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from Flickr CC by Julien GONG Min
2013年到2014年,日本電子書產業正式進入成長期,許多廠商投入競爭,激發各種多元化的商業模式,各種廣告宣傳及平台擴展,也帶動讀者不斷增加。一份由Impress綜合研究所(Impress Innovation Lab.)所釋出的「電子書產業調查報告書2014」,也用數字道出了日本電子書市場近年的發展與變革。
首先,相較於2012年的729億日圓,2013年日本電子書市場規模已成長到936億日圓,較前一年提升28.3%,再加上電子雜誌的77億日圓,整體規模首次突破了1000億日圓大關。預估時至2018年,電子書市規模還將一舉達到2790億日圓、電子雜誌則是550億日圓,總規模將達3340億日圓。
電子書使用率方面,付費電子書讀者占讀者整體的比例成長至10.4%,免費電子書讀者則成長至15.6%,這也讓體驗過電子書的讀者比例來到26%。在這當中, 相較於傳統功能手機的式微,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也成了電子書的成長新核心,實際成果也從2012年的368億增加至789億,占了電子書市場的84.3%。
關於付費電子書的讀者,共有四成的讀者在半年內曾向多於一家的廠商購買電子書,當被問到用什麼作為消費的依據時,「價格便宜」則是最主要的原因,占52.9%;其次是「結合價格和儲值點數來做判斷」的36.8%,緊接著仍是促銷活動和儲值點數等因素,顯示價格與儲值點數為讀者最優先的考量。
雖然從上述的數據來看,可感受到日本電子書產業的蓬勃與展望,不過若要讓電子書市場更普及並符合讀者期待,仍有許多挑 戰有待克服。首先是電子書廠商,現階段可說是琳瑯滿目,乍看之下給予了讀者更多元的選擇,但隨著各廠商採用的閱讀軟、硬體平台不同,廠商間互通性不一,讀者難免有眼花撩亂之感,也無怪乎大多數讀者還是會鎖定一家廠商做為選購電子書的對象。
而相較於美國的電子書銷售額占整體書籍20%以上的比例,日本不到10%的比例實屬偏低,在這當中有幾項比較顯見的理由。
‧日本再鄉下的地方也都有書店
‧美國的書籍普遍比較厚重
‧美國的電子書相當便宜
雖然電子書的普及讓書店逐年減少也是事實,但書店仍是日本人相當重要的選購書籍方式,像是樂天就推出了「BOOCA」的電子書卡系統,希望尋求在書店拓展電子書的行銷方式,以符合日本人的閱讀習慣。
價格方面,雖然在日本也能透過亞馬遜(Amazon)以較便宜的價格購買電子書,但仍無法與美國市場每本9.99美元的價位相比擬,若從出版的角度來看,既然電子書擁有「成本低」、「行銷較簡易」的優點,當然希望能實際反應在價格上,此份讀查也反應出了讀者這樣的心態。
進入成長期的日本電子書市場,如何在拓展普及率的同時,讓讀者享受到更便利的服務,這不僅是日本電子書產業的課題,對於台灣業界來說,或許也可從中參考與學習。
大家來看更多電子書
英國最受歡迎科幻大師彼德.漢彌頓首部中文版科幻經典鉅作!
一場驚悚離奇的暗夜謀殺,背後竟埋藏了巨大深沉的星際陰謀,
有限人類與無限蒼穹的衝撞,即將光速點燃!
台灣最懂Google活用的達人:電腦玩物站長,現身說法高效率的秘密
今天我們要走的比雲端更遠,大數據、個人化、社群化如何翻轉辦公室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