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可說是科技界這幾年最夯,但也是最難從字面上了解的一個名詞。電視上投顧節目聽股市名嘴們這樣說道:「當人們還不了解什麼是雲端的時候,才有無邊的想像,這個時候進場就對了!」果然是如雲端般無邊的想像力,但實際上「雲端」早已在網際網路服務上存在許久。
所謂的「雲端」,簡單來講就是許多高效能電腦(擔任著伺服器的角色)群聚串連在一起一同執行各項網際網路的服務,使用者透過電腦、平板和手機等各項裝置來執行這些服務,任何可以連上網路的設備,透過網路來做一些有趣和有用的事情,這個動作的進行就叫做「連上雲端」。那我們上網是不是進行雲端的動作,當然是啊?如何,簡單吧!接著就讓我們更細緻的理解「雲端產業」。
現在大家可以把一朵一朵的雲想像成一台又一台的超級電腦,它們快樂地連在一起,就好像那個把筷子放在一起力量就很大的老故事一樣,這堆電腦能幫我們做的事情可多了。
雲端儲存功能
走到現在,除了電腦,可以上網的產品可多了,包括智慧型手機(iPhone/Android)、電玩主機(PS3和Xbox 360),甚至這幾年會開始大紅的平板電腦,這麼多可以連網的產品對我們來說操作上非常方便,但在資料存取上卻愈來愈麻煩。
怎麼說呢?今天你用數位相機拍了一家很棒的餐廳照片,很高興地存在電腦裡,但你只能在電腦裡看,透過手機還是電視要分享給家人和朋友看,還要將照片傳來傳去實在好麻煩!聰明如你就會把照片上傳臉書上,任何一台能連網的機器都能透過網路看這些照片。其實,把照片上傳到臉書,就是傳到這堆雲端超級電腦上,這就是所謂的雲端儲存功能。好的雲端儲存服務如臉書,會為手機、遊樂器、iPad、電視打造最舒適的瀏覽畫面。
雲端產業對我們生活的革命是,資料都會丟到雲端伺服器上,我們可以透過各式各樣的載具來讀取,現在最明顯的應用就是照片,還有近兩年大家很喜歡的網路Mail(例如Gmail),所以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除了相片以外,有哪些東西很適合丟到雲端上面呢?
雲端運算功能
這些彼此串連的超級電腦放在一起除了用來儲存資料,還有另一個重要優點:超強的運算能力。世界上最知名的網路遊戲《魔獸爭霸》的3D圖像,在製作期間,都是遊戲公司Blizzard在全部員工下班的時候,集合全公司的電腦一起計算出來的,讓電腦彼此串連,才能共同計算出如《哈比人》這樣細緻的動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然不用做3D繪圖運算這種專業到無聊的事情,那擁有如超級電腦般的運算機器可以幫我們「算」什麼呢?
Google 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幫我們完成「語音辨識」這個困難確實用的任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市面上的Android手機來使用看看,大部分的中文詞句都辨識得出來,這可是IBM努力了一二十年都難以完成的傑作,原因很簡單,不論個人電腦再怎麼好,都不比一大堆好電腦集合起來的力量。
如果同學有PS3遊戲機,裡面內建的Folding@home運算模型就是在你不玩遊戲時,透過主機閒置的時間用來幫忙運算DNA和蛋白質的組合資料。換句話說,不知不覺中我們家具有運算能力的產品,也能加入雲端!透過閒置的時間促進世界進步,多麼棒的雲端想像啊!這裡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除了運算語音和DNA以外,雲端產業有什麼應用很適合大量集體運算呢?
儲存&運算的雲端爆發力!
如果我們把雲端的儲存和運算能力結合出來,能有什麼奇妙的變化呢?答案是「網路應用程式。」以前上網就是瀏覽網路的圖文資料,但現在漸漸不一樣了,我們不用開「電子郵件」應用程式連網收Email,只要開瀏覽器連上Gmail就行,Gamil根本就是一個程式。
以前玩線上遊戲還要裝遊戲後連網才能玩,現在只要開瀏覽器就可以直接玩各式各樣的線上遊戲了。如果你願意多探索Google,你會發現有時連Word或PowerPoint這樣的軟體都不用開了,Google 已經給你免費的線上軟體使用了,只要開瀏覽器就能使用。最有名的影像處理軟體 Photoshop 也推出了線上版,只要是輕量的影像編輯,直接連網處理就好了。
原理很簡單,這些軟體都裝在雲端的電腦上,我們只要連上網路「使用」這些軟體就行,瀏覽器就是我們接連的重要窗口。同學有沒有碰觸到雲端對我們的改變了呢?
