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們用過的手機(3.5)初期的智慧手機並不智慧...

2013.04.11 02:20AM
是那一年我們用過的手機(3.5)初期的智慧手機並不智慧...這篇文章的首圖

 說來諷刺,早早就在智慧手機立足的微軟 Windows Mobile 以及 Nokia 卻未能在現今的手機市場有著一席之地,回想當時的至會手機系統, Windows Mobile 完全基於 PDA 的理念邏輯,而 Nokia 主導的 Symbian 卻又太像一般的 Feature Phone 手機,與目前大家所認知的智慧手機落差不小。

先從當時的 Windows Mobile 談起,看過它的 UI 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 Windows 作業系統 ,用了以後還是覺得它是 Windows 作業系統,打電話只是它的一個附屬能力,相較於現在智慧手機的概念是”一隻擁有多種功能的手機”,反而就如筆者先前所提到的是"兼具打電話功能的小電腦"。

跳轉繼續

bf826e083fb87d1f16868bc7f4d7fa65

兩者在理念上是有差異的,畢竟當時 Windows Mobile 是基於 Windows CE 計畫,是與 Pocket PC 共同並行的計畫,這樣的關係有點像 iPhone 與 iPad 以及 Android 與 Android Tablet 的關係,既然與當初 Pocket PC 計畫一同進行,也就決定了它原始邏輯較接近當時對 Pocket PC 的定義,也就是口袋電腦。

不知道各位有無用過支援觸控的 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 或是 Windows 7 的平板電腦?當時的 Windows Phone 用起來大概就是那種感覺,畢竟原本 Windows 系統的邏輯就不是針對觸控環境開發的,故等於只是用觸控筆取代原本的滑鼠或是觸控板,而在小小的螢幕上操作起來說真的不是很便利,故如 SPB 等幾家軟體廠商在微軟仍允許廠商自行透過表層方式蓋過原本系統的時代獲得不少智慧手機商的支持。

86957a652d0cc9bb7ab8edd91a9a5f6e

當時還有不少廠商也是採用 Symbian ,不過戰力最強的還是 Nokia ,故筆者就以 Nokia 的狀況來談 Symbian , Nokia 的 Symbian 又是另一個不同的狀況,以現在對智慧手機的認知回頭看早期 Symbian 系統的使用者,多少會對它智慧手機系統的身份感到疑惑,它的整個操作邏輯包裝得很像 Feature Phone ,許多的選單邏輯也是與一般 Nokia 的 Feature Phone 如出一轍。

當然對於當時智慧手機還不成熟, Symbian 的作法是相當正確的,畢竟 Nokia 當時可說是呼風喚雨的手機第一品牌,透過這層包裝讓消費者可無縫的使用當初的 Symbian 可說是高招;不過問題就出在 Symbian 最出的邏輯是完全基於"如果我只有按鍵怎樣操作手機最方便",一開始並未考慮支援觸控, Nokia 甚至還曾說過觸控並非智慧手機必備的要素。

f1a22171cdbe9ff5639f2b5805f8a6b6

iPhone 推出後,觸控忽然大受歡迎, Nokia 也終於不得不與現實低頭,在後續的手機加入觸控,但是 UI 的邏輯仍是走先前的老路,當然在表層的操作方面比起 Windows Mobile 還是親切了些,但只要一進入選單邏輯,就宛若迷魂陣一般...也種下 Nokia 不得不考慮放棄 Symbian 用於智慧手機的原因。

不過要追究早期智慧手機沒有獲得市場重視,硬體與環境的成熟度還是最主要的原因。當時智慧手機已經開始使用 ARM 或是 MIPS 架構沒錯,但效能與功耗仍相當高,觸控也由於價格並不普及,而且當時的智慧手機的邏輯還是以 Pock PC 或是讓原本的手機能夠安裝軟體為出發點,操作體驗、整體操作仍是以類似 PC 的體驗去設計的。

又貴、又厚、又大、速度反而慢且常常當機的早期智慧手機自然就只有少數商務人士以及科技發燒友會考慮,與現在越來越小巧且速度快(但還是很耗電...)的新一代智慧手機完全不同;而且在 iPhone 推出後, Windows Mobile 與 Symbian 有著過去的包袱,也不可能貿然改變。

雖然先前 Nokia 曾自豪他們是早期智慧手機草創期的市場霸主,但真的就把 Symbian 拿來安裝軟體以及上網等比較趨近智慧手機使用的人卻不多,頂多只是把它當成高階的 Feature Phone 使用罷了。下次的後半段再聊聊比較近期的智慧手機吧。

10 則回應

  • 感謝大家的鞭策,IE10已經可以使用了>"<

    可能還有部分功能不正常,不過打字回應已經沒問題囉。

    奇蹟的公式等於萬千努力加上決不放棄-By 凱琳•賽拉菲姆
    蘿莉無限好,可惜撲不倒!

