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Sony 推出 QX 外掛式相機之後,台灣廠商 Altek 也推出它們首款外掛式相機 Cubic ,同樣為了補足手機、平板內建相機所不足,並同樣透過無線連接的方式讓拍照方式能有更多的變化,價格則相當有競爭力,至於這款產品有哪些特色,跳轉繼續。
由於手機的普及與透過手機連接網路社群的方便性,手機相機這幾年也有一定程度進步,越來越多使用者透過手機拍照並上傳到網路;然而手機礙於先天的尺寸與厚度,能夠搭載的相機模組品質與光學機構受到限制,而相機廠商受到手機相機壓縮市場也開始尋找新生路,透過 WiFi 的方式與手機連結、並提供檔案傳輸與遙控控制已經漸漸成為趨勢。
最近開始有廠商把這樣的概念延伸,所幸把相機的結構再精簡,做成手機與平板的外接配件,直接把原本用於取景的 LCD 取消,並透過 WiFi 的方式把手機螢幕做為控制與取景。當相機移除 LCD ,體積也得以縮小放入口袋,並可不受手機厚度限制保留較大的感光元件與光學設計,取得比多數手機更好的影像品質。
Altek Cubic 的外觀設計很逗趣,彷彿一顆麻將的大小,方方正正的造型加上圓形的鏡頭,關機時彷彿像一台小型的洗衣機一樣。 Cubic 在機頂與側面分別保留實體快門與變焦鍵,即便未連接手機亦可進行盲拍;底部則有標準腳架孔、 microSD 卡插槽與用於充電以及傳輸檔案的 microUSB 插槽;機背則為開關以及 NFC 標籤,可透過 NFC 與手機快速連接。
規格的部分, Cubic 使用 1/2.3 吋之 13MP BSI CMOS 元件,屬於入門級數位相機的元件;光學模組則使用 30-90mm f3.5-5.6 的 3 倍光學變焦鏡片組,在廣角與望遠端的鏡頭長度差異不大。另外 Cubic 也搭載數位相機等級的氙氣閃光燈模組,比起一般手機的 LED 補光燈的出力高些。
目前 Cubic 仍僅提供 Android 手機與平板的 app ,並相容多數 Android 4.0 以上機種,在發表會時 Altek 允諾將會推出 iOS 連接用的 app ;筆者試著連接手邊幾款 Android 4.0 之後的平板與手機都可順利使用。
目前 Cubic app 的功能相較於幾款相機連接到手機的 app 較為陽春,僅提供自動曝光的拍攝與錄影、閃燈開關以及切換到微距模式等基礎功能,並無手動曝光模式或是場景模式,亦不會提示快門速度,檔案品質也無法改變,也無法調整 ISO ;由於這些功能應該都是由模組端提供,手機實際上僅是進行遠端遙控,不知道是此模組原本功能就較少或是 app 還未啟用模組全部的機能。
實際操作上,由於是透過 WiFi ,畫面的同步速度與快門觸發不免會有延遲,這是現階段透過 WiFi 連接還暫時無法避免的;此外為了節省頻寬,手機上的及時預覽畫面品質與實際拍攝後會有明顯落差,實際拍攝後的照片會經過重新演算,影像品質並不會像預覽時那樣;多數空曠且較不壅塞的環境連線還算穩定,但筆者仍在如西門町六號出口附近、東區等干擾較多的區域無法順利連線。
拍攝的品質如上,基本上影像品質比起一般手機、平板是較好的,而三倍的光學變焦在白天與光線良好的地方也仍算方便,然而由於缺乏防手震功能,也不提供快門速度資訊,在陰暗場合、尤其望遠端時的拍照成功率較難掌握。
不過 Cubic 模組相當小巧,加上具備標準腳架鎖孔,稍作加工就可配置在許多地方,如安裝在帽子、衣服,甚至可上加掛在遙控車、遙控飛機、寵物身上,可透過遙控快門拍攝許多一般相機與手機、平板無法進行拍攝的有趣角度,這也是在光學品質之外唯有此種小巧體積的模組才能提供的附加價值。
比起 Sony 的 QX 系列, Cubic 目前提供的軟體功能還是較為陽春的,且光學變焦能力僅有 3 倍,也未提供能直接加掛在手機後方的掛架,但同樣提供多變的拍照方式、更小巧的體積且具備通用腳架孔設計,以及較為經濟實惠的價格則是 Cubic 的魅力,且加上未來若能提供 iOS 版 app ,也能提供更多終端設備的使用者使用,若能再強化可操作的機能與選單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