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talKing Pure Replica復刻版鍵位配置再討論

2014.01.09 10:39PM
是Pure Replica復刻版鍵位配列定案這篇文章的首圖

之前的KBtalKing 2014曾經宣告將要對Pure進行重製發售。其實這種心情也是始料未及。尤其是之前認為在Pure Pro出來後,對於60%機械式鍵盤的定義,KBtalKing大概就是到此告一個段落了。

只是沒想到弄出來了在心情上有些失落,本來我也不知道問題在哪兒,一直到最近回頭用Pure之後,我才知道了一些什麼東西。在極其有限的空間創造出最接近完美的當代配列,也許是我更想要的。想想之前的討論,就覺得那樣的精神是應該傳承下去的。

Pure Pro不是不好,而是他的出現真的讓使用上更為自由,對於KBtalKing來說,也算是階段性的告一個段落。如果你想要好好使用,那麼可程式化的Pure Pro(可以在這裡購買)才是比較好的選擇。

但我想把Pure的配列承傳下來,因此想要再出復刻。當年的討論非常久,量也非常大,有點多,但主要可以看兩個討論串:

一個是第三版的討論串

另一個是最終決定的討論串

Pure Replica大方面的想法


7b833383115446455bedccd575b5bc67

既然復刻要走精緻化,很走外觀,因此在外觀上會這樣做:

一、側面印字取消
僅留下機能,但不會印上去。因此Pure的側面機能在易記方面還要再進行修正。希望能達到用過幾次後,就算幾個月不用還是可以記得相關位置。

二、下蓋採用金屬
既然要走精緻化,下蓋採用金屬就是必然的選擇。只是除了黑色外,有在想要不要弄其他顏色。

三、不走可程式化
有的人應該還是希望能夠走可程式化,不過這部分已經有Pure Pro可供選購,Pure與Pure Pro不同,畢竟不是走實用最大化路線。在個人心目中Pure這樣的設計是經典,我想就還是走古典路線,以簡約為原則,希望弄出比三年前更理想的Pure。


原始的Pure鍵位設計

ffe07184467ebaff4a0c1d20e47c7966

Pure鍵位配列與標準鍵盤極其接近,而Pure Pro為了可程式化以及獨立方向鍵的關係,鍵位配列上看得出來與標準鍵盤已經有一定程度的不同。當然,在實用的考量上,鍵位較多,彈性較大,限制也較少。就以多出方向鍵為例,馬上就解決了八個常用按鍵問題,自然也就處理掉Pure難以處理的快速鍵。

但……單從外觀看的話,個人還是比較喜歡Pure的外觀呀XDDDD。因此想一想,在極大空間限制內,做出最接近當代配列使用的鍵位配置,並且在外觀進行更精緻化,應該就是Pure要走的方向了。

 

c5fa19684dc886ccda19d97c2680c65e

間過得真快,沒想到已經過了三年,在三年前所設計出的鍵位,原始邏輯是希望好用並且能夠兼顧易記,不過到目前為止側面的複合鍵在長時間沒有用的情形下,就算是我還是沒辦法全記起來。而這次復刻版,因為很走外觀,所以印字部分還要再更為簡化,所以這次的推出已經打算捨棄側面印刷了。


Pure Replica的fn組合鍵與DIP_SW機能討論
自Pure之後歷經了三年,在這段時間因為陸續開發討論了不少鍵盤,在三年之後的現在,對於易記這件事情有深刻的體會,因此之前還有部分組合按鍵以及硬體開關切換還有更理想的設計。現在先試列出來,跟各位討論一下,怎樣能夠做到精簡又易記,以達到外觀最大的目的。這部分討論完後還要再確認各個機能能不能執行。
 

一、綜合說明

正面印字的部分,我想應該沒有什麼需要改變的。所以就直接切入談談fn組合鍵與DIP_SW機能討論:

 

115b320a530fb26e34a566650ea72f0a
按此看大圖

上面是思考過後的簡圖,粉紅色是FN複合鍵,藍色是DIP_SW,綠色也是DIP_SW,但為了描述方便而易於理解,請將綠色的部分想為第二層的鍵盤配列設計,而黑色則是第一層鍵列設計,到了第二層是不存在的(粉紅色與藍色於第一層與第二層都是存在的)。

這樣的按鍵配置應該達到了易記的原則,只要確定了上下左右,所有的相對位置都出來了,而且J這個定位點剛好是落在上一頁,自然可以很快確定下一頁以及Home與end相對位置。至於Prisc、ScrLk、Pause三按鍵,Prisc剛好對到P鍵,然後又是上鍵的右邊,就這樣順過去。Ins剛好對到i鍵,而且又是上鍵的左邊(也太剛好)。