     

    2013-04-11
    • james.liu wrote:

      感謝大家的鞭策,IE10已經可以使用了>"<

      可能還有部分功能不正常,不過打字回應已經沒問題囉。

       

       辛苦了,雖然還是有問題,至少可以打字。XD

      2013-04-11
  • 所有版本的 IE 都不能用,如果當初一堆人批評 IE Only 的網站,今天不支援 IE 不就也跟當年一樣。

    不一樣
    讓其他的瀏覽器沒辦法正常使用,會被當作是製作者功力不足

    但是讓 IE 沒辦法正常使用的話,會被當作是道德高尚的行為

    2013-04-11
  • FCKeditor, 別的瀏覽器可以,IE的跑不出來,所以是其他瀏覽器聯合起來欺負IE?

    2013-04-11
  • 無聊試用IE回應(IE10)

    IE看不到CKEditor,只有一個空空的文字方塊。

    在裡面打字後發表,結果會顯示為一個空的留言~

    2013-04-11
  •  貴站的網站真的是,竟然綁特定瀏覽器才能回應文章,結果多了這篇空白回應,害我只好抱怨一下。XD

    PS:更神奇的地方是,有登入和沒登入看到回應不一樣耶,真的是高科技網站。XD

    2013-04-11
    • Chevelle.fu wrote:

       

       咦?這部份我再跟 MIS 反應,請問您是那個瀏覽器無法正常回應呢?

      另外筆者會說 WP 像個小電腦,主要在於整體的使用經驗就是幾乎把 PC 的操作方式原封不動的搬到手機上,差別在於用觸控筆取代滑鼠; Android 雖然某些邏輯與 PC 仍有點像,但操作的方式也因為當時 iPhone 的觸控邏輯的影響,已經變得直觀許多。現在的智慧手機個人是覺得比起小電腦更像超級瑞士刀了吧(汗)

       

      所有版本的 IE 都不能用,如果當初一堆人批評 IE Only 的網站,今天不支援 IE 不就也跟當年一樣。

      =====

      以前的 PDA 和現在的 Smartphone 本質是一樣的,不都是在做同樣的事情,你看 Windows Mobile 主頁上的東西,不就是現在 Smartphone 上的東西,郵件、行事曆、通知等等,而 Windows Mobile 當初被人垢病最大的一點是「不順暢」,所以當 iPhone 出現時,它才令人驚豔。

      對使用者而言,Windows Mobile 要裝軟體得靠自己去找檔案,什麼都要靠自己,Apple 帶來了最大的變革是 App Store,就不用自己到處去找軟體來裝了,這大概才是以前的 PDA 和以 Apple 定義出來的 Smartphone 最大的不同。

      PS:Windows Mobile 和 Windows Phone 是有差異的,雖然 Microsoft 後來粉飾太平,只用同一名稱,但個人是認為不要混在一起講比較好。

      2013-04-11
    • EIGHTS wrote:

       貴站的網站真的是,竟然綁特定瀏覽器才能回應文章,結果多了這篇空白回應,害我只好抱怨一下。XD

      PS:更神奇的地方是,有登入和沒登入看到回應不一樣耶,真的是高科技網站。XD

       

       咦?這部份我再跟 MIS 反應,請問您是那個瀏覽器無法正常回應呢?

      另外筆者會說 WP 像個小電腦,主要在於整體的使用經驗就是幾乎把 PC 的操作方式原封不動的搬到手機上,差別在於用觸控筆取代滑鼠; Android 雖然某些邏輯與 PC 仍有點像,但操作的方式也因為當時 iPhone 的觸控邏輯的影響,已經變得直觀許多。現在的智慧手機個人是覺得比起小電腦更像超級瑞士刀了吧(汗)

      2013-04-11
  • 講真的,本文作者真的有用過 Windows Mobile 的手機嗎?現在的 Android 手機就類似當初的 Windows Mobile,怎麼就不覺得 Android 是一台小電腦?

    2013-04-11
  •  我說真的~~貴站這些文稿的錯字真的很多.......

     

    201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