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還在延續, Sony Xperia Z1 動手玩

2013.09.26 01:41PM
是為迎接 LTE 開台,中華獨家引進 Sony Xperia Z1 LTE這篇文章的首圖

今年 Sony 在 MWC 公布年度旗艦機種 Xperia Z ,打著"感動、正要開始"作為宣傳口號,標榜透過 One Sony 策略,將旗下包括 Bravia 電視、 Walkman 多媒體播放機、 Playstation 遊戲機、耳機硬體、防水設計等資源集於一機,並且以全平衡設計作為外型設計的依據,受到許多手機使用者的喜愛。

事隔半年, Sony再次推出另一款旗艦機種 Xperia Z1 ,外觀設計流著與 Xperia Z 相同的全平衡設計 DNA ,然而不光只是硬體的升級,細部造型也有不小變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搭載目前智慧手機最大尺寸的 1/2.33 吋感光元件,並且搭配 Sony G 鏡頭,號稱智慧手機最高影像品質,且也針對拍照加入多樣應用。

這款 Xperia Z1 到底比 Z 強化多少?跳轉開始介紹這款 Sony 下半年的旗艦機種。

57554be8c724e2d5214b303812f6d7dc

乍看之下, Xperia Z1 與 Xperia Z 有著幾乎相同的外觀,就連厚度與插槽位置也極為相似,然而經過半年的時間, Z1 在許多外觀的細節則是經過重新設計,比起 Z 又成熟許多。在邊框方面, Z1 取消 Z 的四邊玻璃設計,改為純金屬設計,然而與 Xperia Z Ultra 的髮絲紋金屬邊框不同, Z1 的邊框把原本玻璃邊框的位置採用鏡面金屬,搭配霧面的骨架,使層次更為複雜。

84018e5acc8bff759a4747c3a4fa58e2

a51f2d4d9b12b97240e6f9c22547b182

雖然左右兩側的 micro SD 卡槽、 micro USB 槽與 SIM 卡槽位置與 Xperia Z 相同,但是蓋子的內部一改 Xperia Z 在 micro SD 與 micro USB 槽採用條狀拉桿的設計,改採用圓形可轉動的設計,打開蓋子後可將保護蓋轉向反側,如 micro USB 槽可能因為需要連接行動電源而經常開閉,改為圓形可旋轉拉桿後可減少不小心弄斷拉桿的情況。

a9536e2588f439a2d5e6aac5a64d573f

8278f9620ebc528e65ff27563762df07

466914a1a9cf299406affff073d3ce97

另外先前的大尺寸高階機種 Xperia Z Ultra 的兩個設計也被導入 Xperia Z1 ,包括機頂的耳機孔也改為與 Xperia Z Ultra 一樣的免蓋防水設計,且防水係數也從 Z 的 IP55 / IP57 提升到 IP55 / IP58 ;此外就是將用於 Xperia Z Ultra 的新式磁吸充電設計用在 Z1 上,其實當時隨著 Xperia Z Ultra 一同搭配的 DK35 底座比較寬的一組就是 Z1 用的。

f0a53eb6186c96681ab3d69feceeec1f

機背也是 Xperia Z1 與 Xperia Z 相當不同,機背的文字與圖形已經與 Xperia Z Ultra 看齊,不像 Xperia Z 還有包括 CE 認證等複雜的文字,只留下 Sony 、 Xperia 以及 NFC 的標誌,另外還有對於 Z1 而言相當重要的主打,也就是 G 鏡認證的標誌。也由於 Z1 的感光元件遠大於 Z ,故包括鏡頭的面積與位置皆與 Z 不同,機背只要看到鏡頭位置就可分辨兩者。

d0f163662d7522d7ae30baff69b60417

另外 Xperia Z1 也終於搭載實體快門鍵,否則包括 Z 以及 Z Ultra 雖可防水,卻都苦無實體快門鍵,如此一來 Z1 終於可利用強大的防水效能在水下透過實體快門拍照,亦可在休眠中長按快門喚醒相機功能。另外 Z1 的呼吸燈不是位於面板上方,而是位在喇叭孔內,故會從喇叭孔內發出提示長條形的光線,比 Z 的呼吸燈視覺更明顯一些。

