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體驗無低通濾鏡魅力的入門級 DSLR , Nikon D5300 動手玩

2014.03.17 05:13PM
是輕鬆體驗無低通濾鏡魅力的入門級 DSLR , Nikon D5300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入門級單眼相機在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機能越來越強大後,體積、畫質不見得佔得到便宜,加上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操作簡單,多少也影響到入門級單眼相機的市場;是故目前各家的入門級單眼相機選擇簡化操作、下放更多的機能兩種方式提昇產品吸引力。

而 Nikon 更將 D3300 與 D5300 兩款新一代入門級機種導入無低通濾鏡提升影像品質,尤其 D5300 還是首款內建 WiFi 與 GPS 的 Nikon DSLR ,操作介面亦為 Nikon 先前針對單眼新手規劃的直覺介面,成為一款功能完整但仍保有入門機種簡單易用的機種。

這次也借到 D5300 進行試用,跳轉繼續

111f815ddcbe0c419ce9510b937a41f8

D5300 整體的設計延續 D5200 的風格,具備可翻轉式的螢幕,以及 Nikon 新一代機種的簡化式操作配置。機身雖不及無反光鏡可交換鏡頭相機般的小巧,不過若接觸過更早期 Nikon 入門單眼相機, 再與市場上同級機身相比, D5300 也算是相當好攜帶了。

965b93faa41e92e0eead1182b3be39ee

4f2fe4cc07b25b059eb32d32b4b83c3f

a0fa61abb903183a646d1377abaf3fab

8e5067824099cc1d61919fad88c0937e

D5300 採用單轉盤配置,相較於 Nikon 雙轉盤配置的機種,少了 LCD 左方一整排的按鍵,雖然對於進階使用者反而需要進選單調整功能,但對於不熟悉單眼操作只想輕鬆拍照的初階使用者,反而也少去可能誤按但卻不知道如何操作的問題。且即便少了大量的快捷按鍵,多半的基本功能切換都可使用 AE-L 旁的 i 鍵進入 LCD 的快速選單調整。

另外也許是意識到使用單眼錄影的族群越來越多, D5300 除了機頂內建立體聲收音麥克風以外,機身側面也提供 3.5mm 的外接麥克風介面;此外 D5300 雖可直接透過 WiFi 以手機當無線快門,不過也提供快門線的介面。

5153fb51f335c4b4215bb6f83b50764c

D5300 的光學觀景窗為 95% 的視野率與 0.82 的放大率,雖未達中階機的 100% 視野率,不過普遍此級距的相機多半未提供 100% 視野率,構圖時的 5% 額外視角應該不是大問題。機背的 3.2 吋 LCD 可進行翻轉自拍,不過非觸控螢幕,無法提供觸控點選。至於 Live View 的速度,筆者則認為 D5300 相較於它廠 DSLR 的對焦速度仍是略為偏慢一些。

D5300 搭載 39 點自動對焦系統,雖然購買此級距的使用者許多都是仰賴機身自動判讀對焦點,不過對於習慣使用自定焦點的玩家, D5300 的後方十字鍵可直接進行焦點的選擇,對習慣自選焦點的玩家是方便的設計。不可惜的是十字鍵無法設定為功能快捷鍵使用,不過如前所述,這款機身是以簡化操作為前提設計,也許這也是 Nikon 的考量吧。

b4bc14f104fa3e51a3ff5685a86b918e

D5300 採用一張 24MP 的 APS-C 感光元件,最大的特色就是這是一張無低通濾鏡的元件,當搭配解像力更好的鏡頭時,更可發揮細節詮釋的優勢,且少了低通濾鏡也些許提升進光,有助於整體成像品質。

引擎採用的是 Nikon 目前當家引擎 EXPEED 4 ,這顆引擎是 Nikon 搭載在多款新一代 Nikon 機身上。 D5300 ISO 最高可擴充到 25,600 ,最高連拍為 5fps 。此外 D5300 也搭載 3D 彩色矩陣測光系統,提供精確的測光與白平衡輔助。

