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MWC, LG 並未如其他競爭對手在第一時間祭出搭載當時最新應用處理器 Snapdragon 801 的產品,而是以一款搭載與 G2 相同的 Snapdragon 800 的 G Pro 2 應戰,不過在五月下旬又再推出搭載 Snapdragon 801 的新旗艦 G3 。
雖然 G3 就核心規格似乎來的略晚,搭載相同處理器的競品皆以上市一陣子,不過 G3 卻搶先搭載 2K 級螢幕與全新介面做為賣點,並且加入雷射對焦系統提升相機能力,台灣版也預先配備 Qi 無線充電做為賣點,也仍舊擁有其特殊性。
G3 的設計風格延續 LG 自 G2 之後的造型概念,採用弧形機背設計提升握持的舒適性,並且也持續把開關與音量配置在機背的位置,一開始可能較為不習慣此種配置,不過用久了大概除了截圖比較不好按之外也會漸漸順手。
不過不同於之前機種塑膠感較明顯, LG 雖未如傳聞在 G3 採用真正的金屬材質,不過機背不再使用先前膜內漾印的圖案,而是採用金屬風格的髮絲紋路,也營造些許的金屬質感;不過用在此次拿到的白色機種較無金屬質感,筆者個人覺得白色反而有些像是板岩一樣的質感。
雖然 G3 螢幕達 5.5 吋,不過由於邊框相當窄,比起前一代 G2 並未明顯增加寬度,窄邊框設計也是 LG 之所以強調 G3 仍可單手握持的原因;另外圓弧機背也營造機背中央厚、兩邊薄的造型,視覺上使 8.9mm 厚的 G3 看起來更薄;打開背蓋後,可看到 G3 採用的可替換式 3,000mAh 電池,背蓋上則還有 Qi 無線充電用的天線。
G3 的處理器為 Snapdragon 801 ,提供 16GB 與 32GB 兩種內建儲存空間,分別搭配 2GB 與 3GB 的 RAM ,這次借測的機種則為 32GB 的版本,另外可擴充最大 128GB 的內建儲存空間;效能表現如上。
G3 在機能方面延續 G2 開始的敲擊喚醒功能 Knock On 以及 G Pro 2 的敲擊密碼 Knock Code 兩種功能,筆者個人認為相較於會受到手指滑動角度影響判讀的指紋辨識來說,敲擊密碼功能似乎更為實用一些,且 LG 也提供透過敲擊密碼進入不同使用者身分的功能,倘若臨時要將手機借給他人使用或是給小朋友使用,亦可透過不同的敲擊密碼保護自身私密資料。
全新的 UX 設計採用時下流行的扁平化圖示,使用體驗對於習慣使用 Android 的人來說不會有甚麼困惑,畢竟操作邏輯並未有大幅的變動,基本上仍延續 LG 自 G2 後的操作方式,亦有先前機種所具備的雙視窗瀏覽功能,並且也可在設定中配置下方虛擬按鍵的按鈕配置,可依照個人使用習慣調整包括主畫面、上一頁、 Menu 以及開啟過的程式等按鍵與位置
此次提供的 Smart Notice 應該是一個較明顯的新機能, Smart Notice 將各種資訊統合提供提醒,以資訊列訊息推播以及在時鐘 Widget 下方顯示。Smart Notice 提醒些甚麼?它有點類似 Google Now 的概念,可提供多種生活化與個人化資訊,例如排定的行程、天氣的預測等等,並且提供一些手機使用的提示,像是如何延長手機續航力的小提醒等等;像是天氣預測也不光只是單純告訴氣溫與天候,像是天候不佳可能會有降雨時還會提醒使用者記得出門帶傘。
另外這次內建的鍵盤可依照個人使用習慣調整鍵盤大小與位置,並且結合手勢,提供打字輔助與編輯輔助,另外也具備學習功能,可隨著使用者持續使用提升輸入精確率;另外也從善如流的內建 Smart Cleaning 智慧清理大師功能,只要一鍵就可自動刪除暫存檔案以及長時間閒置不用的 app 。
G3 也提供 Quick Remote 的紅外線學習遙控器的功能,除了內建包括電視、影音播放機的設定外,也可自定義與學習紅外線設備的控制功能。
另外 LG 也在主畫面往左方滑動提供包括 Smart Notice相關資訊以及 LG Health , LG Health 除了搭配智慧穿戴設備使用外,也可透過 G3 的感測器進行計步,不過開啟此功能會讓 G3 待機功耗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不過此次在 UX 方面最顯著的改變應該是拍照的部分,首先 G3 採用了具備 OIS+ 光學式防手震的 13MP 相機模組以及雙 LED 閃光燈配置,不過較特殊的是 LG 為其導入雷射測距對焦輔助系統,號稱在一米內可獲得最佳效果,可於 0.2 秒完成對焦;另外拍照的介面提供輕點即拍設計,標準的拍照介面除去多餘的按鍵配置,只要點選畫面即可進行對焦與拍照。
當然 LG 也不是完全捨棄拍照的進階功能,點擊畫面的選單鍵就可叫出進階功能,可理解的是 LG 希望創造一個更直觀的拍照,只要先構圖後點選焦點,把剩下的交給手機自動判斷,且由於畫面不會因為一般拍照介面有許多虛擬按鍵阻礙畫面,在構圖時可更容易掌握畫面的配置。
實際使用 G3 的雷射對焦系統,確實在短距離的對焦速度相較先前 LG 機種更快,像是拍攝食物跟小東西相當好用,不過超過 1 公尺後由於輔助系統無法發揮,故對焦速度較為一般,筆者嘗試在白天對著馬路,則在合焦判斷有比較明顯的遲疑。至於拍照的品質請見上圖,點擊照片可出現原圖。
比起前一代 G2 , G3 無論是使用體驗、手機質感等特色都有越來越成熟的感覺,雖然跑分結果也許不若幾家強調跑分的品牌高,但實際操作的順暢度卻是最直接反映在使用體驗上的;雖然比起競爭對手採用相同處理器的機種, G3 推出的時間處於一個略為尷尬的時間點,不過 2K 螢幕的加持以及台灣版本預先提供 Qi 無線充電,也稍微彌補較晚上市的缺憾。
不過 2K 螢幕雖然漂亮,但由於本身因為背光需求較高,雖然 LG 強調它們已經設法改善螢幕功耗,但實際使用時如果喚醒螢幕的時間偏多,也會感受到續航力有明顯的下降,但純待機方面的表現則受惠於電源管理表現不差。至於已經於 G Pro 2 開始導入的 Knock Code 筆者認為既有保護個人資訊的優點,又相當易於使用。
至於拍照方面,雷射對焦確實提升不少對於近物拍攝的對焦速度,只可惜超過一定距離後對焦速度會明顯變慢,也許若能把雷射測距輔助的距離提升到接近泛焦會更為實用;至於全新的拍照 UI 也許會讓已經有好一陣子使用智慧手機拍照經驗的使用者略為困惑,不過對於只單純要拍照不求進階功能,則是一個相當好理解的設計。
機身的設計筆者認為雖然整體與 G2 類似,但由於細節的處理比先前的機種減少不少塑料感,背蓋的處理不會像過去有類似玩具的廉價感,對於重視質感的使用者是不錯的誘因;另外此次雖未拿到原廠保護套測試,不過先前在體驗活動試用過,對於只透過圓圈鑿空區塊就可快速獲得資訊以及操作常用的功能如多媒體等,是值得購買的配件。
LG G3現在燦坤快三網站有在賣喔,點我跳轉燦坤快三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