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德國光學工藝與日本電子系統濃縮於掌心, Sony RX1 全片幅緊湊相機動手玩

2013.01.11 01:06PM
是將德國光學工藝與日本電子系統濃縮於掌心, Sony RX1 全片幅緊湊相機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Sony 去年繼推出搭載一吋元件的 RX100 高階隨身相機後,於年末之際又丟下一顆前所未有的市場震撼彈,即是 Sony 全片幅元件計畫中的 RX1 頂級緊湊型相機,融合卡爾蔡司鏡頭工藝以及日本電子相機系統,完全顛覆市場對於全片幅元件相機的定義。

筆者也在去年底向 Sony 借測這款顛覆隨身相機傳統的極致產物,跳轉開始介紹。

b1a738251113dc4aca52139bf5caba17

RX1 的造型設計比起先前的 RX100 更為復古,外觀更接近旁軸相機的造型,若以一台隨身相機的角度觀看 RX1 ,會覺得這樣的體積已經不能稱為隨身相機,但別忘了, RX1 是一台不折不扣的全片幅元件相機,即便整合蔡司的 35mm 定焦鏡頭,體積甚至比多數的 APS-C 單眼相機搭配定焦鏡還要小巧。

516c85d427ba4e4f736ad27fa5260b48

機身採用全金屬設計,不過在右手處加入蒙皮,相較平整且薄型的 RX100 , RX1 握起來更為穩定且不易滑手,加上全片幅的 35mm f2.0 定焦鏡頭為突出設計,雙手握持不會造成手指之間的衝突。至於 Sony 以及 RX1 字樣皆為金屬蝕刻,鏡頭旁的蔡司也終於不再是貼紙而是銘牌;鏡頭與機身接合處如同 A99 一樣,有一圈橘色的電鍍飾條,上面寫明了 RX1 採用的是全片幅感光元件。

d0cd5aedad5648633e4a2d2fee4176c2

機身內建彈出式閃燈,不過並不像 Sony NEX 系列相機一樣可以用手指壓著閃燈進行跳燈, RX1 的彈出機構僅允許朝前方直打;而 RX1 搭載了 Sony 全新的 mi 通用熱靴,除了可以搭配 Sony 的新款閃燈、一般閃燈單點觸發外,也可用以擴充選配的電子觀景窗或是蔡司鏡片製的光學觀景窗。

98b43dc0bbd97efdef16ee39ef77db02

58e94f7c95d9f1b339fca84f18aa254b

機身的按鍵配置為雙轉盤設計邏輯,機身背後的上方有著主轉盤,而下方整合式多功能鍵可作為第二轉盤,整體操做邏輯與 NEX 相機相似,不過機頂則除了模式轉盤以及快門與 C 快捷鍵外,也跟隨此類復古相機設計風潮,把曝光補償獨立;至於快門也跟老式相機一樣中央具備螺紋,可另外添購加大的快門配件使用。

212d5771dd72fcf01160d2ad2c2b7368

RX1 除了感光元件外最精華的地方,莫過於這款一體式的 Carl Zeiss 35mm F2.0 Sonar *T 鏡頭,再全片幅的加持下 35mm 的視角得以完全解放,並且擁有蔡司的紅字 *T 鍍膜,基本上已經是一種品質保證,並且全片幅可用的 35mm 鏡頭可濃縮在這樣的體積,鏡頭的光學工程師也勢必費了不少苦工。

77d3856a14971a3a13f1b3cab7baaa75

這顆鏡頭最大的特色是有包括微距、一般拍攝,對焦以及電子光圈控制等三個不同功能的轉環,對焦功能需要將前方對焦模式轉至 DMF 或是 MF 模式才能做動,在 AF 模式下轉動不會進入強制手動對焦。

60a9a3a670c3b740fd5ad8bac276c0cc

至於電子光圈則是在光圈先決、全手動模式以及錄影模式下才會做動,其它模式仍是由機身系統控制光圈,轉動光圈環並無作用;不過實體光圈環可提供手動調整光圈應有的手感,便於精確的知道轉動光圈環約莫調整多少光圈值。

63d92c93c830e38fa0e617a696602e48

192b43c7537cc251a891dccfcf9c74c4

微距模式切換轉環的用意在於藉由焦距的調整,提供 RX1 可進行 20-35 公分內的微距拍攝,至於 30 公分以上則是以一般模式,切換到微距模式後,會發現鏡頭前緣會微微地凸出一小截,這是由於鏡組距離被改變的緣故,而在微距模式下,超出 35 公分即無法正常合焦。

初次操作此微距環使用會略有不習慣,不過此設計可以避免如 RX100 把微距與一般拍攝行程整合,考慮到全片幅對焦速度一般偏慢,能縮短對焦行程確實是能減少對焦的時間,也無怪乎 RX1 會採用物理式的手動微距切換的機制。

2c8075fa34938836ed476b6a4d610d46

844670386d936506a410abe1451d17e9

bf93245b319754d8c8240933dd28f359

至於相機的電子機能與介面邏輯方面,則與 NEX 系列幾乎相同,包括多種創意濾鏡與情境模式,機身的多功能十字鍵也同樣可程式化,能針對個人偏好選擇對應的功能,預設下方向對應的是數位對焦放大;而錄影模式需要按下右上角的紅色錄影鍵才會開始錄影,快門在錄影模式僅提供對焦的功能。

