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HOME LOHAS稱這樣的東西為「療癒系智慧型生態家電」(全室內有機無毒植物箱),這樣說是沒有錯,不過在第一時間實在不容易理解XDDDD。要我來說的話,就是需要插電的種菜箱,這樣講是有點太直白,再修飾一下走文青路線,叫它「
植物栽培箱」也是很適合的。
這樣類型的產品,可能有人聽過,只是說到種菜就覺得麻煩,好像要跟農夫一樣需要翻土播種插秧施肥除蟲…花很多時間,就會自動乎略這類產品。本來我也是這樣認為,但現今食安問題多,老是煩惱菜要怎麼挑、水要沖多久的同時,對於這類型產品發生了興趣,所以就向廠商借來玩玩。在實際種植的過程中才發現,原來這樣的水耕其實很輕鬆,不會花太多時間在上面。當然,對於水耕與土壤種植的蔬菜目前有些不同的爭議與討論,這部分就留待專家與學者來說明。在這篇當中,就使用心得以及一些觀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先談結論,如果你需要生活休閒(園藝)、教育娛樂(親子教育,現在)、精神療癒(真的!廠商講療癒還真的有那麼一點感覺,隔個幾天就會去看一下,真的要吃的時候還有那麼一點捨不得)以及一點點的食材供應(香料),那麼你會很歡迎它蒞臨你的生活圈。
事前的準備與安裝:
這台外表白色烤漆的長方體型(81*54*42.5 長*寬*深 cm)不算大,可以放在家中的任何角落。擱在那兒他就自成一個生態系,也沒有什麼不速之客(蟲蟲)會來串門子,是一個很好伺候的傢伙。
還沒有拆裝完成的狀況。先放在沒有插電的舊冰箱上,視角正好可以平視,這樣以後「插秧」就不用彎腰啦XD。
上圖為產品整體結構。