94228a7c64bf013dd5c7074da6b5933b 6ef9fe80e3b69427a656f065a50c2879

0616f856b5af654a7bec2d0b4da689c0

6780612b20c9fb4d11034347fa466ab0

de00c185099e2c5def710463aaed0ffe c77a356288a789fd0e174fff2f9ea1a7

a351c013dccaa777e51d89902b8563e2 006e3ecc1f01c036b99a69f703c4bba8

db560a8f27ad74757489fe2287f33cb5

硬體方面,從 Xperia Z 到 Xperia Z1 ,直接從 Snapdragon S4 Pro 跳過高通 Snapdragon 600 ,直接攻頂到高通目前最高階的 Snapdragon 800 ,時脈為 2.2GHz ,搭配 2GB 的 RAM 與 16GB 內建儲存空間,大致上與 Xperia Z Ultra 差不多,效能大致如上圖。

231f85f7bf5109749dbe81c12fce2881

由於硬體效能的提昇, Z1 的網頁瀏覽體驗以及各項遊戲效能等使用體感也與 Z Ultra 差不多,然而 5 吋與 6.44 吋的差異在於虛擬三鍵尺寸佔畫面的比例以及單手操作的順暢度不同,當然講電話時也由於 Z 的 5 吋握持姿勢較容易判斷喇叭開孔的位置,喇叭能夠輕鬆對準耳孔,筆者同樣用以講電話就沒有 Z Ultra 需要調整才能聽到對方說話的情況。

ab25e15d97bfbbd18924d71f5df4105f

至於螢幕則是採用 5 吋 Full HD 解析度面板,雖規格與 Z 相同,但可能製程上的改善或是更換供應商等因素, Z1 的顏色已經比筆者印象中 Z 的顏色鮮艷許多,較無 Xperia Z 略為偏白的情況。

871f5f7752b01bc9432ca1d42cfc9dba

當然相機一定是 Xperia Z1 最大的賣點,此次 Sony一口氣用上屬於消費型相機級距的 1/2.33 吋感光元件,且畫素高達 20.1MP ,頗有將旗下可用資源盡可能投注在手機部門的意味;此外為了強化相機的機能, Sony 也號稱為此搭載獨立的相機處理器,提供比起 Z 以及 Z Ultra 更多的拍攝應用。

64a8ff823ecda4c89d02afd09c374bfc

fd39ad858935f55870513c308ea5e3aa

da2cd821c0a1db2a9b78ed80cf8a4c5e

打開拍照介面後,就可看到 Z1 與先前機種的不同之處,在右下角多了一顆圓形類似相機模式轉盤的圖示,點下去後會出現多樣的相機應用,且不單純是攝影應用而已,還包括 AR 增強實境拍攝、物品辨識、最佳時刻拍攝以及 Facebook 轉播等。

606550166ae293ee8286817e5e07e553

7f1cd8e36defdfcb92692c4957009867

AR 拍攝是 Z1 除了影像品質外相當強調的一項攝影機能, Z1 提供多種不同情境的模式,此模式下會在影像所及範圍設定幾個出現 AR 物體的基準點,建議找較空曠的環境效果較好、較容易產生 AR 基準點。

a9244643ee0084d9948ab594f6ad22cc

99d5ba74c07055b87f8c0d909b8d4cd4

既然叫做 AR 拍照,此模式中將會強制進行人臉判斷,並且會在五官加入符合 AR風格的特效,如果臉上配件不滿意,點一下臉就會再替換成不同的 AR 道具;不過此模式無法決定焦點,且曝光與快門似乎會以特定一組設定為上限,即便昏暗情境也是以較高的快門速度拍攝,故在昏暗的室內可能會拍出整張照片昏暗、僅有 AR 特效的照片。

