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手持設備盛行,一手掌握,滑滑螢幕就可以快速的掌控訊息、尋找資料,多數的使用者上網的重心已經轉移到手持設備上,防毒軟體業者也漸漸推出針對手持設備的防毒軟體。多數廠商的作法是針對不同的平台推出專屬的防毒服務,不過由 Symantec 在月初甫發表的 Norton 360 Multi Device ( MD )防護套裝改變授權模式,透過一個帳號就可同時控管三個設備。
對現代人而言,同時擁有數台電腦,或是同時擁有電腦、手機與平板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多,如何簡化產品防護的方式,並且輕鬆掌握多個設備的安全情況,也是這次 Norton 推出這種新授權方式的目的。
跳轉繼續
目前 Norton 360 MD 可支援的系統,包括 Android 、 iOS 、 PC ( Windows 8 Ready )、 Mac ,電腦、平板、手機等設備都能使用 Norton 的防護服務,當然實際上 Norton 360 MD 是將先針對不同的平台的防護服務,藉由一個帳號進行最多三款設備(註:台灣目前的授權方式為三款設備)的管控。
包括針對 PC 的 Norton 360 Premier 、針對 Mac 的 Norton Internet Security for Mac ,還有針對 Android 以及 iOS 的 Norton Mobile Security ,三套軟體共同納入 Norton 360 MD 的服務,而這次 Norton 更標榜防護授權即便在服務年限內推出新版本,系統會自動永續升級到消費者停止購買服務為止,消費者不需擔心在產品末期時購買軟體後廠商的後續服務能維持多久的問題。
筆者就以手邊的 PC 、 iPad ( WiFi )與 Android 手機進行安裝, PC 的安裝可透過光碟完成或是自 Norton 網站下載,像筆者電腦沒有安裝光碟機,就選擇自官網下載。而包裝內的 QR Code 是給手持裝置直接透過條碼掃描軟體安裝用的,當然也可直接自手持裝置的線上商店搜尋 Norton Mobile Security 安裝後登入即可。
不過當在 PC 完成 Norton 360 Premier 安裝後,也可直接在主程式左側中選擇"行動裝置控管"的選項,螢幕上也會出現專屬的安裝用條碼;但也許是主程式開發時 iOS 版本還在開發中,故僅有 Android 版本用的條碼,不過仍可在諾頓的網站上叫出 iOS 用的條碼。
電腦安裝完成後,提供的功能包括基本的軟體監控、下載監控、網路,也包括瀏覽器的安全外掛插件,會對網站以及搜尋結果提供安全提示,不過也因此開啟網頁時會有偶發性變慢的情況,而瀏覽器外掛插件也提供網頁用的登入輔助以及分享正在瀏覽中的網頁到社群的功能。
而筆者在 Chrome 下,也發生過分頁畫面忽然一片白或是有畫面出現但無法點選與捲動的情況,尤其臉書以及一些擁有大量圖片的網站發生的比例略高,但只要切到其它分頁再切回來就恢復正常。
因應目前使用社群網站的潛在危機, Norton 360 Premier 甚至在應用程式信預分級的分析功能當中,還會針對電腦使用社群網站的比重進行分析,像筆者的家用電腦使用社群網路的比重就高於平均值。
另外 PC 版本的 Norton 360 Premier 相較 Mac 的版本還提供家長防護管理、系統調校、自動 25GB 線上雲端空間或自選外接備份機制等功能。
Android 方面除了提供瀏覽器網站的安全保護(註:僅支援內建瀏覽器)、系統與 Apps 的掃描以外,也提供備份的功能。不過比較特殊的是 Norton 手機防護還提供多樣防範手機遺失的措施,包括遠端封鎖手機、遠端 Wipe 手機、紀錄手機最後五次定位點以及讀取遺失手機後,讀取拍攝的最後十張照片的功能。此外還加入通話攔截的機能,能夠用以過濾騷擾電話以及垃圾簡訊等。
至於 iPad 方面,受限於蘋果開放給 App 能控管的層級與權限較少, Norton 僅能提供備份以及定位追蹤的功能;由於筆者使用的是僅有 WiFi 版本的 iPad ,所以連定位的功能也無法使用,基本上就只剩下備份聯絡人資料的功能。
上述無論是 Android 或是 iOS 的一些防範手機遺失的防護功能,都可透過 Norton 提供的行動安全管理頁面進行管理,而且好處是由於該系統採用網頁方式,故即便使用手機、平板等,也能透過瀏覽器進行管控。
如果覺得在 iPad 上能提供的服務太少覺得安裝後有些沒意義,反安裝 Mobile Security App 後,也可以從 Norton 的帳號管理頁面當中取消裝置的授權。而 Norton 360 MD 當然如果換了新手機、平板或是電腦,也可以在此將舊設備的授權刪除。
防毒軟體演進至今,已經變成"防護軟體",不光要防止設備免除被病毒、木馬入侵,也還兼具保護設備穩定性以及提供遺失防護等的附加價值, Norton 360 MD 打破目前防護軟體僅能針對單一平台的作法,帶頭提供使用者能夠輕鬆掌控手邊三款設備的新授權模式,相信也會成為接下來此類防護軟體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