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期待大廠的 99 美金平板嗎?或是對 Android 平板的將來感到憂心?

2012.12.27 10:37AM
是該期待大廠的 99 美金平板嗎?或是對 Android 平板的將來感到憂心?這篇文章的首圖

 這一兩天應該有不少財經跟科技線的媒體爭相報導 acer 要推出 99 美金的超低價 Android 平板的事情, 99 美金的價格,基本上就是與大陸白牌 Android 平板價位差不多了,不過這也意味著 Android 平板電腦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已經步入流血戰的境界,這樣的市場狀況是好是壞?

參考新聞: UDN

從目前平板電腦的銷售狀況來看, iPad 仍是市場的寵兒,而 Android 平板則陷入嚴重的苦戰,除了 Nexus 7 勉強衝高市場銷售之外,一般大廠的平板電腦銷售狀況並不理想;白牌平板由於平板電腦浪潮的關係,以相對大廠的價格優勢還有許多遊走在影音檔案格式授權邊緣擁有較多影片格式解碼能力,獲得新興市場以及僅需要部份功能如作為 PMP 替代的消費者的喜好。

回頭看大廠平板當中,唯一獲得市場廣大迴響的 Nexus 7 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除了 Google 加持外,相對第一世代 Android 平板便宜許多的價格恐怕才是關鍵。不過 Nexus 7 的售價仍是普遍相近規格的 Android 白牌平板的兩倍左右。

隨著 Android 硬體與軟體成本隨著各廠商開始推出參考設計方案後逐漸降低,加上硬體在這一兩年加速發展,只要系統調校得當,若將使用模式鎖定在一般網路瀏覽、觀賞影片、收發郵件等,不考慮遊戲應用,撇開螢幕品質的問題,高階硬體與入門級硬體的使用體驗差距逐漸在縮短。

如今 acer 打出的超低價 Android 平板是檯面上的第一砲,筆者個人很擔心其它傳統 PC 廠轉戰平板電腦的大廠也會爭相切入,畢竟按照往例當硬體玩不出差異化,又做不出產品差異化後,多半到最後多半選擇進行價格流血戰, PC 產業史上這樣的情況已經見怪不怪。

4c07b8194342526c90462e2637a092d9

當然大廠願意把價格壓低到 99 美金,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不會改變,這些廠商也不會因為推出便宜的平版就會讓產品線造成相互重疊,就如同現在的平價筆電,在機構設計、螢幕等品質總是與主流等級會有一定程度的落差;這些大廠的低價平板靠著犧牲打,也許短時間能將銷售量以及市場佔有率衝出高峰,但難保不會重演小筆電到末期幾乎成了票房毒藥的惡夢。

好吧,至少一線大廠相較白牌廠商能提供較好的後勤服務,即便真的為了成本嚴重 Cost Down ,至少保固期內不會維修無門,正式推出的產品品質到底會如何?到底犧牲了哪些設計換取壓低成本?等稍後宏碁正式推出後答案就能揭曉了。

但以筆者個人立場,並不樂見這些傳統廠商選擇價格割喉戰,畢竟衝高了市場份額又如何,打價格戰就像練七傷拳一樣,一個沒弄好敵人雖略有小傷,但自己反而元氣大傷阿。

6 則回應

  •  至少不用擔心買白牌平板結果爆炸的風險了...看到團購網賣一堆超便宜平板真的滿令人害怕的...

    努力癮科技2.0中!

     

    2012-12-27
  •  當一線大廠產品做不出差異化當然就只能殺價來吸引人,這是最不需要花費精神的解決方式,會買白牌的人基本就是以價格為重點,一線大廠可以做出超低價產品我相信沒多久白牌也會有更低價產品,品牌忠誠度應該趨近零,當所謂的一線大廠產品做不出差異化就該想想做不出的原因,是不想還是不能畢竟其他品牌做得出來,一線廠落跟白牌一樣低價也只能說是自找低............

    2012-12-27
  •  是啊~Android是越來越完整了, 連企業解決方案API 都出籠了 再加上免費送的Quick Office

    那就無敵了

    Acer在平板要有經濟規模不然連議價都有問題,沒有量 沒有市場 Google 也沒興趣和你合作

     

    2012-12-27
  •  android 的未來其實不難,只要台灣的政府能開放android付費軟體平台,讓平板的功能發揮的更多。

     

    上個月看到我朋友從美國帶回來的變型金剛,裡面的軟體簡直可當WINDOWS 筆電或是蘋果筆電的影像處理能力...........羨慕啊!!

    V-net

     

    2012-12-27
  •  其他廠我不知道,但宏碁的……

    我建議不要買。

    因為誰知道他們會不會因為覺得這個產業沒搞頭,就收了起來,搞得大家沒法更新韌體。

    2012-12-27
  •  大家的敵人應該都是針對 Apple, 因為沒獲得 Google 的關愛眼神, 就隨人顧性命. 99 美金要走遍全球? 那個用料是否符合各地的政府法規? 也許沒有維修, 只能換貨... cheap!a

    201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