所附的配件有這些。
當然,在開始之前,我們最關心的就是電費$$$。開玩笑,這可是長期使用,如果電費很高的話那不就種心酸的嗎?廠商提到,生態家電用電每小時54W (包含 LED 48W + 氣泵 2W +控制面板 1W + 變壓器耗損3W),每天點燈18小時 54W *18hr=972W 因為氣泵只有1/2工作時間,所以可以抵銷控制面板和變壓器的耗損為24小時的差異,1度電=1000W/hr 所以我們的消耗功率換算就等於0.97度電 約略等於一度電。
如果覺得廠商解釋得太複雜,簡單來說,一天接近一度電。而一度電多少呢?由於台電是累進計算,夏季與非夏季都有不同,一度電從兩塊多到五、六塊都有可能(不過到五、六塊應該也算是大戶了,要省的大概也不是從這台省起,依2012年的平均值來看,是2.7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台電所公告的資料,我們保守一點來算,就抓3-4元之間。以這樣來看,一個月大約花90至100元左右。電量上的花費還OK。
把光可鑑人的白色烤漆外箱(廠商有做電腦機殼的技術)安置好後,接下來就要開始佈置生菜的成長天地。燈一打開讓我聯想到無菌操作台…不過綠色植物要求的環境沒那麼嚴格啦,不用先消毒直接來就可以了。
首先將氣泡石(水管末端黑色的圓柱體)安裝至水管上,這就是氣泵。
再將種植水槽定位,並將管子放入。水槽注滿至一定水位即可開始「種田」。
氣泵自動將氧氣打入,所以底部不是死水(聽說廠商的實驗室裡有在底部養鬥魚哦)。除了保持水的活性之外,也提供了之後加入酵素的活菌及根部氧氣。在週期內不用換水,但仍然需要保持清潔,若你以為丟一些有的沒的可以促進植物營養吸收那就大錯特錯囉。換水時間依廠商所提的話,半年換一次就可以了。
打氣循環時間為五分鐘,聽到連續的泡泡聲總覺得很有生命力。
開始設定時間。頂部液晶可以顯示現在的時間,同時也控制氣泵與光照。出廠預設是18小時光照,我們是設定為早上6點點亮到晚上12點熄滅,不然植物24小時都在光合作用也是會過勞死呀…
第一次試種就上手
這時候可以開始把顆粒狀的水溶性基肥先倒入,由於水不像土壤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礦物質,所以我們需要添加D粉(礦物質)。要攪一攪可以幫助快速溶解。
接著再加入廠商提供的ABC三種酵素培養液。酵素A是水質處理劑;酵素B是有機液肥(聞起來是醬油味),幫助固氮作用;酵素C是液態基肥,除了針對植物營養的攝取外,也幫助益生菌的生長,增強抵抗力。
提供的份量可使用達半年,所以不用怕不夠;箱子兩側還貼有「小抄」因為其實是久久才加一次,別擔心記不起來誰要加幾滴,真的是太貼心惹…。不過因為我並不是很了解這A、B、C三劑的效果,所以也特別問了廠商,回答如下:
A劑:
酵素A是活菌可以抑制水中雜菌的繁殖,由挪威深海魚脂提煉,是水質安定劑的一種,所以水不容易腐敗變臭。另外,由氣泵打入的空氣可以提供酵素A活菌及植物根部的氧氣,另外也能保持水的活性,所以在種植過程中需要保持水體的乾淨;斷根及枯葉等雜質要定期清除,這樣才能保持水體的平衡。所以這就是為何不需要時常換水,半年換一次水就可以的原因。但也不能說一、兩年不換水,因為礦物質的消耗會影響生長,需重新添加,所以乾脆換水。水體中的撈不掉雜質變多也會使水體變質。溶氧量降低及腐敗因素增加等。
B劑:
是豆粕發酵物提供植物生長最需要的氮、磷、鉀肥。(難怪有醬油味☜(゚∀゚(゚∀゚☜))
C劑:
是多醣體敖合液,主要功能是讓D粉(礦物質)中的微量元素離子化,植物才能吸收。
接著就是最困難的階段「育苗」,不過baby本來就比較難照顧的呀。購買時會附上三包菜種子,會因為新鮮度或是品種不同,大約是七成的存活率。別看這小小的三包,這三包種半年都種不完,綽綽有餘了。也許你會問,種完了要怎麼辦?好問題,本來我也不知道,搜尋了之後,才知道種子並不是什麼特別的東西,而且價格很便宜,特力屋、一般花市、園藝店等都有販售,網路上也可以找到蔬菜之家。
要特別提的是,能種的菜並不是只能種這三種,基本上能種的植物比你想像多很多,這次所試種的是萵苣。
再來就是100%手工時間。先把「育嬰房」種苗盆注至七分滿水位,再將育苗海綿浸入。育苗海綿並不像洗碗海綿那樣吸水快速,所以不但要浸久一點而且要不斷擠壓海綿,直到確認吸飽水份。這可是育苗的關鍵哦,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會忽略這段,隨便沾點水就開始埋種子,這樣是不會發芽滴…
將種子埋入海綿。海綿其實都是切割過的,劃成50塊方塊。每個方塊會塞四顆種子。之後直接撕下來即可移苗。這個階段只要準備一支竹筷子沾點水,點一下種子即可將之沾起,然候埋入海綿縫細即可。

