準設計一款 MMO 專用滑鼠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