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com 在今年將產品線重新洗牌,除了將 Bamboo 與 Intous 子品牌重新定義外,在創作級繪圖顯示器 Cintiq 也出現兩款以往 Wacom 未曾跨足的 13 吋平板電腦產品 Companion 以及 Companion Hybrid ,根據 Wacom 表示,這兩款產品以及 Cintiq 13HD 繪圖螢幕,皆是由一位熱情的 Wacom 使用者所催生的。
這三款 13 吋專業繪圖板是基於可放在膝上繪圖、並且可隨時隨地創作的概念所催生,最終就是推出 Cintiq 13HD 專業繪圖螢幕、可完全單機作業、搭載 Windows 的 Cintiq Companion 以及基於 Android 、並可搭配 PC 、 Mac 視為專業繪圖外接顯示器的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
這次與 Wacom 所借到的是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這款獨特的 Android 平板,跳轉繼續
雖然此次借到的仍是屬於工程機,不過除了軟體版本外,硬體設計與結構皆與屆時的市售版本相同;雖然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是一款基於 Android 的平板產品,不過筆者認為不能以 Android 平板去檢視它,而是要以一款能夠獨立進行影像創作的專業繪圖工具看待。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的設計與 Cintiq 13HD 相當接近,也在側面具備 Wacom 的繪圖鍵設計,當插上電腦做為數位繪圖板使用時,就像是多了電容多點觸控的 Cintiq 13HD 一樣;機背所收納的則是三段式立架,可調整為合適的角度進行創作使用;為了配合 Android 的特性,側面多了 microSD 卡插槽與影像輸出的介面。
不過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由於需要與 PC 、 Mac 連接作為外接式數位繪圖板使用, Wacom 並未讓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採用常見的 microUSB 插槽進行供電或是與 PC 、 Mac 的連接介面,而是使用專屬的連接埠,是故外出時無法像一般平板使用行動電源延長續航力。
與 PC 、 MAC 的連接則是透過一個三合一傳輸線,將其中一端接上變壓器以便供電,並且將 USB 插槽以及 HDMI 插槽接上主機後,就可化身電腦的數位繪圖板;如果是單純要與電腦進行資料傳送則不需連接 HDMI 線。
也由於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與 Cintiq 13HD 有相當濃厚的血緣關係,故顯示器也採用 13 吋 1,920 x 1,080 解析度搭配 2,048 段電磁感壓設計的面板,不同的是多了多點電容觸控的技術,故當連接到 PC 或是 MAC 時,在軟體允許下,也可使用多點觸控技術協助創作。
專屬電磁筆雖未能收納在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內,但提供一個專屬的收納盒,內含多隻筆尖、筆尖替換工具以及可替換的感壓筆裝飾環;包裝內的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專屬收納袋也預留可收納電磁筆收納盒的小空間。
作為獨立運作時 Android 系統的核心架構,是基於 NVIDIA 新一代的 Tegra 4 四核應用處理器,搭配 2GB RAM 以及 16GB 或是 32GB 的儲存空間,預載系統為 Android 4.2 , Wacom 並未針對系統 UI 進行客製化設計,不過預載幾款由 Wacom 研發或是 Wacom 與其他軟體廠商合作的專業繪圖 app 。
第一次開機除了會要求進行基礎的功能設定等程序外,由於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並非主打娛樂級應用,更強調身為專業工具的本質,最後會需要進行觸控筆與面板的校正,且需在 Android 模式以及繪圖板模式個別校正一次,且要完成程序才能進入 Android 進行使用,所以第一次使用時建議身邊一定要有一台電腦,最好就是平常工作用的那台。
如果在使用中有發現電磁筆準度下降,可從 Wacom 中心 app 重新進行校正動作,此處也可進行多顆實體按鍵的對應功能設定;畢竟這幾顆按鍵在 PC 與 Mac 是針對專業繪圖軟體設定為快捷鍵的,不過在 Android 下除了搭配特定 app 作為快捷功能,也一併充當 Android 基本功能如亮度與音量調整。
就如同前述,這款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仍是基於標準 Android 介面,筆者手中的測試機提供兩款 Wacom 定制的繪圖 app ,分別是針對漫畫、擁有圖框分割、加入對話框等基本功能的 manga canvas 以及針對繪製草稿、可進行向量繪圖等功能的 creative canvas ,筆者所拿到的這台的軟體版本仍非最終版本,上市前還會再調校過。
雖然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以 Android 平板而言效能已經屬於高階,不過畢竟專業繪圖所需的運算效能需求較高,尤其向量繪圖會使用大量的運算能力, Wacom 建議使用 creative canvas 開啟新專案時,設定一個合適的圖檔尺寸,並不建議使用無限制的畫布尺寸,以免在進行縮放、旋轉時造成明顯的停頓。
Wacom 目前也積極的與多家繪圖繪圖軟體供應商合作,已經針對電磁觸控筆進行最佳化的繪圖軟體除了會標示在官網外,未來會顯示在 Wacom 推薦 app 的名單內,不過由於各家 app 開發商進度不同,有些已經完成電磁筆啟用時禁用電容感應的機能,但有些僅完成多段感壓的支援。
將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接上電腦後,會跳出虛擬光碟的選項,依序安裝驅動後,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就是一款專業級的繪圖用螢幕,但同時又可使用電容多點觸控螢幕進行操作,此時內部的儲存空間也會以外接儲存設備的方式與電腦連接,就可將 Android 模式下創作的內容挪到電腦進行後續的作業。
筆者將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拿給討喜小姐以及另一位從事專業繪圖的朋友(某朋友表示,其實我只不過想畫雙馬尾但不知發生什麼事情卻變成初音了!?)試用,他們的反應是,在目前 Android 的軟體配合下,雖然可以進行簡單的繪圖創作,不過要進行進階作業,無論軟體成熟度或是執行反應還是不太夠。(以上幾張都是在 Android 模式下繪製。)
而接上電腦使用則毫無疑問的就是熟悉的 Wacom 專業 2,048 段的電磁感壓繪圖板,這原本就是 Wacom 的強項,比起 Cintiq 13HD 多了電容觸控,可直接用手進行縮放與旋轉也是相當方便。
Wacom 官方對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在定位上,是針對專業繪圖使用者在外出時也能夠把想法隨時畫成草圖,利用閒暇時間進行基本的創作後,再回到工作室接上電腦繼續把創作完成,至於想要具備行動力又能一口氣完成作品, Wacom 還是會推薦這樣的使用者選擇基於 Windows 系統的 Cintiq Companion 。
對於 Wacom ,無論是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或是 Cintiq Companion ,都是 Wacom 首度針對能夠單機進行創作所推出的平板產品,雖然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是基於 Android 系統,不過 Android 系統只是為了承載應用的載具,它的重點在於所具備的專業級感壓螢幕以及與繪圖 app 的搭配,還有接上電腦後可視為繪圖板並存取先前的創作。
同時,帶著 Cintiq Companion Hybrid 外出,還可以進行 Email 的收發、網頁的瀏覽、社群應用等附加應用,可順便用來作簡報、處理簡單的公事等;不過由於感壓面板較為複雜,雖僅為 13 吋平版,但重量卻達 1.8 公斤,比起許多同螢幕的 Ultrabook 還沈重,如果能夠減輕到 1.3 公斤以下,行動創作者接受的意願應該會更高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