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怎樣狠評這張相片?

2013.07.08 10:02AM
是你會怎樣狠評這張相片?這篇文章的首圖

(雖然這件事情的發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不過就算拿到現在來看都還是很有意義)

攝影討論區上都少不了一些「狠評區」,讓不少攝影新手及自認拍得很好的老手上載相片,讓其他網友狠評。flickr上也有一個叫DeleteMe!的群組,讓各位用戶投票,將群組上看上去比較差的相片淘汰掉。André Rabelo也上載了上面這張相片,一如所料,大批網友隨即發炮狠批。

相片極速就被大批投票「民主地」移除,不少業餘攝影愛好者批評相片有「手震」、「對焦不準確」、「造作」等等一大堆瑕疵。但Rabelo並沒有感到傷心,因為相片並不是由他自己所拍攝的——而是有「現代攝影之父」之稱的布列松在1932年所拍攝的!相片在2008年更以265,000美元的天價成交!

這幅相片最後引來了近500個評語,最初的評語都是毫不留情的批評,但在有人指出這幅相片的來頭後,不少人都忽然驚嘆這是「大師級作品」、「驚世傑作」……一張簡單的相片就讓一個人的藝術修養和內涵表露無遺!布列松泉下有知大概只能苦笑吧?

Via: Gizmodo

經由Photoblog.hk

↓↓↓↓↓↓加入癮科技粉絲團,有更多歡樂有趣的科技新聞↓↓↓↓↓↓

12 則回應

  • 因為創作同時具備了主觀與客觀呀!
    如果創作是"完全的客觀"
    那為什麼達文西的作品會在經過DNA鑑定後打臉?
    理論上應該被那些專家抓到幾個非黑即白的客觀鑑別點之後認定是達文西作品
     
    你不需要告訴科學家這個人是誰,他們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如DNA)鑑定出這是誰
    如果有誤差值也會盡可能的數據化,如果有錯誤也可以條列出來分析修正,這就是"完全客觀"的科學
    分析錯誤的科學學派,也絕對會接受正確的新結果
    (換作藝術界可能是繼續凹下去)
     
    但藝術鑑定就沒辦法如此
    作者是誰,往往就引起來翻盤性的結果
    更不要說對非專業的觀賞者,名牌/作者影響的比例之大
     
     
    更可怕的是:創作有時候的主觀性還是被"牽著走"的
     
    舉例來說,一場古典音樂會,有大量參與的人往往為了社交,為了提升個人的包裝
    而非發自內心真心喜歡這個作品
    這時他需要大量的吸收別人評斷好的結果,比如他需要做功課,知道這是名家之作.
    然後跟著說說一些543的
    別懷疑,不是只有台灣沒文化素養,在外國,一場莊重的音樂會台下還是一堆人呼呼大睡
    當一個創作已經被大量非作品本身的因素干擾,如收藏價格,社交,品味提升的假像.....
    自然會"歪"得很誇張.
     
    反之,一場流行音樂會,讓許多人花大錢,為了能靠近明星一點
    花錢的人多半是真的很愛(當然也有些人不是)
    我們單就"作品感動人/吸引人"的程度,兩者差異甚遠
     
    再回到平面作品
    一張名畫
    可能代表了一個有名的古人
    一個巨額的收藏金額
    可能代表了一種虛榮(讓你顯得有品味,無論你到底是不是真的看得懂)
    請問這時候,作品本身是否感動人,高度是否夠高,重要嗎?
     
    反之
    一張宅圖
    他不一定需要代表有名的漫畫家
    也不會是一個巨額的投資
    他更不會是虛榮
    甚至還要藏在自己的房間裡
    免得被別人看到還要取笑你
     
    你說,這兩者間哪個是"真愛"?
     
    再來談到"客觀",談到"作品高度"
    理論上會是一種競爭,且應該會有進步與淘汰.
    那麼你看看流行商業作品
    確實一直在競爭,高度一直在提升,過氣的就要面對殘酷的淘汰.
     
    反之,傳統繪畫你再怎麼畫也別想超越達文西蒙娜麗莎
    這不是很不合理嗎?
    難道人類對傳統繪畫就只有在幾百年前達到最高峰
    從此之後不可能再超越?
     
    說了這麼多,我簡單整理一下
    創作同時具備主觀與客觀
    而某些創作被大量的外界因素干擾
    不外
    1.貴古賤今
    2.虛榮
    3.銅臭化的收藏價格
    4.似是而非的分析
    5.對歷史/名人產生的想像力
     
    這些"干擾"嚴重的影響了"作品高度"這個問題.
     