透過瀏覽器接軌雲端的未來
在未來,說不定大部分的工作只要打開瀏覽器就可以完成了。我現在一開電腦就只開瀏覽器就能完成收信、寫稿、處理簡單的影片,還能打兩場麻將這些事情,其他電腦裡的軟體當然還有用,但用的機率愈來愈少了。
這個行為似乎在說明一件事情,說不定瀏覽器就是我們未來的作業系統,原本的Windows作業系統可能還有用,但用處已經沒那麼大,如果是這樣,只消買最便宜Windows XP就好,因為一切的一切都能在瀏覽器上執行。這也是Google要花大筆的力氣開發Chrome OS瀏覽器作業系統的緣故。去年的耶誕節期間,Chrome OS的筆記型電腦確實盤據在亞馬遜電子商店上的銷售熱榜上。
大家喜歡的臉書也是如此,大家可以把臉書當作另一個作業系統,你我在臉書上進行各項心理測驗、開餐廳耕種養魚或進行團購等動作,其實就是在臉書上進行各種應用程式。未來到底是視窗作業系統勝利、Google 瀏覽器取代視窗還是沒人在乎,因為臉書最重要的局面呢?這是值得同學思考的最後一個問題喔!因為你我行為改變的一小步,就可能為未來的雲端產業,喔不,是整個科技產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呢!
【本文同步刊登於立榮航空機上雜誌 Unity 2013年5/6月號】
7 則回應
大家的回應都好棒!我也學習了很多呢!其實我一開始也認為雲端一個行銷用語,就好像CRM後變成「BIG DATA」一樣,不過這個字確實已經變成社會的共識,只能說事實事先發生,然後才有「名詞」這件事。
以我的理解雲端的正確描述應該為 所有資料的儲存及運算皆由伺服器處理並在終端提供顯示及操控功能
而 雲端運算服務 及 雲端儲存服務 根本談不上是真正/完整的雲端概念
雲端運算服務的舊稱叫作RPC,例子有 XMLRPC
雲端儲存服務的舊稱叫作檔案伺服器,例子有Samba/FTP/Mail server 之類……
而且你所說的古代"檔案伺服器"也並非外出了就用不到,當年懂安裝"檔案伺服器"多數也是具一定技術背景的人,自然也有 NAT/VPN/DDNS 之類的設置方法。
如你所說,「合作」也是一種 Cloud Computing 的特點,因為資料在伺服器上面,任一授權裝置都能存取到有關資料。
Google Docs 為軟件即服務 (SaaS) 架構,運算在"雲端伺服器"上執行,瀏覽器上可能有部份運算,但該運算以顯示及操控功能為主,而檔案"開啟"的過程在伺服器上執行,並轉成瀏覽器的格式(主要是指html/javascript之類瀏覽器原生的支援格式),而非把檔案的原檔下載到終端使用檢視器程式(非瀏覽器)開啟。
「看到、用到同樣的東西」有實現上的困難,例如服務供應商會提供 PC、Tablet、Phone 這三種裝置的不同操作方式。
例如 PC 可能預設有鍵盤滑鼠、Tablet 以觸控為主、Phone 則是要特別設計小螢幕使用的介面。
伺服器提供資料跟處理資料所需的程式,然後在使用者的設備處理,最後傳回伺服器保存。
我說古代的檔案伺服器並非外出就用不到,但是要想在外面用到檔案伺服器,需要的資源與技術是普羅大眾無法負擔的。
例如你需要一條 always online 的水管、一台 always online 的機器、架設伺服器的技術知識... 等等,遠不像現在註冊個帳號、下載個程式就可以方便的用。
你說的 Google Docs 模式就是我說的「合作」方式,一部分在伺服器完成、一部分在終端上完成。
而不是像 VNC、Remote Desktop、X Window 那樣,終端只負責 I/O,所有運算都是伺服器完成。
以我的理解雲端的正確描述應該為 所有資料的儲存及運算皆由伺服器處理並在終端提供顯示及操控功能
而 雲端運算服務 及 雲端儲存服務 根本談不上是真正/完整的雲端概念
雲端運算服務的舊稱叫作RPC,例子有 XMLRPC
雲端儲存服務的舊稱叫作檔案伺服器,例子有Samba/FTP/Mail server 之類……