96a8dba3f954b411988a570543a841a9

7fef5d95554c7899a2237e8c2ce8fbf8

85bae4c1136ff4f5e39c614c773782df

99d357838e1be03cddd4a2f5d9c253f6

f662d7793ec8b27a29ac1fc4cb0b533c

48dd8210436fe955188e8218d87c7552

f18503881237b715c290d97e65a3fc31

cc82e3f10a00f457c3396ea356f08ef7

操作介面雖然大致還是維持 Nikon 的操作邏輯,不過將上方以三個圓盤的直覺圖像方式呈現包括光圈、快門、 ISO 或是模式等,比起一般以數字與文字敘述的方式較容易以聯想的方式理解,尤其光圈還會隨著放大縮小改變後方光圈葉片的面積。甚至如調整 ISO 值時,也用情境圖像的方式提醒各個 ISO 適用的環境。

另外下方也會提醒目前拍攝主體是否過暗、過亮,按下 ? 鍵會提醒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各個功能按下 ? 則會出現解釋各個功能的用途。不過筆者比較不習慣的是 D5300 的 ISO 無法在快捷直接選用自動 ISO ,但若在系統開啟自動 ISO ,貌似會失去手動選擇 ISO 的功能。

b165d3afac6a29d36a6d2a70e171692c

dbecb5885b8faf8621100dfe9f2039d3 d54a2b0231682f427ba99518e8297ba4

834fb41908b9fe34a39f5291d4b20f2a

D5300 並未如幾家廠商一樣提供 NFC 的功能,主要的 WiFi 啟用方式是由機身開起後,再從手機連接,提供遙控取景拍攝以及照片存取的功能,不過可惜的是取景拍攝模式下,手機端無法進行除焦點指定與快門觸外的機能調整,這方面似乎還是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較佔優勢。

以下是以 D5300 搭配 18-55mm f3.5-5.6G VR II 的標準 KIT 拍攝的一些照片

4ccef51fbea33211405604f4cc6be97e

71722e4a183463b8c45c0ef484d2279c

90aa139a941680b515b3fa574fd1159b

7f096d6f4f81d3998fc94a254aacfe6a

2fd921ffb3dbab6cab38be8efd2a1748

70e1e3ee9b79be29e760090466de7267

563e27fae6cf461062681434e08b27e0

e0469c2611eeff61de94a0616ea7633f

ab3735fc4388171b7247f50ee7b7ec07

90719c8098f1cb2249d741a4e20b4d99

612c84b12690dd5eafc7abe07907330b

9469e8f2c008410229aabdd045cb729e

7a31c1bfa387613918b74865d0dd94fd

7b5aca0f9426cfb06371b58237d7db28

7c66510d6932d08f0a5626f3f3f08cf0

98aaff9319318c624fb728cb755a036e

a5ad0274326532cffeac4320a9c26c51

01fce64ab44360bb729d3f7b3d2e238c

f587176d88099db279639b3413877313

a9e0ac3a66f3741b3b7148b45b4a7771

b315be7f731ee15ad7ef1fabd3bb26a9

7f3b6729b13911a63dca44e5024071f0

5b7da801ea199cb1be0fa3b84e969567

對於 Nikon 而言,除了 DSLR 之外,它也同時提供 1 吋 CX 片幅元件的 Nikon 1 系列,該如何做出兩個系列的產品差異化,使其不彼此影響市場就是 Nikon 的重點。 D5300 雖然在操作進行一定幅度的簡化,不過比起強化 Live View 的速度, D5300 選擇使用無低通感光元件獲取更好的畫質,透過細節解像的特色與 Nikon 1 做出差異化。

雖然以現在 DSLR 的玩家紛紛轉向中高階 APS-C 機身,或是索性轉戰全片幅機身,然而入門級 DSLR 可靠的對焦系統以及操作性的優勢,還有豐富的鏡頭群,仍是足以無反光鏡可交換鏡頭相機分庭抗禮的。且以 D5300 提供的引導式介面,也提供的引導式介面,也可讓有心學息 DSLR 操作原理的玩家逐步學習基礎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