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記者會當天跟設計師投野先生聊了一下關於 Sony 這次在 MDR-1 系列的企圖心,也許筆者現在借測的應該會是標準版本的 MDR-1R ;因為標準的 A2DP 藍牙立體聲傳輸技術有其極限,並且透過製碼加上解碼後還要重新擴大,使得過去筆者對藍牙耳機並沒有太大好感。
不過投野先生當天打了包票,他說 MDR-1 的降噪以及藍牙款式也是利用數位校正的方式,讓三者在聽覺的感受盡量一致,也興起筆者最後決定向 Sony 借測的這款搭載藍牙技術的 MDR-1RBT 。
在外型上,雖然三款 MDR-1 的風格大致相同,一樣維持黑色搭配紅圈框體以及銀色支架還有皮革頭帶;不過細部還是有些落差的,尤其藍牙版取消搭配線材的設計,原本標準以及降噪款在耳機框體支架原本為了搭配左耳出線,有個類似逗點的延伸設計,在 MDR-1RBT 則被取消,變成較一般的ㄇ字型支架。
耳機框體也因為增加各種模組,包括藍牙、 NFC 、電池、通話鍵等等,也比標準版 MDR-1R 厚了許多;另外耳機的氣孔開口位置也不同,標準版的 MDR-1R 是開在框體與支架的小圓圈側面地方, MDR-1RBT 的氣孔則是開在框體的大圓上面,開口直接往外透,從側面就可直接看到長條形的氣孔。
控制按鍵方面,左耳後方為開關,框體下方有 microUSB 充電孔以及 3.5mm 的連接孔,當耳機電池耗盡可以利用這個連接孔接上附屬的耳機繼續聆聽;右耳在開關對稱位置則是電話接聽鍵,框體側面由上而下分別是音量、 NFC 開關以及 AVRCP 協定的播放以及選曲鍵,也就是說 MDR-1RBT 與聆聽相關的操作多半可使用右手控制。
翻到耳罩內面,如果很喜歡耳機的動圈單體的人,看到那淺金的 40mm 液晶振膜單體應該會感到非常開心吧?不同於 Sony 當前的監聽用高階耳機 MDR-Z1000 用綿密的黑網遮蓋單體, MDR-1 系列用了比較透的網狀,可以直視這顆傾斜配置的漂亮單體,所以也請記住 MDR-1 系列配戴是有些許方向性的,千萬別學電視看到的 DJ 一樣把耳機橫著壓在耳朵聽。
偏橢圓形的耳罩除了柔軟服貼外,手指往內側一摸,會發現它的耳罩內側是空的,也讓使用者配戴 MDR-1RBT 後,耳罩可以順順的包覆整個耳朵外,也會完整的貼在臉頰上,減少耳機內部聲音外露,提昇聲音的凝聚力。
不得不提的是, Sony 在這款耳機的一些細節也相當重視,仔細看支架後方的位置,會留意到鍍鉻支架後方貼著一片小小的橡膠墊片, MDR-1R 只貼了右耳,而 1RBT 則左右邊都有,由於 1RBT 左側的橡膠墊片還印著藍牙標誌,一開始筆者誤以為是為了天線,但這個橡膠墊片真正的意義是將耳罩打平呈現收納狀態時,避免兩邊支架直接互敲而掉漆用的。
收納袋部份其實也很微妙,一開始的時候就知道除了降噪版本的 MDR-1RNC 是硬殼收納盒之外, MDR-1R 以及 MDR-1RBT 都是採用尼龍布套,這個布套內部有個小小的收納空間,可用來收納多媒體播放器或是線材;但 MDR-1R 以及 MDR-1RBT 的收納袋其實是有小小的不同的,就是紅色的標籤兩者是縫在相反方向。
線材部份,雖然 MDR-1RBT 與其他兩款姊妹的線材外觀上看起來都是採用鋸齒狀的線材,不過光是粗細就不一樣,與 MDR-1R 的線材擺在一起直徑明顯小了一圈;由於與框體的連接部份設計不同, MDR-1RBT 的線材的連接頭外觀看起來也比較一般,不像降噪跟標準版的連接頭外型比較好看,當然也是會造成些許差異的,聆聽品質部份會提到。
配戴感方面,雖然比起 MDR-1R 重了將近一些,但仍不到 300 克,比起不少有線耳機還輕巧,加上舒適的耳罩以及柔軟的皮革頭墊,在無線耳機當中配戴感是相當舒適的;不過由於採用封閉設計以及皮革耳罩,悶熱感還是較難避免的。
MDR-1RBT 也可說是發揮 Sony 集團整合的產品,雖然不是業界第一款,不過也是 Sony 第一款內建 NFC 晶片的藍牙耳機,剛好搭配 Sony Mobile 近期幾乎將 NFC 普及到旗下產品的政策,只要把右耳後方開關打開,就可利用 NFC 與搭載 NFC 的手機或是平板進行快速配對。
一般來說 MDR-1RBT 的電池續航力帳面上可達 30 小時,筆者個人曾累積使用超過 20 小時以上未充電 ,照這情況看來一般應該會是播放設備先沒電吧。至於沒電了或是充電狀態下就可以接上附屬的線材以有線方式聆聽,但無法一邊使用藍牙一邊充電。