「雲端」真正的意思是,你可以在所有看的到雲的地方用到同樣的東西。
古代的「檔案伺服器」之類的東西,出了自己家門基本上就拿不到了。
當然,你可以把 smb / ftp / pop / smtp 等等服務開放出來、讓外面可以連進來,但是這裡需要的資源與技術超出普羅大眾能負擔的範圍。
我覺得你說「所有資料的儲存與運算在伺服器處理,終端只提供顯示及操控功能」比較像是 Thin Client,而非 Cloud Computing。
Cloud Computing 應該是「合作」的方式,如 Google Docs 提供瀏覽器可以執行的程式與儲存空間,運算還是在你自己的機器上完成,伺服器基本上只負責存資料。
就"雲端"而言,運算及資料存取都應該是在雲端伺服器上運行,否則就不是看到、用到同樣的東西了。
而且你所說的古代"檔案伺服器"也並非外出了就用不到,當年懂安裝"檔案伺服器"多數也是具一定技術背景的人,自然也有 NAT/VPN/DDNS 之類的設置方法。
如你所說,「合作」也是一種 Cloud Computing 的特點,因為資料在伺服器上面,任一授權裝置都能存取到有關資料。
Google Docs 為軟件即服務 (SaaS) 架構,運算在"雲端伺服器"上執行,瀏覽器上可能有部份運算,但該運算以顯示及操控功能為主,而檔案"開啟"的過程在伺服器上執行,並轉成瀏覽器的格式(主要是指html/javascript之類瀏覽器原生的支援格式),而非把檔案的原檔下載到終端使用檢視器程式(非瀏覽器)開啟。
古代的「檔案伺服器」之類的東西,出了自己家門基本上就拿不到了。
當然,你可以把 smb / ftp / pop / smtp 等等服務開放出來、讓外面可以連進來,但是這裡需要的資源與技術超出普羅大眾能負擔的範圍。
我覺得你說「所有資料的儲存與運算在伺服器處理,終端只提供顯示及操控功能」比較像是 Thin Client,而非 Cloud Computing。
Cloud Computing 應該是「合作」的方式,如 Google Docs 提供瀏覽器可以執行的程式與儲存空間,運算還是在你自己的機器上完成,伺服器基本上只負責存資料。
「雲端」只是個行銷用語,就像「Web 2.0」一樣,
不用把它想得很神。
很早 Microsoft 就有此概念了,只是它叫它「DNA 運算」,
無論是三層架構的主從運算 (就是你講的最後一段),或是純粹伺服端運算,
早在雲這個東西出現前,都已經有實際的運作方式。
可惜 Microsoft 有原罪,它提的都是有邪惡的,沒人在乎,
而別人提的都是創新,尤其是 G 大神。
當然 Microsoft 自己也不爭氣,明明手上一堆好牌,也可以打得亂七八糟。XD
以我的理解雲端的正確描述應該為 所有資料的儲存及運算皆由伺服器處理並在終端提供顯示及操控功能
而 雲端運算服務 及 雲端儲存服務 根本談不上是真正/完整的雲端概念
雲端運算服務的舊稱叫作RPC,例子有 XMLRPC
雲端儲存服務的舊稱叫作檔案伺服器,例子有Samba/FTP/Mail server 之類……
「雲端」真正的意思是,你可以在所有看的到雲的地方用到同樣的東西。
古代的「檔案伺服器」之類的東西,出了自己家門基本上就拿不到了。
當然,你可以把 smb / ftp / pop / smtp 等等服務開放出來、讓外面可以連進來,但是這裡需要的資源與技術超出普羅大眾能負擔的範圍。
我覺得你說「所有資料的儲存與運算在伺服器處理,終端只提供顯示及操控功能」比較像是 Thin Client,而非 Cloud Computing。
Cloud Computing 應該是「合作」的方式,如 Google Docs 提供瀏覽器可以執行的程式與儲存空間,運算還是在你自己的機器上完成,伺服器基本上只負責存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