至於音量鍵,剛抽出來放在左邊,無聲是最重要的一鍵,所以按下有定位點的F鍵最理想,然後往左就是大聲與小聲依序排下。

DIP_SW
1、切換第一層layout或第二層layout:第一層layout是預設,第二層layout是獨立方向鍵
2、esc鍵與~`鍵主從對調
3、BS與Del的主從切換
4、目前沒有想到,看看還有沒有必要性的機能加入

以前SW有四項,DIP_SW有四項,再加上FN也不好全記,在幾個月後基本上會忘記大部分。而且有些切換是暫時的,再加囙當時有些主從切換功能沒有做完全,在復刻版希望都能夠要改掉。現在新的設計,八項切換已經被我砍到剩三個,還有一個可以擴充

以上的部分如果沒有完全看懂的話,下面再做進一步的解釋:

二、第一層鍵位配列,為預設鍵位:

d6b2f3e5628eb4d2b6bac9fbaa4c4e2f
按此看大圖

第一層鍵位配列為預設值,所有FN組合鍵以易記易用為原則。

三、第二層鍵位配列,主目的是要產生獨立方向鍵:

9637e786ff752e97a5b191bc79b64fb7
(按此看大圖

如果你不使用右邊的Alt、Ctrl、視窗鍵的話,那麼就可以直接將之變成方向鍵,並且有PgUp、PgDn、Home、End四等FN複合鍵,最重要的是FN就在隔壁,這四個複合鍵將會非常好按。

四、ESC以及BS鍵說明:

1、ESC部分:
由於60%設計少了最上面一排,讓最上面一排的機能需要以複合鍵切換,但比較麻煩的是ESC也算常用,因此造成了與`~鍵的衝突。在原始Pure的設計上,是把ESC鍵留下,讓`~鍵移到右邊。不過有的人已經習慣`~鍵在左上角,因此這部分追加了主從對調機能,可以將`~鍵成為單獨按的按鍵,然後ESC鍵變為FN組合鍵。

2、BS部分:
有的人習慣優先BS鍵,有的人習慣Del鍵。若習慣BS鍵優先的人,則加按FN為Del鍵,此為預設值。若習慣優先Del鍵,按FN為BS鍵。

12 則回應

  • NC

    啊不知道对于走线槽阁下是怎么考虑的 =_=?

    2014-01-12
    • NC wrote:

      啊不知道对于走线槽阁下是怎么考虑的 =_=?

      小鍵盤的IC通常是擺在空格那區(空間才夠)

      走線必須繞過軸 => 大部份都斜著往上

      當然技術來說要開到哪個位置都走的出來(PCB不只一層)

      不過還得考慮到外殼的限制

      若有現成的模具,省成本考量應該還是照舊

      規格一致有很多好處的

       

      60%: KBC Poker, KBT Pure, HHKB, TEX, Poker 2, Pure Pro

      80%: KBT Race, Filco-PWC2, CMStorm Rapid, Razer TE, Keycool84, Plum96, NoppooMini84

      100%: Filco M1-M2, Filco Ninja, Cherry G80-3000-3494, Cherry G80-1207, Zowie celeritas

       

      2014-01-12
  • NC

    支持一下:

     

    首先非常感谢阁下做出的努力,个人非常喜欢阁下对键盘的理解,阁下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那么下面稍稍谈及一点自己对 KBTalking 键盘的感想:

     

    Race 是我最喜欢的键盘,没有之一。Pure 在我心目中的排名仅次于 Race 后面(我是实用主义 =_=)。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当我开始关注这两款键盘的时候,Race 卖的只剩奶轴 PBT,Pure 则是彻底卖光了 =_=

    后来在二手论坛里转悠了好久终于收了一块黑色蓝光 Race 和一块情人节 Race,而 Pure 则一直没等到合适的。

     

    所以:

    首先,非常支持 Pure 的复刻!非常支持金属底座!

    其次,关于键帽,个人觉得 Pure 1 代的测刻背光在外观上非常抢眼,非常喜欢,所以还希望阁下再考虑一下。

    最后,Pure 中我最喜欢的是橙光金属底座,希望复刻版能出同样的版本。

     

     

    P.S.: 我已经预定 Race 2 了,不过我个人没有找到键盘可编程的价值,所以根本不在乎那种功能。

    相反,对我来说,Race 2 取消 F11 和 F12 则有比较大的影响,因为我 F10、F11 和 F12 都设置相应的快捷键了(分别是 Foxmail、浏览器、终端)。

    所以比起 Race 2,我还是更喜欢 Race 1 代。

    Pure Pro 的排列可谓煞费苦心,可惜个人不太喜欢,在此不再多说。

     

    P.P.S.: 个人觉得 Poker 几乎只是把键盘主键区抠出来而已,比起 Pure,明显感觉诚意不足。

    2014-01-12
  • 小弟完全沒用過60%鍵盤,只用過Race和一般80% 100%鍵盤

    但想說鍵位配置上如此複雜難想,那如果在學filco minila空白鍵左右兩邊都放fn鍵,

    甚至也放上選單鍵鍵,會不會一切就比較好解決了?