這的確是需要練習才能埋的漂亮。在埋的時候要將種子平放,因為不知道那一端是根或是葉,要是倒著長之後要校正也是挺麻煩的。也不能埋太深,要種在「看的到,摸不到」的地方,太深會影響發芽。
看起來就是好多個十字排排站。接下來加水加到海綿浮起。
觀察日記
所寫記錄的時間不算很規律,一天記兩次到兩、三天記一次都有,不過心得是長得滿快的,有時候在同一天的早上看跟晚上看就可以發現長大了不少,所謂「療癒」就是指這個階段呀,每天看看超有精神葉子一天比一天大片心裡想的是幫他們打氣(而不是流口水哦)。不過後來因為出去玩不在家的關係有超過一周的時間沒有記錄,真是兩光的農夫呀XDD。
一開始種子發芽這階段是比較花心力的,若是發芽成功,移植後有成長,基本上蔬菜可以說是隨便養隨便大。
【第一天】時間:11月5號 pm10:27
再來將育苗盆移至不照光的陰暗處即可,這是因為要模擬種子埋在土壤中,所以前24小時不需照光。後面讓種子照光是為了要摧芽,提高發芽率。我們就直接拿個紙板蓋住。放24小時候再拿開紙板光照。
【第三天】時間:11月7號 am 7:32

過了24小時候,我們把板子拿起來。這時候肉眼是還看不出有什麼變化。
【第四天】時間:11月8號 am7:38

哈哈,長出一小根芽,連綠色都還很不明顯呢,種菜的樂趣就是在於製造期待和滿足期待。不斷的製造和滿足之後,還有頓新鮮的吃呢,真是划算。
【第五天】時間:11月9號 am7:18

一個十字只要成功冒出一個芽即可移苗,若是有二顆同時發芽的話,那麼後續再進行疏苗。尼坎坎同班同學都開始冒出頭來囉。
【第六天】時間:11月10號 am7:18

在照光2-3天後,葉子長出;根部長至1-2公分後,就可以準備移苗了。不過天數不是絕對值,還是要以根部的長度來判斷。翻開海綿就可以看到細白的根在招手 (@゜▽゜@)ノ
以我們就直接進入「移苗」的階段了。海綿很好撕(手感超好),一下就分離出一個方塊狀。把這個小方塊塞入保麗龍板裡的洞洞就算完成啦。
塞洞洞也很好玩,看我一口氣塞了三個
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麻,前三名勝利組的先升學去了,其他的同學繼續加油嘿…
【第八天】時間:11月12號 Pm9:49

升學的同學愈來愈多囉,大家都成長的好快呀,可以用一眠大一寸來形容。
反觀留校查看的已經拼不滿完整的海綿了。目前錄取率不錯哦。
【第10天】時間:11月14號 Pm11:00

原本育苗盆已經看不到綠色了,沒發芽的應該可以正式宣布Game over
因為是按照洞洞順序移苗,照理來說先發芽的種子比較健康(天生勝利組),再加上成長期也長一些,所以整塊板子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貧富不均」的現象。

每週記得幫他們補充一些水槽裡蒸發的水份,同時也補充一些酵素營養液。份量不用多,參考量在箱子的內側有先貼了小抄,所以也不會太麻煩。
對待它們就像是對待心愛的寵物一樣(雖然能做的事不多啦),日常的照顧還可以將稀釋的營養液裝入噴瓶中,看看有沒有長大的時候就可以來噴一下…其實這是錯誤示範,過度噴灑反而會造成葉子「肥燒」現象。就是葉子邊緣像被燒過一樣會變黑色,你總不希望你的生菜沙拉有被烘過的痕跡吧。
肥燒的情形如廠商所提供的上圖,綠油油的葉子邊緣有著黑色的炙燒痕跡,實在很奇怪,從小到大的經驗還以為菜葉上只會出現蟲咬的洞或是寄生蟲之類的,沒想到還有這種「營養豐富到燒起來」的現像。
因為發芽時子葉養份還很夠,等到7-10天再噴灑比較不會營養過盛哦。(看植物的時候不噴點水手還真是癢呀…打滾)
【第12天】時間:11月16號 Pm07:17

