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疲憊過勞 甚至憂鬱自殺日本勞工攝影片段

2018.01.13 10:57PM
karoshi04

台灣某個角落一定看得到...

 
在夜班車中邊站邊睡的上班族
 
「過勞死」(Karōshi) 源於1980年代的日本,當時經濟泡沫爆破,日本企業職員承受極大壓力,甚至出現工作中突然猝死的現象,當時有傳媒使用「過勞死」一詞,馬上受到公眾甚至政府的高度關注,甚至據說如有人判定為過勞死,更會獲政府的撫恤金。不少人都知道日本上班族的工作壓力相當高,工時長,社會階級分明,制度封閉,在紀實攝影師深田志穂的鏡頭下,大家也可感受到日本人的勞累……
 
 
在月台上閉目養神的上班族
是如此疲憊過勞 甚至憂鬱自殺日本勞工攝影片段這篇文章的第1圖
是如此疲憊過勞 甚至憂鬱自殺日本勞工攝影片段這篇文章的第2圖
 
是如此疲憊過勞 甚至憂鬱自殺日本勞工攝影片段這篇文章的第3圖
 
 
圖中的就是 Hideko,其亡夫 Msayoshi Shimamura 因過度工作而患上抑鬱症,最終於 2009 年自殺死亡。
是如此疲憊過勞 甚至憂鬱自殺日本勞工攝影片段這篇文章的第4圖
 
 
Masayoshi Shimamura 所服食的抗抑鬱藥,他患了此症六年。
是如此疲憊過勞 甚至憂鬱自殺日本勞工攝影片段這篇文章的第5圖
 
 
下圖中的照片,是寺西惠美子的丈夫寺西晃,他曾經營一家連鎖餐廳,每天工作12-14小時,持續長達10年,因勞累過度而患上抑鬱症,最終於一個下雪的情人節跳樓自殺。
是如此疲憊過勞 甚至憂鬱自殺日本勞工攝影片段這篇文章的第6圖
 
 
上班族的工餘消遣 – 柏青哥。
是如此疲憊過勞 甚至憂鬱自殺日本勞工攝影片段這篇文章的第7圖
 
 
尾班車
是如此疲憊過勞 甚至憂鬱自殺日本勞工攝影片段這篇文章的第8圖
 
 
入夜後仍在工作的上班族
是如此疲憊過勞 甚至憂鬱自殺日本勞工攝影片段這篇文章的第9圖
 
 
年僅 30 歲的 Syota Nakahara 已患上抑鬱症 6 年,主因也是過量工作,失眠及壓力,他雖然在 2006 年成功控告前公司施加過多無償加班,但他在官司結束後仍無法重新工作。
是如此疲憊過勞 甚至憂鬱自殺日本勞工攝影片段這篇文章的第10圖
 
 
65 歲的 Setsuko Nanbu,其亡夫於 2004 年跳軌自殺。
是如此疲憊過勞 甚至憂鬱自殺日本勞工攝影片段這篇文章的第11圖
是如此疲憊過勞 甚至憂鬱自殺日本勞工攝影片段這篇文章的第12圖
 
近年來亞洲經濟起飛,不論是香港、台灣或中國大陸,都出現工時過長、壓力過大 (但薪資卻沒有相應增加) 的現象,甚至早前有「中國超日本成過勞死第一大國」的新聞,雖然每年 60 萬人死於過勞死應該並不正確 (它把無故猝死都加入當中),但是每天晚上 8 點後商業區仍燈火通明、鐵路末班車坐滿了剛下班的上班族等情況,可能你已見怪不怪,不過這是我們所應該追求的世界嗎?
 
特別有一點︰「坐在辦公室多久 = 對公司貢獻多少」這種落伍的想法,實在應該改變了。
 

經由photoblog.hk
 

↓↓↓↓↓↓加入癮科技粉絲團,有更多歡樂有趣的科技新聞↓↓↓↓↓↓

 

延伸閱讀

原來騎電動車也不用載安全帽

看各種第四台最方便的Android App

不能保證但依然可以嘗試的一鍵 Root APP

3 則回應

  • 台灣工時比日本長
    2018-01-14
  • 人的一出生就注定活在压力之下。

    你上小中大学,父母师长跟你说成绩多么重要。
    你打工上班,上司同僚跟你说拼业绩多么重要。

    我们无时无刻在大环境下被被灌输要多劳作,不然就是被说成懒惰的象征。

    我们被教育成work hard而不是work smart,不是降低或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而是只求量不求质的表现。

    所以普遍上大家都认为上课要从早上到完,上班要从早上到深夜。

    再多容量的硬碟也装不玩东西,何况是我们人脑每天要接受各种声音,视像,语言交流,各种知觉的反应与行动。

    就是牛,都不是这样过活的。
    2018-01-14
  • 唉,工作雖然重要,但是健康不能重來,現在真的不能再一直抱持著''坐在辦公室多久 = 對公司貢獻多少''這種想法了

    201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