    而這個case
    正恰好在一群人討論"作品高度"的同時
    拿了"收藏價格"和"名人"這兩個干擾出來
    基本上就沒有啥好討論了
    事實上這樣的作法最創作來說也可以算是一種嚴重的褻瀆了
    達到一定高度的創作者
    勢必希望自己的作品真的有達到某些高度
    而非要標上自己的名字,甚至是曾經達到過的"拍賣價格"
    更不會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根本不懂的人當作寶
    也不會希望自己是因為貴古賤今的盲點而壓迫新作品.
    2013-07-09
    • shengkaijan wrote:
      那為什麼達文西的作品會在經過DNA鑑定後打臉?

      為什麼你要一直拿這件事來說嘴呢?

      經過 DNA 鑑定後被認定為達文西的作品而身價爆漲

      爆漲的原因與其說是藝術性高更像是稀有性高

      那只是物以稀為貴的常理

       

      創作可以從許多的角度去評估價值

      每個角度都有它自己的價值

      所有角度的價值加總起來就會變成價錢

      而人的經歷愈多、思考的愈多看事物的角度就愈多

       

      所以

      創作的價值都在那裡,但有沒有辦法看到那個價值又是另一回事了

       

       

      2013-07-09
  • 這可能要討論"品味"到底是不是一個標準答案,又"發展"是不是單一的路線.
     
    舉個例子,以我個人的"品味"來說
    我認為[雷諾瓦的小艾琳]比[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微笑]來的正多了
     
    但這兩個作品
    以畫家的價值與作品的價值相信一般來說後者會超越前者
    而我的評價卻是相反
    這是否代表我必須"提升"自己才能去了解到後者為何超越前者?
     
    而你又怎麼能確定100年後1000年後,人類不斷的"繼續提升品味"而發現前者優於後者?
    是否平型宇宙中的評價並非如此??
    是否文明比我們高的外星人的評價也並非如此?
     
    畢卡索的作品遇上當代"最高明"的評價
    下場又是什麼呢?
     
    所以我個人認為,自己的品味是否要契合當代"最高級"的評價本身就是一個無意義的事情.
    對觀察者而言,自己的答案就是標準答案.
    除非你是在搞古物收藏買賣之類的
    而且這作品是個老東西了,還有"貴古賤今"這個"錯誤"在干擾.
     
    所以我的解論是
    1.如果是很無禮的批評者用無禮的文字批評,那當然是無禮但不管是對糞作或是神作都一樣
    2.不失禮的批評者批評的點並不會因為這個照片曾經賣了多少錢或是出自哪個名家之手而就變成是"錯誤"的
     
    2013-07-08
    • 看了shengkaijan網友的留言,有點想法。

      我講得比較直,但我認為,把「相對觀點」發揮至極致顯然不是好主意。shengkaijan網友認為,藝術不是客觀的,一切都是相對的、主觀的,一幅畫可能現在受到眾多矚目,卻可能100年後變得跟垃圾一樣,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判斷標準就只剩下自己,藝術無法被定義。

      可是真的是如此嗎?這只會造成虛無主義而已。比較接近的例子是道德絕對論與道德相對主義。有人批評道德絕對主義往往是以自己的偏見去評斷他人,但道德相對主義在這方面並沒有比較優越,有些事物我們恐怕都難以苟同,好比希特勒屠殺了數千萬的猶太人或日本人利用中國人進行生化武器的實驗。利用道德相對主義,我們可以很輕易得到我們「不能」批評兩個始作俑者的罪惡,因為一切都是「相對的、主觀的」,所以我們無法「客觀的」批評。請問真是如此嗎?倘若如此,那道德相對主義應該早就成為一門顯學了,但顯然不是,因為它有如此嚴重而且無法修補的漏洞。

      同樣的,有人的地方就有藝術,打從人類尚未使用文字以前就已經有美醜的概念,有藝術的概念。如果藝術是虛無到每個人都可以顛覆概念、每個人都可以改寫定義,那很抱歉,就沒有藝術這個詞,更別說有藝術這個概念。畢竟你怎麼可能對於一項你根本無從定義起的事物做出評論?藝術的彈性很大,並不代表藝術就沒有個基準,各大學的藝術課程也不是開假的,不是嗎?