    私以為空白鍵太長了,或許可以從中偷一些空間來用。

     

    2014-01-12
    • H-W C wrote:

      小弟完全沒用過60%鍵盤,只用過Race和一般80% 100%鍵盤

      但想說鍵位配置上如此複雜難想,那如果在學filco minila空白鍵左右兩邊都放fn鍵,

      甚至也放上選單鍵鍵,會不會一切就比較好解決了?

      私以為空白鍵太長了,或許可以從中偷一些空間來用。

       

      這個說起來話就長了XDD。當初就是不要讓左邊多出按鍵,所以才刻意設定左邊沒有FN(但可以調整有,不過我現在打算去掉這個機能),其實這就是Pure的特點之一。如果想要像Filco那樣,要空白鍵兩側都是FN其實不難呀,使用Pure Pro其實就可以解決了(FN在空白鍵兩側不是沒有想過,不過Pure Pro實現可程式化後,就已經不是重點了)。

       

       

      目前最想做的是鍵界之書,我的鍵盤理想志業,是希望以後世界各國在談到鍵盤的歷史時,能夠提到台灣。想要提高台灣對於鍵盤世界的影響力。
      2014-01-12
  • 60%還是標準ANSI好

    2014-01-10
    • diearly wrote:
      arieswoow wrote:

      60%還是標準ANSI好

      那就變poker了!!

       

      哈哈,以嚴謹鍵位不動來說,當然是Poker了XDDD,不過在實務設計上還是有一些權變。比如說大Enter鍵的變化,事實上同樣是大Enter鍵位排列(個人說的是倒L型,不是7字型),又有三種不同排法,但這些我們都會列為標準鍵盤。畢竟這是人用的東西,雖然隱約都有個標準在,但還是會有一些容錯的地方。只是這個容錯大或小,我同樣相信隱隱約約存在的(我是覺得還好我多切了一個鍵位出來,因此第二層鍵位配列才能夠得以實現,但又不會失去標準鍵位的意義)。

      diearly其實所引的圖很好,60%一個新的發想方式,但對於60%想要維持標準鍵位來說,變化真的是有點大了,所以才會說加多那一列,我很難稱之為Pure。

      變化大其實是OK的,這畢竟是實用與體積的權變考量。只是在概念上會取為新品的名稱吧,就像diearly所引的圖,再往上拉出一列,不就差不多是Race了嗎?如果是這樣的話,當初Race我直接稱Pure Plus也就行了,因為會隱約有一個標準,60%和75%是不一樣的。

      當然,我們聊的可能太偏太細,會介意這種事的人可能是少數。不過既然是想走外形美感,我想權衡鍵位配置外形以及實用就盡量多花心力,還是在比較大的限制上多花一點腦力是我這邊的傾向。

      再來就是diearly兄引用的圖實在太接近Race,就只差上面一排,就可以變成75%的標準。如果要兼顧好用與體積,我當然會推薦Race(Race II也快出來了XD),就我來看,直接跳到75%的標準會比60%多一列來得理想。我想癥結的點是在這兒。

      但真的很感謝diearly所提的意見,昨晚我很晚睡,其實不少時間花在想diearly所提出的,雖然我很快就回答了,但其實我還是再三想這樣的鍵位呈現形態的價值。

       

      目前最想做的是鍵界之書,我的鍵盤理想志業,是希望以後世界各國在談到鍵盤的歷史時,能夠提到台灣。想要提高台灣對於鍵盤世界的影響力。
      2014-01-10
    • arieswoow wrote:

      60%還是標準ANSI好

      那就變poker了!!

