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 在去年推出不少新款 m43 相機,且又在原本已有 GH 、 G 、 GX 與 GF 四系列產品線之後,再推出一款主打輕巧與高質感的 GM ,產品定位則落在 GX7 與 GF6之間,並且主打為史上最小巧的 m43 機身,甚至比 Panasonic 高階消費機 LX7 更小巧。
跳轉開始介紹
GM 到底有多小巧?跟筆者自己的隨身機 Pentax Q 一比之下就相當明顯,片幅大了許多的 GM 機身甚至比 Q 更小,加上全新設計的 12-35mm 鏡頭幾乎與 Q 搭配 01 定焦鏡幾乎相同,但感光元件卻大上一號。
這款 12-35mm f3.5-f5.6 的金屬變焦鏡也是因應 GM 特別開發的新鏡頭,該款鏡頭並無 X 鏡一樣的電動變焦設計,也不具備手動對焦用的電子轉盤,回歸手動變焦設計,至於手動對焦則要使用機身進行控制。但簡化機構並採用沉胴設計後有著小巧的鏡身,等效焦段換算亦是常用的 24-70mm ,這也是 M43 系統較小元件也可藉此縮小鏡頭的魅力之一。
GM 機身雖然小巧,但大量的金屬用量與蒙皮設計,使得 GM 機身的質感比起 GF 系列強化許多,也帶有類似先前與來卡合作機種的復古相機風。除了筆者借測的銀色搭白色蒙皮之外,還有搭配棕色與黑色兩種蒙皮的版本。
機身雖然相當緊湊,不過 GM 仍搭載一顆容量不算小的電池,並未因為機身微縮而採用容量較小的電池。整體的造型趨於方正,並未如 GX7 一樣提供突出的握柄設計。如果追求握感,可考慮選購原廠的金屬底座加握把套件。
雖不像 GX7 提供熱靴座,不過 GM 仍如 GF6 一樣提供內建閃燈設計,也許是藉此與 GX7 做出更明顯的差異化,也可能考量使用族群也許無外接閃燈的需求。
雖然機身相當小巧,不過 GM 仍舊五臟俱全,包括完整的拍攝模式與對焦模式切換撥桿,還有身兼主轉盤與方向鍵的二合一主操作鍵。邏輯與 GF1 相似,屬於按鍵較少但可透過觸控螢幕增加虛擬按鍵。
不過小巧的機身也可說是雙面刃,由於機身甚至比 LX7 還小,加上 GM 搭載一張 3 吋的觸控螢幕並且服貼在機背上,操作時拇指與拇指下方的肉相當容易誤觸觸控螢幕,因而變成指定對焦焦點的動作,但這也是小型機身搭配觸控螢幕的宿命。此外轉盤鍵段差較不明顯,筆者在轉動轉盤時亦曾被判讀是按壓方向鍵。
GM 雖是一款定位於 GX7 之下的機身,但卻擁有達 1/16,000 秒的超高速快門,並且在電子式快門模式下提供達 40fps 的超高速連拍,標準連拍在電子快門達 10fps 、焦平面機械快門也有 5fps 的水準,表現也是相當不俗。
操作介面則與近期機種類似,是 Panasonic 近期以物理按鍵可搭配觸控螢幕的虛擬按鍵相互配合使用的操作邏輯。
此外由於內建 WiFi ,也可透過手機進行遙控操作,並可使用光圈、快門調整,設定觸控拍照等功能,還可進行手動對焦並且提供對焦點放大與峰值對焦的輔助,不過 PASM 模式仍由相機端控制,無法自手機端進行模式更改。此外 GM 不具備 NFC ,配對時需要手動輸入 SSID 。
GM 搭配標準 KIT 鏡頭實拍的照片如上,由於這款鏡頭的重點在於體積,故影像銳利度與層次感較為一般,但考慮到 Panasonic 多數變焦鏡搭配在 GM 應該都會有明顯頭重腳輕,除了此款鏡頭外,也許只有如 20mm f1.7 一類的薄型定焦鏡頭比較適合作為搭配。
至於特效依舊是 Panasonic 相機的賣點,由於新一代的影像引擎,此次搭配預設的特效濾鏡拍攝後只有些許的處理延遲就能繼續拍攝,相較先前筆者用過 GF5 的反應速度快上許多。
雖然 GM 號稱使用新一代對焦系統,擁有 -4EV 的暗部對焦能力,但也許是所搭配的鏡頭影響,筆者認為相較先前使用 GX7 搭配 20mm f1.7 II 的暗部對焦精確度仍有差,不過在一般光源的對焦確實很快。
GM 以體積與影像品質而論,確實是不錯的選擇,雖然搭配的鏡頭影像品質一般,但可交換設計仍保留無限的想像空間,只是考慮到該如何選擇適合搭配此機身的小巧鏡頭會是比較頭痛的。然而如果追求堪用的品質與方便攜帶的體積, GM 搭配 12-35mm 的組合則擁有媲美高階消費機的尺寸與凌駕於消費機之上的感光元件優勢,也是 GM 的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