其間幾乎沒有疏苗的需求,好不容易看到一塊海綿底下有個綠色的影子,還以為跟長乳牙一樣葉子是藏在下面,仔細一看原來只是塊青苔…失望了。
時間:11月17-28號

17至19日因為忙著要出國的事,蒔花弄草的時間也少了,並沒什麼理這台機器(慚愧),而20日至28日這期間共9天不在家。以剛剛才養十天多一點的時間來看,不在的時間佔比也太高了。不過只能說蔬菜的生命力強韌,這段時間就算什麼都沒有做,蔬菜也沒有什麼狀況。以這樣的方式來種菜,實在是非常輕鬆。
【第25天】時間:11月29號 AM12:16

一直到回國後,才又和它們再度見面…深深體會賀知章的「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之前先升級的勝利組都長這麼大了,那另一邊呢?…
這是什麼情形,天龍區和非天龍區的差異還真大(另一邊的勝利組叫青苔…)。用看的也知道這次試驗的存活機率大約是50%
不過這是第一次種植,沒有經驗就有這樣的成功率,其實也很滿足了,之後再種的話,成功率應該會上升到一定水準。順帶一提,很有趣的是廠商聯絡窗口本來對這種東西是沒有概念的,但因為職務上的需求變得相當專業,不僅僅問他什麼問題都可以回答得出來,而且也因為這樣產生了興趣,研究種植的秘訣與技巧,在種植成功率上相當高,而且還長得非常茂盛(所以在環境上即便廠商都幫你弄好了,有概念還是有差)。
【第27天】時間:12月1號 PM9:26

因為一直很難決定要長到什麼程度才好收成,所以就先放著,然後他們又長大了,大到已經看不見保利龍囉。
【第28天】時間:12月2號 PM9:26
放個配色很搭的android機器人公仔:菜菜子來當一下比例尺。哈哈都快可以埋到裡面去囉…
望著對面空盪的保麗龍平原,菜菜子應該還是比較喜歡待在菜園中吧…
採收時刻來臨,第一次嚐鮮自己所種的蔬菜
滿月是個值得記念的日子,所以決定要下手了,準備來試試親手種的蔬菜味道如何。
【第30天】時間:12月4號
在歷經一個月的時間(採收時間長短視蔬菜不同而有不同的時間)該是採收的時候了,在採收之前,給各位看看根部的狀況吧,糾結的跟漁網一樣,真的有養魚這時候就會一起被補上岸了XD,這就是蔬菜生命力強盛的証明呀…
採收的方式是要從圓洞這邊連海綿一起拔起。
這就是連根拔起的意義吧,根可是很長的,有多長呢?目測最長應該有30cm
像壽麵一樣,三株葉菜的根要幫菜菜子做假髮、假鬍鬚兼織毛線衣都綽綽有餘……
今天晚餐吃了鮮五丼,根本只有肉與飯,剛好就靠這個來補蔬菜了。由於很晚了,先吃個三株意思一下。
看了真想直接吃掉,不過本身沒有生吃的習慣。
所以還是有燒一點水來燙一下。
哈哈,「打某菜」不是只有茼蒿,萵苣的收縮率也挺高。
再另外加點小番茄,來補足今晚植化素不夠的一餐。因為超餓就別要求擺盤了吧。現摘口感吃起來鮮嫩多了,與外面買的就是不一樣。
剩下還沒吃的,打算在餐與餐之間或是某餐萬一沒吃到菜的時候,來補吃一下。
實在很有成就感與飽足感,下次想要挑戰的是香料的部分,香料每次只需要用一點點,可以慢慢種,最好是選成長期差不多的可以一次種個二、三種,這樣的應用面更廣了。在家除了睡覺、上網,現在還多了一種娛樂囉。
蔬菜與硝酸鹽的補充:
關於種菜箱其實有不少問題詢問廠商,自然也包括了硝酸鹽的部分。若不是很清楚蔬菜中關於硝酸鹽的問題,可以
參考這篇所提。依該文的內容簡單來說,
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蔬菜中累積的硝酸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因為現今農業使用大量化學肥料,致使蔬菜的硝酸鹽含量也比過去為高,而人體的唾液酵素及消化道中的微生物會把部分的硝酸鹽轉變成亞硝酸鹽或亞硝基化合物,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至於蔬菜含量的部分,可以找政府的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FDA),裡面有不少蔬菜與硝酸鹽相關的數據以及研究說明,以12題QA形式呈現。我找兩個比較相關的給大家參考:
報告中數字最大值約是5000ppm-7000ppm之間,不過政府並沒有公佈具體數字,所以不知道實際的分佈。