筆者使用的過程有發現一個現象,就是當聽到某首歌一直斷斷續續,那並非是藍牙受到干擾,因為只要換下一首就會正常,筆者推斷是受到藍牙製碼與解碼過程中,有一方無法換算資訊導致聲音不正常,與 MDR-1RBT 的藍牙傳輸能力無關,傳輸距離在個人套房內不成問題,不過隔一道水泥牆就會真的因為藍牙穿透力而斷斷續續了。
不過由於 MDR-1RBT 的氣孔比起一般高階封閉耳機更大,雖然 MDR-1RBT 不會有明顯的漏音,但卻很容易接收到環境音的干擾,好在框體本身仍是封閉設計,聲音的凝聚情況不錯,即便較一般封閉耳機容易聽到外界聲音,但仍可清楚的聽到音樂。
聽感方面, MDR-1RBT 仍使用與標準版 MDR-1R 同規格的 40mm 單體,可發出 4~80kHz 的響頻,比起監聽耳機 MDR-Z1000 的數據毫不遜色,然而基於藍牙 A2DP 協定之故,實際響頻被限制在 20~20KHz ;由於使用藍牙的關係,阻抗與靈敏度並未特別標出,但推測接上線材後,由於內部有電路板等組件,會比普通版本組抗略高。
當初投野先生就有提到, MDR-1RBT 是針對現代流行音樂錄音,尤其是英式電音舞曲常常使用到的次低頻領域進行強化,官方公佈與 MDR-Z1000 的響頻圖對照下, 低頻的表現更為明顯,甚至下潛的能力也更高,當初聽過 MDR-1R 時,就發現低頻的表現比改過電視用訊號線的 MDR-Z1000 更沉,高音也不遜色。
而藍牙版本的 MDR-1RBT 呢?基本上音色表現保留 MDR-1R 多半的風格;包括顯著的低頻,尤其是越近期的錄音低頻的質感表達能力越明顯,空間感比多數封閉耳機還大,人聲在某些情況下會比標準版本還凝聚,高音的延伸感也有普通版的風格,同樣也有著聆聽交響樂樂器表現的真實度也不夠。
而讓 MDR-1RBT 能夠達到與有線版本如此類似的相似度,也是拜內建的 DSSE 音質處理器以及 S Matser 數位放大技術所賜。 DSSE 重新演算來自裝置端發送的藍牙音效,盡可能補正因為 A2DP 耗損的音質,並且利用針對 MDR-1RBT 的單體最佳化的 S Master 進行音效擴大,達成聲音風格的一致性。
不過這 MDR-1RBT 畢竟是數位聲學,透過演算的方式達到聽感上的相近,當標準版本的 MDR-1R 搭配驅動力略佳的訊源,例如 Sony 的錄音筆 M10 、 D50 或是如 Walkman Z1000 以及 F800 等, MDR-1RBT 的顯然僅有有線版本約 8 成左右實力的狀況就相當明顯。
此外筆者也交叉嘗試與友人購買的 MDR-1R 交換線材聆聽, MDR-1RBT 的線材表現明顯劣於一般的版本,而即便 MDR-1RBT 換上標準版的線,由於連接孔材質以及內部電路版的影響,聲音也明顯較為晦暗,也就是說 MDR-1RBT 就能力方面比起普通版本就已經先天不良。
但 MDR-1RBT 採用藍牙也並非沒有優勢,由於藍牙無線技術等同在傳遞的過程與聲音的放大過程都是處於可受控制的環境:傳遞不靠線材走無線傳輸,聲音放大不透過播放裝置而是耳機內建 S-Master ,所以前端的好壞只有藍牙晶片的穩定性以及機器本身對於音樂檔案的編碼處理能力而已,無論是 5,000 元的 Android 手機或是兩萬元的高階播放機都是一”聽”同仁。
不過也不要誤以為 MDR-1RBT 的聲音表現很一般,若是播放錄音品質較差或是壓縮太嚴重的音樂檔案,尤其是一些線上串流音樂, MDR-1RBT 還是可以把先天不良的音樂的品質呈現出來的,當然不光是檔案品質,也要留意原始的錄音品質是否就不太理想。
撇開音質不說, MDR-1RBT 還可以靠著右手進行調整音量、上下選曲、暫停播放等等,加上又不用受到線材的束縛,光就便利性區別,也是與有線版本難以達到的優勢。
但由於採用藍牙的原因, MDR-1RBT 不適合用於玩遊戲,尤其是用來進行一些對於聲音的瞬間表現很重視的遊戲,例如需要抓節拍的音樂遊戲,這不是因為 MDR-1RBT 空間感不好,而是由於無線傳輸以及音效演算的延遲,像筆者的朋友拿去連接 PS VITA 玩初音 Project Diva 就感受到將近一秒的傳輸落差。
若單純以聲計價, MDR-1RBT 的素質是很難比 MDR-1R 還優秀的,但是能夠無視前端的驅動狀況以及音色表現,並且不受於線的束縛, MDR-1RBT 仍是有無可取代的價值的;筆者認為, SONY 的 MDR-1 家族並非追求頂級的音質表現,而是考慮到當下聆聽者的訊源形式以及音樂類型對症下藥的一個隨身耳機系列。
6 則回應
您好,那請問一下是否有聽過bose Ae2w藍牙耳機呢?
