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 Lenovo 在台灣宣布一系列新品,並且主打觸控設計,其中有一款搭載 Core i 處理器的 ThinkPad Helix 混合式商務平板筆電,以平板搭配基座的二合一概念顯得與其他機種不同,這次也像 Lenovo 借到這款產品進行測試,跳轉繼續。
這台產品由於推出時是處於核心處理器平台交替的時間點,仍是採用第三代 Core i Ivy Bridge 平台,在效能與續行表現方面顯得較為劣勢,且 Ivy Bridge 平台 Ultrabook 的效能大致如此,故筆者這次就跳過效能測試,單純就產品本身的獨特性進行評側。
Helix 的主體是一台平板電腦,設計方面保留 ThinkPad 的日式餐盒塗裝,由於採用的是標準的 Core i 平台,仍免不了需要搭載主動散熱設計, Helix 則是選擇將主要散熱孔配置在機頂。
如同前身 ThinkPad X220 Tablet 等機種一樣, Helix 也搭載電磁式觸控筆,可直接收納在機身上;搭載電磁筆除了可以進行精確的感壓繪圖應用外,以商務機而言亦可搭配電子簽章軟體作特殊應用。
當然這張 11.6 吋 Full HD 的螢幕也不可能僅搭載電磁感應技術,也擁有近期常見的 10 指電容感應,可直接用手進行觸控。當然對於 Windows 8 推出後所規劃的多數筆電,多半也為了考慮動態磚模式提供觸控功能,更不用說 Helix 原本就是一款以平板電腦為主的產物。
至於機身下方除了散熱孔外,則有著可以放置 SIM 卡插槽的地方以及一個 mini DisplayPort 與一個 USB 2.0 插槽,充電插槽為 Lenovo 新一代的長方形插槽,機身側面有著調整音量的設計。當然機背的 ThinkPad 字樣的 i 字,也延續 ThinkPad 系列的傳統擁有狀態提示閃爍燈的機能。
Helix在台灣只有單一硬體版本,採用 Ivy Bridge 平台的 Core i7-3667U搭配 8GB RAM,儲存空間為 256GB mSATA SSD 作為儲存,考慮到重量,平板機身主體上搭配的是 3Cell 電池,將機身重量控制在 785 克,厚度亦僅有 11.6 公分。
至於底座部分採用 Lenovo 新一代 ThinkPad 常見的孤島式鍵盤,中央也提供中原一點紅觸控點與下方大面積觸控板,由於關鍵組件都在平板主體上,故平板模組的厚度相當薄,最薄處僅有 0.75mm ,由於機身主要 I/O 集中在後方,故與平板組合後闔上後的厚度就與後方一樣是 20.4mm ,而平板部分則提供 4 Cell 電池,與平板組合後為 1.6 公斤。
機身後方為兩個 USB 3.0 、 DisplayPort 輸出與電源插槽,這也是因為底座側面厚度不易配置這些全尺寸的 I/O 故全部集中到後方;至於與平板連接處的蓋子下也是這個底座獨到的地方,先前有提到平板本體的散熱孔集中在底部,也就是與底座組合的地方,掀開這個蓋子就可看到有兩個風扇輔助本體進行散熱。
雖然說 Helix 採用平板搭配底座的組合式設計,不過筆者認為它的設計與血脈與 ThinkPad Twist 、 ThinkPad X220 Tablet 等有著相似的理念,筆者個人覺得可說是延續早期 Windows Tablet 的全新詮釋方式。
會讓筆者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 Helix 的三加一種使用模式之故,除了當成平板使用外, Helix 可像一般電腦般的與底座組合,但若需要平板模式可是需要更強的續航力,又可將平板模組反插,就宛如早期的 Windows Tablet PC 一樣使用,或是把底座當成立架使用將平板主體直立起來。
這三加一個模式扣除平板模式外,與先前的 X220 Tablet 或是 Twist 的轉軸所能提供的模式幾乎如出一轍,但由於平板主體設計的關係,也讓先前需要此種商務平板設計的使用者多了一個能輕鬆攜帶的模式。
Lenovo 也針對 Helix 在不同的情境下制定不同的處理器運作模式,在獨立平板模式與結合基座的平板模式下考慮到續航與發熱,會藉由限制時脈的方式減少發熱,而呈現傳統筆電的模式則會提供較高的效能,同時也藉由風扇輔助散熱,提供此種使用情境更好的穩定性。
也由於這層特殊設計, Helix 在平板模式下相對省電,而筆電模式由於效能解放反而耗電量變高,官方給的數據光是 3Cell 的平板主體可提供約 5.6 小時續航力,但多了 4Cell 的筆電模式也僅提升到 9 小時續航力,不過以使用情境而言是可以理解的,筆者實際使用在筆電模式下進行上網與文書的續航力約 7 小時。
雖說 Helix 已經導入 Iv Bridge 的低電壓處理器,並且針對平板模式以限制效能的方式減少發熱,然而若真的以平板模式進行較繁雜的作業如照片轉檔等,機身的發熱程度仍不適合手持,不過就微軟與 Intel 對此二合一產品的定義,在平板模式下就乖乖的進行網路瀏覽就好,真要使用複雜的工作還是以擁有主動散熱輔助的筆電模式。
筆者認為,這款產品仍是以商務人士應用為導向,故也反應在產品價格上,否則以 Ivy Bridge 平台產品目前的情況應該是開始進行出清,若非商務人士有相似應用需求也有其它較平價的產品可選,然而以商務應用而言 Helix 恐怕仍少有相近質性的競品。
不過由於基於 Ultrabook 結構,相較更早期的 ThinkPad X220 Tablet 的可換電池結構,雖然共 7Cell 電池亦能提供不錯的續航力,但若需要更強續航力的使用者則無法透過更換大容量電池獲得更好的續航力,當然這是比較吹毛求疵的比較基準, Helix 平板搭配底座的續航力也是足夠一般一日的使用情境,真的要說關鍵問題,恐怕就是推出的時間點略為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