在去年底苦勞網有登主婦聯盟關於蔬菜中含硝酸鹽含量的文章,大約可以知道在台灣很容易買到高硝酸鹽含量的蔬菜。
台灣沒有訂定蔬菜硝酸鹽相關標準,所以提供歐盟的數字做為參考:
- 歐盟在2006年12月19日Commission Regulation No.1881/2006針對菠菜及萵苣2種蔬菜,依不同品種、不同產季及不同栽種方式訂定硝酸鹽限量2,000-4,500 ppm。
- 又即使在良好農業操作規範(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GAP)栽種情況下,仍無法達到上述所定之限量。因此,再重新調查評估約4萬1千9百多件蔬菜後,歐盟於2011年12月2日重新修訂,菠菜及萵苣之硝酸鹽限量修為2,000-5,000 ppm (調高500 ppm),並增訂芝麻菜(Rucola)之硝酸鹽限量為6,000-7,000 ppm
註:上述兩點說明來源,請參考政府的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FDA)。
依抽測蔬菜中硝酸鹽含量結果要達到2000-4500ppm之間的標準難度是滿高的。關於這部分由於很多消費者也會詢問,所以廠商自然也做了檢測,所送測的蔬菜是蘿蔓,報告中檢測結果為373ppm。廠商所提供的報告如下:
有個前提要說一下,因為能夠種的蔬菜很多種,品種不同硝酸鹽殘量標準含量也會不同;再者廠商也不可能每樣都驗。只是拿一種來驗,所以這樣的結果僅供參考,但重點是這樣的種植方式有個優勢就是穩定,無論你是第一次種還是第100次種;無論是冬天種還是夏天種,不會有太大的差異。而傳統種植方式,日照長度、採收時間以及季節變化差異都相當大,尤其在颱風的時候,搶收蔬菜有農藥的問題。此外,這個廠商所送測的檢測報告,並不能拿到其他做類似產品廠商當作基準,因不同廠商所使用的培養液也會不同,也會影響硝酸鹽含量多寡。
關於耗材的說明:
買這種東西,產品價格是其次,一開始沒看到的後續花費才是重點,也就是耗材與維修是否和印表機、事務機一樣反而比本體還要貴呢?這點我也很在意,所以特別說明一下在買了之後,後續還要花費多少:
- 電費:之前提到過了,一個月應該在100元上下。
- 培養液:原始package裡有附,可使用半年以上。之後若用完要再買的話,每組1000元。
- 種子:原始package裡有附,以量來看半年用不完。若三種基本組合無法滿足你那麼也可以到其他通路購買種子。種子本身並不貴,在網路上找到蔬菜之家的說明,種子一包15元(有些種子比較貴,就不會是15元了),內含種子有的是幾十顆,有的是幾百顆,有的上千顆。
- 其他:水一盆…(金額可乎略了吧)
各類植物成長期長短不一以,快一點的話三至四週就可以完成一輪了。廠商所附耗材皆以半年為一輪迴,所以在每次種植使用上來說是很有餘裕的。
可以種哪些菜呢?
不少人也許會想,水耕種植的方式限制這麼多,會不會能種的菜就只有少少的幾種?其實現在出現不少以「吃沙拉」為號召的高級餐廳,裡面的進口高級綠色蔬菜你買的到種子的話,都種的出來:
生菜類 : 冰晶花、蘿美生菜、皺葉萵苣、福山萵苣、波士頓萵苣、芝麻葉、寶貝菜、沙拉菠菜等…