      所以,請勿濫用「相對」的概念。

      2013-07-09
  • 看shengkaijan 版友的回應這就是一般人在踏藝術價值的看法,
    原因是你看不懂它就沒價值,你欣賞它就變成無價之寶,
    一切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藝術不是這樣的。

    如果真看不懂,那有可能是自己的經歷不足,知識不足,人生再歷鍊一些,
    也許某一天你突然就看懂了,但也有可能一輩子也不懂為什麼。

    另外,自己不喜歡的,不見得別人也不喜歡,所以又何必批評?
    (我只講個人的意見,不批評。)

    其實好像也不用講這堆形而上的東西,自己拿起相機、畫筆,自己去拍,自己去畫,
    就知道困難在哪了,形而上的,也只能看天份和慧根了。

     

    PS:懂就懂,不懂就算了,當我沒講吧。XD

    2013-07-08
  • 簡單說就是那些世界級的藝術鑑定家,一樣會踢到鐵板.
    連這些整天看,整天寫的鑑定專家都看不出到底是不是出自名家之手還被DNA打臉.
    所以名家的作品,昂貴的作品,當然不代表就是無上的地位.
    哪天要是爆出這張根本就不是xxx攝影師的作品
    是不是又要再反打臉一次?
     
    創作作品不是這樣給你們玩的,作品的目標都應該是真正的感動人
     
    所以根本不需要搞得這麼複雜.
    你覺得鳥,覺得垃圾那對你來說就是垃圾.
    拿"作者"去干擾作品的價值---->本身就沒啥高度可言了
    好的作品對觀賞者來說必須以"完全的官能"去說服觀察者
    而非拿他的作者或是歷史背景來大量的加分
     
    許多高手也都知道這個問題"非常大"--->一堆人只看作者不看作品.
    而盡可能的隱藏自己的身分(如梁慶一的例子他初衷也是如此)
    他們想追求的是"非常純粹的作品高度"
     
    除非你不是一個欣賞者
    只是一個想靠作品賺錢的收藏者之類.
    不然某些看似平凡的東西然後說他是名家基本上意義根本不大
     
    就算把眼光和嘴砲練到藝術鑑定家等級又如何?他們照樣踢鐵板.
     
    另外我一點也不覺得那些嘴砲這張照片的人有哪裡錯了
    充其量就是沒禮貌而已.
    而這些問題並不會因為這張照片是誰拍的或賣了多少錢而有什麼改變
    因為砲這張照片的人提出的點就是他們不喜歡的點"對他們來說"就是垃圾點
    反到是因為這張照片是某某人的作品就把他當作寶或是事後諸葛一堆優點的人才是比較奇怪的一群人.
     
    2013-07-08
  • 我一直相信如果有平行宇宙的話,蒙娜麗莎的微笑很有可能會被丟掉
    喜歡自己喜歡的東西,哪怕全世界都覺得那是垃圾,對你而言也是無上的藝術品.
     
    被賦予價值的作品(名家的作品)那當然"名家"本身就是個價值.
    就像女明星的內褲和阿婆的內褲基本上成分一樣,但價值就是不同.
    既然價值有很大部分"源自名家的名字"
    那還要事後諸葛的說這東西如何如何的好,我早就看出來之類的根本只是在往自己臉上貼金而已.
     
     
     
    連整天靠嘴吃飯的藝術鑑定家都鑑定不出到底是不是真跡了
    更不要說網上的酸民了...
     
    所以,看不看得出是名家又如何?
    以這個攝影作品來說
    如果你是個欣賞者,只要作品無法感動你,那對你來說就是垃圾無誤
    如果你是個收藏者/投資者,那請掌握作品相關背景因為對你來說已經不是作品是否觸動你心弦的問題了.
    2013-07-08
  • (不得不出聲笑一下) 真是處處是「大濕」,XD
    「酸民」大濕是一種,「造神」大濕是另一種,
    個人是覺得「造神」更令人受不了。

     

    PS:其實我是想看大家怎麼「狠批」這照片才點來看的,結果沒想到內文是這樣的,XD
    本身並不覺得這張照片有何問題。

    2013-07-08
  • 沒有狠批就沒有酸民這種生物的誕生~

    2013-07-08
  • 我剛從 RSS 看到那張相片還在想說「拍的不錯啊?哪裡需要批?」

    看完內文...看來我沒有成為酸民的資質

    2013-07-08
  • 釣出一堆嘴砲友,大收獲!!

    2013-07-08
  • 再度證明了一件事情, 全世界哪裡都有酸民, 嘴砲不用錢的...:P

     

     

    201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