dc180671422c6d4fe0d1930b26b5916d

7f74f499480a4d96df781313af0056b0

至於物品辨識功能是透過拍攝一張照片後透過資料庫比對並且提供相關資訊,啟用此功能時可透過觸控螢幕預先圈選出畫面中想判讀的物體,例如商標、建築物、 QR Code 等;筆者只有試著拍了 101 跟飲料店招牌,但基本上辨識皆未成功,不過此狀況與 Google Goggles 大致類似,能否判讀取決在雲端資料庫是否有相關資訊,像 QR Code 大致上成功率就比較高。

29091689137ac5b82077574b09c8a005

7049839a0848fd35785388bd28efef37

065ad70e68e4313d9fceeb50f0921fa4

a9d0e4b1ece56295c3d3b8f9d77e8cdc

拍照的影像品質請看以上樣張,聽說筆者手機歸還後還有一次針對影像品質的更新,故筆者拍攝的照片為前一版韌體的表現;色彩表現偏向艷麗,拜大感光元件所賜影像細節保留狀況比一般手機裡想, ISO 演算仍有如先前機種抹除較明顯的狀況,高 ISO 細節耗損仍是偏高一些。

23c238a9a4badd6bd50f57a59fcf18bf

對焦速度方面,礙於片幅比一般手機大了許多,對焦速度比起 Z 或是 Z Ultra 較慢一些,但大致還屬可接受範圍,不過極少狀況有類似一般數位相機合焦脫焦的情況。比起 Z 與 Z Ultra , Z1 由於搭載實體快門,無論自拍或是單手拍照都更為方便,更不用說只有實體快門才能在水下進行拍照,這也是 Z1 相當不錯的設計。

951e00d975acacaf24d4137bd98fbce1

整體表現來說, Z1 可視為 Z 的進化版本,基於相同的基本元素,並且防水等級提昇,加上更便利的免蓋防水耳機孔設計,細節與機能皆有一定幅度的強化,尤其主打的相機仗著比一般手機更大的元件在細節與散景等拍照表現亦比起 Z 更強勢,加上獨立相機控制晶片與多樣新機能的導入,使其與 Z 、 Z Ultra 不僅在規格上,也在實際使用感覺有所不同。

770bdfe2b021289039e36ad934804525

要說 Z1 的出現完全不影響 Z 與 Z Ultra 是不可能的,不過相較於 Z Ultra ,兩者雖有同級的基本硬體,但螢幕尺寸與機身大小、相機等級等卻是兩者關鍵的差異,偏好大螢幕 Z Ultra 仍有不可取代之處;至於與 Z 的比較, Z1 硬體更好、相機更強、機身細節更精緻且充電座也較方便,然而價格差異應該會讓偏好全平衡設計但預算有限的人選擇 Z 。

延伸閱讀:

Sony Xperia Z1 網路門市最優惠資訊(送QX10和Bravia 42吋)

昨天我們在啤酒屋喝的Note 3、Xperia Z1和iPhone 5s

3 則回應

  • 我們家前陣子敗了兩台ZU..

    2013-09-27
  • Google Gagles → Google Goggles ?

    另外看網路上很多人抱怨Z1螢幕的可視角很小,是真的嗎?

    2013-09-27
  • 若當初知道z1發表時間的話,可能就不會買zu了!

    當然啦,ZU也蠻不錯用的!

    一恨世態炎涼沒人情,二恨商人賺錢掩良心,三恨律師為錢反黑白,四恨警察只會欺善民,五恨政客鬥爭誤國事,六恨選舉作秀包工程,七恨山林水土盡破壞,八恨稀有動物終滅絕,九恨假借宗教真斂財,十恨迷信入魔不認親,十一恨崇洋媚日民風墮,十二恨正義公權無法張,十三恨媒體唯恐天不亂,十四恨欲奉雙親時有限,十五恨世事不能順吾意。
    201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