       

      60%: KBC Poker, KBT Pure, HHKB, TEX, Poker 2, Pure Pro

      80%: KBT Race, Filco-PWC2, CMStorm Rapid, Razer TE, Keycool84, Plum96, NoppooMini84

      100%: Filco M1-M2, Filco Ninja, Cherry G80-3000-3494, Cherry G80-1207, Zowie celeritas

       

      2014-01-10
  • 我比較想要的是從5x15換到5x16

    像這樣的鍵位,如果底殼是用鋁CNC的話,應該不會跟5x15價格差多少

    方向鍵用1.25x有點大了,頻繁使用上沒有像標準1x1那麼好打

    多出來的row也可以做成像Race那樣的pg up/pg dn/home/end

     

    另外,背光設計的側印才是Pure的賣點呀 XDDD

    如果是預設二色PBT的話,那就只好DIY熱浸印側邊了~~

    60%: KBC Poker, KBT Pure, HHKB, TEX, Poker 2, Pure Pro

    80%: KBT Race, Filco-PWC2, CMStorm Rapid, Razer TE, Keycool84, Plum96, NoppooMini84

    100%: Filco M1-M2, Filco Ninja, Cherry G80-3000-3494, Cherry G80-1207, Zowie celeritas

     

    2014-01-10
    • 奕之華 wrote:

      另外,背光設計的側印才是Pure的賣點呀 XDDD

      如果是預設二色PBT的話,那就只好DIY熱浸印側邊了~~

      你講的背光設計側印講得我好猶豫,今天我想滿久的,我再想一下看看

       

      XDDD 這樣做就是ABS帶遮光漆 雷雕了

      PBT應該比較好

      側印我自行處理 ~_~

       

      60%: KBC Poker, KBT Pure, HHKB, TEX, Poker 2, Pure Pro

      80%: KBT Race, Filco-PWC2, CMStorm Rapid, Razer TE, Keycool84, Plum96, NoppooMini84

      100%: Filco M1-M2, Filco Ninja, Cherry G80-3000-3494, Cherry G80-1207, Zowie celeritas

       

      2014-01-10

    • 另外,背光設計的側印才是Pure的賣點呀 XDDD

      如果是預設二色PBT的話,那就只好DIY熱浸印側邊了~~

      你講的背光設計側印講得我好猶豫,今天我想滿久的,我再想一下看看

       

      目前最想做的是鍵界之書,我的鍵盤理想志業,是希望以後世界各國在談到鍵盤的歷史時,能夠提到台灣。想要提高台灣對於鍵盤世界的影響力。
      2014-01-10
    • diearly wrote:

      我比較想要的是從5x15換到5x16

      像這樣的鍵位,如果底殼是用鋁CNC的話,應該不會跟5x15價格差多少

      方向鍵用1.25x有點大了,頻繁使用上沒有像標準1x1那麼好打

      多出來的row也可以做成像Race那樣的pg up/pg dn/home/end

       

      另外,背光設計的側印才是Pure的賣點呀 XDDD

      如果是預設二色PBT的話,那就只好DIY熱浸印側邊了~~

      這樣的鍵位設計有玩家和我討論過XD,不過如果設計成這樣,事實上就我這邊的角度就是寧可選擇Race了(Race至少不會有esc與`~鍵合一的問題,而且沒有複合鍵問題)。其實Pure有一個地方是堅持的點,就是盡量接近原標準鍵盤的排法(其實這也是一種美感),雖然這種堅持就某個程度來看也許是有點無聊,但在限制之中來獲得接受度最高的排列,才是原始Pure想要做的精神。像上圖那樣做並不是不行,但實務上應該就是重新規劃出一把新的品項,不會叫Pure了。但因為有Race了,所以像上圖的方式就我這邊的考量機會不高,Pure Pro很明顯就是一個例子,雖然走獨立方向鍵,但並沒有多加一行。

      另外,精巧程度會覺得有差,這當然會有些主觀啦,不過可以想一下,以鍵位排列來說,Race絕對是比Pure理想這毫無疑問,但為何還要弄出Pure?就是因為60%的感受會比75%來得精巧。今天這個圖片的鍵位配列,介於Pure與Race之間,以精巧而言,在感受上會與Pure有差。

      當然,人的想法是很難說的,也許一年後才發現這樣的設計才是最讚的,而考量這樣做也說不定(不過現實上,我想走更精巧的路線,想走五十鍵左右的設計,腦中雖然早有想法但一直沒有實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要不要捨棄注音這點)

      背光設計的側印的確是當初原始Pure很不賴的賣點(有用過的人才會說這樣的話,固的XDDD),不過有側印與無側印在視覺上有差,這部分只好忍痛捨棄了,畢竟還是要確定出一條路線出來:「要的是好用所以有側印,然後以側印為考量,弄出原始Pure式樣;要走的是純淨,有那種古典美,就考慮不弄側印」。如果是選擇後者,就側印機能的部分就還需要再簡化。

      至於方向鍵大小的問題,我想這與Race的情形是一樣的,都是稍微大一些,對於某些比較敏銳的人來說,的確是要適應一下。

       

      目前最想做的是鍵界之書,我的鍵盤理想志業,是希望以後世界各國在談到鍵盤的歷史時,能夠提到台灣。想要提高台灣對於鍵盤世界的影響力。
      201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