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Intel 今天請到來自美國的團隊向各位媒體介紹今年 Intel 在行動運算領域的進展,介紹的內容包括四個部份,分別是 Ultrabook 結合觸控的新式產品,導入新一代 Atom 平台的平板電腦相較其它平板電腦的優勢, Atom 平台手機的強悍效能與節能,以及從鍵鼠、觸控到下一步結合擴增實境的操作體驗。
會場當中也展示將在月底正式於台灣發表的 Asud FonePad 以及數款台灣未上市的產品,開版圖的這台龐然大物就是 Sony 未在台灣推出的 Vaio Tap 20 混合式平板 AIO 。
跳轉繼續
關於 Ultrabook , Intel 當初推出 Ultrabook 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打造更輕盈、長效的使用體驗,而在去年底微軟推出 Windows 8 之後, Ultrabook 搭配觸控面板也有更多的可能性,諸如多樣可翻轉設計的 Ultrabook 同時提供傳統筆電以及新世代平板電腦的使用體驗。
而且 Intel 平台給予各 PC 廠發揮概念與創意的空間,例如 Sony 所推出的 VAIO Tap 20 就是針對家庭娛樂與多人共享的產品,收納支撐架後,可多人同時透過觸控操作這台大螢幕平板 AIO 進行教育類或是多人同遊的軟體;放下支撐架搭配鍵鼠又是一台 20 吋的 AIO 。
Intel 強調, Core i 的效能也能提供過去需要在繪圖工作站等級才能實現的影音後製效能,並且藉由觸控面板,提供不同於過去只有鍵鼠的後製體驗,但需要進階影像處理時,又可回歸傳統 PC 的操作模式,這是一般平板所不及的。
且 Ultrabook 在結合感測器後,遊戲體驗也有更多的變化,尤其是以體感的方式進行遊戲,可讓遊戲開發商在設計遊戲時加入創心的元素。不過在場展示 Sonic Racing 時實在有點 Lag...
至於 Atom 平板設計今年也有了重大突破,除了續航力可達 8 小時(當然筆者實際使用大概 5 小時上下啦...),由於發熱降低,也可完成無風扇設計,機身可更輕薄; Intel 也不忘拿出 ARM 架構的 Windows RT 作為對照組,強調 Atom 基於傳統 x86 平台的優勢。
Intel 也不忘搬出許多週邊設備強調 Windows RT 還有許多傳統軟體無法相容,以及部份隨插即用設備無法正常運作的狀況,強調搭載 Atom 的 Windows 8 平板絕對不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關於智慧手機領域, Intel 繼去年與 Lenovo 推出第一款搭載 Atom 處理器的 Android 手機,至今市面上已經有超過 10 款搭載 Atom 的手機產品供消費者選用。而台灣也將於三月底由華碩推出在台第一款搭載 Atom 的手機產品 FonePad ,會場展示的則是歐洲版本,與屆時台灣版本的差異在於機背是否搭載攝影鏡頭。
Intel 團隊不斷強調, Atom 手機並未如外界傳聞的那麼耗電,根據他們實際使用下來,即便使用超過 10 小時,也還有 40% 以上的電量,希望外界別繼續以訛傳訛。
Intel 也介紹 Atom 手機的好處,包括遊戲執行體驗的順暢度,以及與平板、 Ultrabook 一樣具備 WiDi 無線影像傳輸技術,搭配硬體解碼機能,能夠透過無線串流的方式即時播放 Full HD 的影片。不過 ARM 陣營最近公佈的旗艦級應用處理器幾乎都主打 2K4K ,平價路線也都是 FullHD 硬體編解碼了...
最後一部分是創新操作,在從鍵鼠到觸控後,下一步就是加以利用攝影鏡頭搭配處理器的運算能力,提供以物體追蹤為基礎的增強實境式操作,現場做了兩種不同的展示。照片這張是以一般筆電的前置單攝影機針對使用者手上所拿的印著方向盤的紙張進行追蹤的賽車遊戲。
至於另一個展示則是透過雙鏡頭的 3D 攝影機進行進階的 3D 追蹤,此模式不僅可追蹤 XY 軸,還可追蹤前後的 Z 軸,可視為把 Xbox 360 的 Kinect 的功能搬到電腦上的應用,這邊做了 3D 抓球以及像是魔法師施放閃電的應用。當然目前的電腦多半都未搭載 3D 前鏡頭,但 Intel 相信可循過去多項技術先以 USB 外接模式,而後隨著時間的演進自然會成為標準配置。所以又是把前雙鏡頭強行限制在 Centrino 規範下的大絕招嗎?
不難理解在現今的行動運算風潮下, Intel 也一改過去以效能至上的宣傳方式,而是希望以多餘的效能創造新的延伸應用,把更輕便但更貼近消費者使用需求的平台交與合作夥伴,並與合作夥伴共同發揮創意打造差異化的行動運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