葉菜類 : A菜、青江菜、空心菜、京都水菜、芥藍菜、油菜、莧菜、小松菜、小白菜等…
香草類 : 紫蘇、羅勒、迷迭香、薄荷、香蜂草、芫荽、百里香、等…
我在廠商那邊看到他們種了不少植物,也請廠商提供一些照片提供讀者參考。不過照片有點太少了,在實驗室現場看到可不只這些哦:
種了三周的九層塔
居然有冰晶花!真想偷摘回去
兩周的空心菜
三周的芫荽
三周的蘿蔓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想要混著種一次就可以吃到多種蔬菜呢?也不是不行,不過要注意不同的生長期與保留每種植物的成長空間,這種高級玩法要很有經驗才不容易失敗。
至於底下,則是不能種或是不容易種的:
菇菌類、根莖類(吃根部的一定不行,吃莖部的廠商現在正實驗中,也許有機會)、瓜果類(需要人工授粉,難度高,不過我有看過廠商這樣玩過,種出來的結果很有趣XD)、攀藤植物、大型的植物、花卉
試種完後的一些心得:
一、如果只買一組的話,是無法完全由種菜箱提供足夠的三餐,還是需要購買蔬菜,可搭配來吃。
其實廠商這個植物栽培箱算很大了,共有32穴可以種,量可以算是多了。不過菜的生長期再快也要三周吧,再加上我們也不可能只吃一種蔬菜,所以只有一組種菜箱的話,當然不可能自給自足。但如果只搭配在某餐食用還OK,像廠商建議若是種蘿蔓、萵苣類蔬菜,每天早上只拔外圍一、兩片,不需整株拔起,植物還會繼續長。拔下來的生菜處理過後夾著麵包和肉一起食用,就是一個豐盛可比藍藍路的漢堡。因為這類的葉子比較大片,所以適合夾麵包吃。而且萵苣類的蔬菜新的葉子都是從中間的梗長出,所以可以摘大葉子吃,小的新葉就讓它長,這招可以一直持續吃很久,還滿妙的。
就我來說的話,有時候當天蔬果吃得不夠,可以事後再補足。市場所買的蔬菜,尤其是菜葉類,沒辦法在冰箱存放太久;按照目前建議的洗菜過程需要又洗又泡約20分鐘還滿花心力的。這個時候種菜箱的蔬菜就可以派上用場了,畢竟是活的,永遠可以吃到最新鮮的綠色蔬菜。
此外,目前蔬菜硝酸鹽的含量是一個隱憂。尤其是遇上颱風一類的狀況,導致蔬菜搶收,嗯……不是只有價格比較高而已,硝酸鹽含量也會比平常來得高。種菜箱出來的菜至少就這方面來說是很穩定的,不會有颱風這樣的問題。
二、的確有些療癒效果
一開始看到廠商取名「療癒系智慧型生態家電」覺得有些好笑,寫「智慧型」、「生態家電」等字眼可以理解,但寫「療癒系」是哪招?不過在自己種植之後,其實可以認同這樣的感覺。其實也不知道如何形容這樣的心情,總之經過的時候會去看一下,覺得綠油油的好可愛,這樣的心情可以抒發一些壓力。但是到了採收的時間,有一些捨不得,畢竟也是看了好幾周,看著他們長大。
三、親子教育:
如果有小孩的話,做為教育用途老實說是很不錯的。種菜除了吃之外,也可以讓孩子了解到水耕與土耕不同,而且也可以認識植物。現在要親近大自然植物的機會比以前更少,尤其是都市小孩,五穀不分應該是很常見的狀況了。而使用植物栽培箱,能夠種的植物也不少,可以了解生長過程,以及蔬菜外形,瞭解自己所吃的東西到底是怎麼來的。這樣應該也有幫助讓小孩養成不要偏食的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