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鋼砲, Panasonic GM 可換鏡頭相機動手玩

2014.01.03 03:25PM
是掌中鋼砲, Panasonic GM 可換鏡頭相機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Panasonic 在去年推出不少新款 m43 相機,且又在原本已有 GH 、 G 、 GX 與 GF 四系列產品線之後,再推出一款主打輕巧與高質感的 GM ,產品定位則落在 GX7 與 GF6之間,並且主打為史上最小巧的 m43 機身,甚至比 Panasonic 高階消費機 LX7 更小巧。

跳轉開始介紹

5a0f6a144a9c56ed18e1aad3d25b6545

a4faceda2ac250ded831da3950fd01c5

GM 到底有多小巧?跟筆者自己的隨身機 Pentax Q 一比之下就相當明顯,片幅大了許多的 GM 機身甚至比 Q 更小,加上全新設計的 12-35mm 鏡頭幾乎與 Q 搭配 01 定焦鏡幾乎相同,但感光元件卻大上一號。

a78976fc3dd9d944882999bdae01f2d4

4f1f10e6db0a75e3f2d6f86aacb05ba2

b8182e7351f554128ec9ec1585e17fac

500508e36cbacb3abbcfcd9cfba8c883

這款 12-35mm f3.5-f5.6 的金屬變焦鏡也是因應 GM 特別開發的新鏡頭,該款鏡頭並無 X 鏡一樣的電動變焦設計,也不具備手動對焦用的電子轉盤,回歸手動變焦設計,至於手動對焦則要使用機身進行控制。但簡化機構並採用沉胴設計後有著小巧的鏡身,等效焦段換算亦是常用的 24-70mm ,這也是 M43 系統較小元件也可藉此縮小鏡頭的魅力之一。

fa82336f2d4b3cbaf2cd06e50a6e8b6c

GM 機身雖然小巧,但大量的金屬用量與蒙皮設計,使得 GM 機身的質感比起 GF 系列強化許多,也帶有類似先前與來卡合作機種的復古相機風。除了筆者借測的銀色搭白色蒙皮之外,還有搭配棕色與黑色兩種蒙皮的版本。

fc5309fc2be84435bba44f53528c8d0f

1ee4a50033e5d9724fd47eadb3a944ae

機身雖然相當緊湊,不過 GM 仍搭載一顆容量不算小的電池,並未因為機身微縮而採用容量較小的電池。整體的造型趨於方正,並未如 GX7 一樣提供突出的握柄設計。如果追求握感,可考慮選購原廠的金屬底座加握把套件。

fccdb413798c1377cc2f1bc6a00a9d6c

ba706679b495a93fbca46cbb7618a0f2

5b5f35cad61857e63c910432fd19c84b

雖不像 GX7 提供熱靴座,不過 GM 仍如 GF6 一樣提供內建閃燈設計,也許是藉此與 GX7 做出更明顯的差異化,也可能考量使用族群也許無外接閃燈的需求。

f86be190973d7e76a355b59a418428ed

faf8aa60ef6d5847ee89b3347dca5fd8

2c8d23f7da4eafbeef94b81615852f0e

5f35144e1159cb321a6b77b6dfdbafb5

a3a27f58e77f602968179d4268587cfd

雖然機身相當小巧,不過 GM 仍舊五臟俱全,包括完整的拍攝模式與對焦模式切換撥桿,還有身兼主轉盤與方向鍵的二合一主操作鍵。邏輯與 GF1 相似,屬於按鍵較少但可透過觸控螢幕增加虛擬按鍵。

bbfaa23a2c70e5cc08e2058fc0f7dbd5

不過小巧的機身也可說是雙面刃,由於機身甚至比 LX7 還小,加上 GM 搭載一張 3 吋的觸控螢幕並且服貼在機背上,操作時拇指與拇指下方的肉相當容易誤觸觸控螢幕,因而變成指定對焦焦點的動作,但這也是小型機身搭配觸控螢幕的宿命。此外轉盤鍵段差較不明顯,筆者在轉動轉盤時亦曾被判讀是按壓方向鍵。

e5db8307e7c90ddd1d53ca443fe1ba8e

GM 雖是一款定位於 GX7 之下的機身,但卻擁有達 1/16,000 秒的超高速快門,並且在電子式快門模式下提供達 40fps 的超高速連拍,標準連拍在電子快門達 10fps 、焦平面機械快門也有 5fps 的水準,表現也是相當不俗。