拍攝的樣張如下,由於圖庫最高僅能提供單張 8MB 圖片,但 RX1 全尺寸單張已達 10MB 以上,故恕此次就不提供全尺寸圖片。

6d14a494ffc6395b57c88358fec2b251

6b9267c5487afde33aec8bf45891d766

e73c167e3766786fe53ff05b605d486d

5e84533ef98726d526a5898f46eff0ea

80cfcef496439a40191a81df2b118bc6

5e28716ec4b48fcc0bc405e756c7d5c9

a5c071709755de445276aefdf17bb764

4c79a3438ce8d1d461f0413195ed69ab

8668e39f6e408123e80d40a1059fe696

f5ae912e3340c990507900cfc3912f39

23d26ba41e8542e06635480245855f18

b099a739088b1f90ed007d630af7c9fb

dabe1e2b6012b8e48171436800cab79a

ec3ba96977fe758eb6c41ad52c909ffe

fff7b6a06a76005d8d3b6f05e9a47e7b

d8275fb7bb5fa6edf31e273d4c28917b

df790211d007dc5bb8d6f969faadca4c

5591ac08fe93143e22d0cdbd18b6d397

16787a43f49827960bde41166ff0d91e

以 RX1 的售價而言,沒有一定水準的影像品質也說不過去,即便開到 F2.0 的最大光圈,銳利度依舊驚人,例如幾張手持 IOS 3200 的煙火照片,即便曝光時間僅有 1/30 秒,原圖仍可見 101 的窗戶細節;而且在全片幅元件的加持下,即便拍攝街景也能拍出強烈的空間壓縮與層次,色澤方面也不同 NEX 略為豔麗的風格,反而有些凝重感。

6d343eca5971449e91fa51d5af928aba

自動白平衡方面,室內的黃光校正屬於盡量校正為白色類型,對環境的原始氛圍保留較少;至於測光則類似 NEX 系列有著一點點不穩定的情況,同樣場景連續拍攝下會有些許的曝光差異,但每張的曝光還不至於偏差過大;而 35mm 的鏡頭略有些許桶狀變形,但若真的很在乎,可在機身開啟變形補正。

62c306788a84dc65eb26f3ee53209c27

對焦的速度不算快,約莫比 NEX 6 搭配蔡司 24mm F2.0 定焦還要慢一些,但由於行程短,合焦明確,較少發生提示合焦但實際上脫焦的狀況,即便無法完成對焦也不至於拖泥帶水,以全片幅的對比式對焦而言,筆者認為 RX1 的對焦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而機身的操作感延續 Sony NEX 家族的風格,即便對於初階使用者也不至於太難上手,加上多種情境模式補足,相較市場上類似定位的大片幅緊湊型相機, RX1 的操作相對親民許多,至少保留模式轉盤,對於第一次接觸 RX1 的消費者,也不必提醒他們需把光圈跟快門轉至 A 檔才是全自動,甚至開啟自動模式供他們使用即可。

a22ef0accc07b95a783915c6cae8dfdb

但不得不說, RX1 的電力會是一個罩門,所搭配的電池用於全片幅的即時顯像下,筆者當時與另一台相機輪替拍攝約莫一個半小時,電力就僅剩下一半左右,出門遊玩一整天恐怕需要攜帶至少第二顆以上的電池才比較保險。

不過比起 RX100 的價位偏高, RX1 的價格就不光只是偏高而已,甚至可說是精品等級的定價策略,以它的價位,也差不多是可以購買一款入門等級全片幅單眼搭配一顆 35mm f1.8 或是 f2.0 的定焦鏡頭,而且一般的全片幅單眼還可以交換鏡頭。

23b9df6d6f54cd5a14fccd0ff4221780

那 RX1 的魅力在哪?如果你願意接受只有 35mm 定焦可用,但希望機身小巧,並擁有全片幅的通透感以及散景效果,當然還有不把 RX1 售價看在眼裡, RX1 在拍攝效果確實不會比同價位的全片幅相機搭配同級定焦效果還差,重點是體積卻可收納在霹靂腰包中。

b124f20b208068836cca8224572f388d

筆者認為, RX1 目前的同級對手僅有來自德國的徠卡 X2 ,而兩者的魅力各有不同, X2 僅為 APS-C 片幅,雖有等效 35mm F2.8 的鏡頭,但片幅不同, F2.8 的散景與空間壓縮相對遜色,且高 ISO 表現一般,電子系統操作也不夠人性化,更缺乏親民的情境模式;但厚重的色彩對比以及黑白照片的細節還原能力,卻是無可取代的。

而 RX1 則是具備德系鏡片的柔美背景虛化與全片幅的層次與空間感,加上可切換的近拍能力也更理想,高 ISO 運算顯然更為討喜,電子系統更為先進,即便初階攝影者也能輕鬆上手,進階使用者也有完整的手動模式可供選用。

6e6134314911c9803e54e4cbae2a34a9

對筆者而言,不要說 RX1 ,就連全片幅相機近期價格已經下滑至五萬元級距,筆者還是覺得無法負擔,但體驗過 RX1 ,不難理解 Sony 為何會對它深具信心並開出如此的高價, RX1 提供與單眼搭配 35mm 高階定焦鏡同級的影像品質,卻能把體積濃縮至如此,就是 RX1 無可取代的價值;對了, RX1 也是 Made in Japan 的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