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的編輯註:在塑化劑、毒澱粉之後,我們實在不知道下次會爆的是什麼。其中一項根本做法之一是政府一定要有把關。食品添加物用得不好,後果會比你我想像嚴重。在這邊推薦一本書,叫「恐怖的食品添加物」(博客來現在打79折,要價174元,對於食品添加物有一些認知,這樣不貴啦),你就會知道我們吃下的東 西是多麼不安全。有一點令人遺憾的是,這本書是在2007年1月出版,而且還是日本翻譯過來的,經過了6年,現在台灣的狀況跟本書所提的情形差不多是一樣的。本篇文章對於台灣現今食品標示的缺失有簡單的介紹,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外行人來說很值得一讀。下次在大賣場或是小七買東西時,可以注意一下標示。作者為林慧貞
本文摘要:目前食品添加物,都以化工原料報關進口,稽查人員根本無法查緝。衛生署首度公開承諾:將在三個月內和經濟部協調,未來工業和食品原料進口時一定要分家,也會透過修法,要求生產工業級原料的化工廠,不能生產食品添加物。此外,立委要求,食品添加物不能以用途命名,必須明確揭示使用何種化學成分,衛生署仍持保留態度。
從塑化劑到毒澱粉,工業原料不斷混入食品:立法委員林淑芬昨日在立法院痛批,現在的食品添加物,都以化工原料報關進口,源頭就沒管好,稽查人員根本無法查緝。衛生署首度公開承諾:將在三個月內和經濟部協調,未來工業和食品原料進口時一定要分家,也會透過修法,要求生產工業級原料的化工廠,不能生產食品添加物。
進口分家,食品和工業原料建不同貨號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昨天上午審查<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立委林淑芬質疑,現行的食品添加物,都以化工原料報關進口,業者若進口工業級原料,再轉手摻在食品中,稽查人員根本難以追蹤源頭,難怪塑化劑、毒澱粉事件頻傳。
衛生署坦誠,目前不管是食品級或工業級化學原料,一律都是以化工原料報關進口,確實有可能造成漏洞,將在三個月內和各部會討論,增設食品級化學原料貨號,食品級的化學添加物、香料,將獨立於工業原料之外,未來可依照個別貨號追蹤流向。
除了在立院修法,昨晚間行政院也召開記者會,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左5)表示,將來會和各部會協調,加強化工原料管制
食品添加物廠,衛署登錄500家,工業局登記僅16家
至於對食品添加物廠商的管理,衛生署表示,目前約有500多家廠商登錄;民國98年至今,查驗200多家;衛生署和經濟部工業局有共識:一般生產工業級原料的化工廠,不能生產食品添加物。但是衛生署食管局局長康照洲昨晚坦言,有些小型化工廠兼賣食品添加物,目前尚未納入登記。
此外,工業局表示,食品添加物廠商的工廠設立登記,原是登記在化工工廠之下;塑化劑風波後,工業局去年1月起,才在食品廠項目下,增設食品添加物工廠類別。但衛生署手上的食品添加物廠商名單並未轉載,因此目前工業局登記的食品添加物廠商只有16家。
食品添加物霧煞煞,立委建議明確標示品名
除了上游廠商管理漏洞百岀,在末端的食品成分標示上,動輒寫上膨脹劑、乳化劑、品質改良劑等籠統的用途名稱,消費者根本無從得知具體成分。
立院昨審查<食品衛生管理法>時,立委田秋堇要求修正<食管法>第17條(現行草案第22條):食品添加物不能以用途命名,必須明確揭示使用何種化學成分。
現行<食管法>雖規範,廠商必須寫出各種添加物的化學名稱。但衛生署卻在<食管法施行細則>規定:「屬調味劑(不含甜味劑、咖啡因)、乳化劑、膨脹劑、酵素、豆腐用凝固劑、光澤劑者,得以用途名稱標示之;屬香料者,得以香料標示之;屬天然香料者,得以天然香料標示之。」
所以實際上,只有甜味劑、防腐劑、抗氧化劑,要同時標示用途名稱和品名。衛生署表示,這是因為香料、乳化劑、調味劑、酵素等添加劑,使用在產品中的量很少。
但上下游新聞市集記者走訪超商,發現幾乎每項產品都含香料、乳化劑等添加物,而且市面上仍有許多產品並未明確標示防腐劑的品名。衛生署僅表示,防腐劑若不寫出品名是違法的,會函請各衛生局加強查緝。
林淑芬認為,不論食品添加劑多少量,都應該明確標示,消費者才有選擇權利;如果因為包裝面積太小,無法一一列名,可以用編碼表示,現在智慧型手機很方便,消費者上網查編碼就可知道添加物品名。
行政和立法雙方昨天對<食管法>第17條修正無共識,主席裁定保留。目前食管法審查到第24條,今將續審25~59條,其中包括民眾最關切的罰則問題,多位立委提議納入刑責,但仍要等待明天審查結果。
引用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
2 則回應
還有食品保濕劑,在塑化劑事件前是叫炊飯劑(成份只寫酵素)!
應用於..........只要需長時間擺放,不想變乾變色,保持口感不變的食品皆會用到!
例如:便利商店的食品或外面一些大公司的糕點都會用到!
還因為使用的公司太大,所以沒人敢動它!
甚至還有專人寫消毒文說這東西是用天然的食材提煉的!
ㄣ....就跟味素一樣,也是強調用甘蔗及樹薯下去發酵作的XDDDD
=====================================
還有像便利商店的生菜沙拉不知有沒有人注意到一件事?
就是擺放多天,但蔬菜切口都不太會氧化變色?
那也是因為經過食品級漂白水洗過才能這樣!
=====================================
很多事,其實衛生署都知道!
化工廠出貨給食品業沒問題才怪!
沒人抓是因為後台太硬,比三星還硬還強!
官猿敢抓,下場是會提早退休!
媒體敢上報,下場就是會下架!
=====================
或許從好的方面來看,起碼自塑化劑爆了之後防腐劑的量放的比以前還少一點點了!
(反正報廢成本就由加盟店及消費者去承受!)
出事(或有死傷)->各部院檢討、修法->過陣子->雲過煙清->事件結束(其實是好再沒事了)
又出事->又坦承哪些事知道而沒有做->各部院檢討、修法->過陣子->雲過煙清->事件結束(其實是好再沒事了)
看不到遠見,只看的到一直在亡羊補牢,而且習以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