86dd884f85612cb1505d946b884410d7

06fb0ac97469481cb7651c66f3ea2c6a

5259dd72859dfc6cc3f50db879a192d9

f8d4274c1b135ce0772cfe183e2dca39

96ffc0041ac8573d6ac035cd08092bb5

7576866daab91483e9392f4a4f9b7dac

47d99a031994c6e9180290591e169829

9c8123118368bad6b69ffe249987e57b

67ab29b8365453a4d6eac6e7262ee889

642b05b7ae3625b8ee59aa5f0e2445b1


340a84fba30f3b4c27d28c78015f1762


b97ee1cb866f1ae5aaaefafb80b39e1a

628c2931178032d6a8467f0baf6417ba

a932a3f595310198f06e01a8c6a06fa2

操作介面則與近期機種類似,是 Panasonic 近期以物理按鍵可搭配觸控螢幕的虛擬按鍵相互配合使用的操作邏輯。

e0772a3d375c175f5f9b40a4f4daf54a ddacf5ec77418a34dc1ac66dd912933d

4b515bed195589ccefabc6323cfc91cc 238ec58f5bd9dc85fd768d6c42d0e520

3f479d5053335977d0e90700451e6a4a 97fab69705c0a48d74d3034601927e59

6f91a41d56c50d4453ba8c8c99565564 ac1b7e7195a8238cb6dc1e55af986e73

此外由於內建 WiFi ,也可透過手機進行遙控操作,並可使用光圈、快門調整,設定觸控拍照等功能,還可進行手動對焦並且提供對焦點放大與峰值對焦的輔助,不過 PASM 模式仍由相機端控制,無法自手機端進行模式更改。此外 GM 不具備 NFC ,配對時需要手動輸入 SSID 。

e483f7505307eef0742b09095741d9ee

770db24e93c6b3550345e4038dd39e3e

57f9f6c1858641dbf75420115ff5f7ba

0ca769fd630eeef689740328fe9eacc4

85b10cd12fd4443cf5ef26ff7c2c1b98

678ae5d35d53e23d1443045e0c8b2e33

2246a1fdd80053312aa746280c33ffeb

a1ed59841861364705503b88bd38618d

759a5e188b7808ae910abca82e689cd9

19f67563a7c4ba0c97f36ffe496d4a31

6779b4154c0fe1b52393adb2dbc03df7

c91edba26a7e4de3bd7f05983561f08e

1930bc261a92bd47c59eaf9cf0555cfc

c3b5d1d77d5fcc6f181d1d0313598689

bcd81f022ba0856f88de09c57f898bac

 GM 搭配標準 KIT 鏡頭實拍的照片如上,由於這款鏡頭的重點在於體積,故影像銳利度與層次感較為一般,但考慮到 Panasonic 多數變焦鏡搭配在 GM 應該都會有明顯頭重腳輕,除了此款鏡頭外,也許只有如 20mm f1.7 一類的薄型定焦鏡頭比較適合作為搭配。

1d9a91c2d6cc01cab7cf4341adbc3157

b74746d301a487f5e4b65d3edc372091

b77d2065b15388e4b08ed5265ae7e75e

dc82256e40568695a54e34d66f46cba1

007a74ac51a7abd37fd88a172e8a5dd0

f1878bb6f73d3ca0ee9ef19ae25455d8

871898d289250105c4b408148ccfcc25

4a3f1dac5ff1be554e2fb584325535f8

至於特效依舊是 Panasonic 相機的賣點,由於新一代的影像引擎,此次搭配預設的特效濾鏡拍攝後只有些許的處理延遲就能繼續拍攝,相較先前筆者用過 GF5 的反應速度快上許多。

af6055144e86382e37494dbfa5e2a6e5

雖然 GM 號稱使用新一代對焦系統,擁有 -4EV 的暗部對焦能力,但也許是所搭配的鏡頭影響,筆者認為相較先前使用 GX7 搭配 20mm f1.7 II 的暗部對焦精確度仍有差,不過在一般光源的對焦確實很快。

GM 以體積與影像品質而論,確實是不錯的選擇,雖然搭配的鏡頭影像品質一般,但可交換設計仍保留無限的想像空間,只是考慮到該如何選擇適合搭配此機身的小巧鏡頭會是比較頭痛的。然而如果追求堪用的品質與方便攜帶的體積, GM 搭配 12-35mm 的組合則擁有媲美高階消費機的尺寸與凌駕於消費機之上的感光元件優勢,也是 GM 的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