最近在比較這兩隻耳機還頗猶豫的, 但是都找不到有相關的比較文
你好!我也打算準備入手Sony MDR-1RBT
我也是打算用作PS VITA 和手機的,請問用有線的也會有傳輸落差嗎?
還有電腦上也能用無線嗎? 機身有麥克風嗎?能調音量嗎?
你好!我也打算準備入手Sony MDR-1RBT
我也是打算用作PS VITA 和手機的,請問用有線的也會有傳輸落差嗎?
還有電腦上也能用無線嗎? 機身有麥克風嗎?能調音量嗎?
您好 根據上次跟朋友借玩 Vita 以藍牙連接的經驗不是很建議呦,由於 1RBT 可能音效經過重新處理,速度會稍微慢一點點,一般 RPG 可能不明顯,但朋友玩初音音樂遊戲會跟不上節拍。
如果您電腦有藍牙當然也可以使用無線模式,這隻耳機本身就是針對手機搭配藍牙設計,故上面有接聽鍵與通話麥克風,也能透過 AVRCP 控制音量跟選曲,但有線模式就無法通話與控制音量
看到這篇,剛好來問一下,不知道作者對 Zik 這隻 BT 耳機有沒有研究?
小弟因為工作的需要,要一直配戴耳機,但又不希望有線材的影響,
所以只考慮 BT 耳機,目前就是 Zik 跟 MDR-1RBT 在考慮,
想說也許可以聽聽別人的意見....
價錢方面就好像是差不了多少了...
看到這篇,剛好來問一下,不知道作者對 Zik 這隻 BT 耳機有沒有研究?
小弟因為工作的需要,要一直配戴耳機,但又不希望有線材的影響,
所以只考慮 BT 耳機,目前就是 Zik 跟 MDR-1RBT 在考慮,
想說也許可以聽聽別人的意見....
價錢方面就好像是差不了多少了...
問我可能不太準確啦,畢竟筆者本身接觸的耳機廠商不多,很多耳機都是由一群認識的耳機愛好朋友提供的, Zik 這款筆者朋友沒有人收(因為認識的這一群基本上不太碰藍牙耳機),不過根據一位朋友聽過的感想是,就音質方面表現比較一般,畢竟是加入降噪設計,對音質的耗損較為嚴重,重量也略重些,但手勢觸控酷炫十足,外界音的干擾也比 MDR1 少一些。
小小意見僅供參考嚕...據說 Zik 好像還是能找到百貨公司還是高級書店的專櫃可以試聽的
哈!很感謝了!
我有找到可以試聽的廠商,但是 MDR-1RBT 還沒有的試聽,所以想說問看看有沒有人剛好兩隻都聽過。
我自己試聽 Zik 的感覺是,聲音比較不清脆,像是一些重的鼓聲,就有一種....
好像力量沒使出來的感覺,聽起來有點悶悶的。
而且戴起來沒有 MDR-1R 舒適。
至於觸控方面嘛....這方面其實我也是還好,畢竟我就讓音樂一直放就好了,也不算會常帶出門。
主要還是因為我不是耳機的發燒友,只是個人喜歡用大耳罩式的 BT 耳機,
所以想說問問對耳機有研究的朋友們,對這幾隻耳機的評價,也做為自己選購的參考。
像我自己現在用的就是 Philips 的 SHB 9000,音質還 OK ,但聽久了耳朵會痛....
而且,這隻好像很少見?應該跟台灣買不到有關吧...
看到這篇,剛好來問一下,不知道作者對 Zik 這隻 BT 耳機有沒有研究?
小弟因為工作的需要,要一直配戴耳機,但又不希望有線材的影響,
所以只考慮 BT 耳機,目前就是 Zik 跟 MDR-1RBT 在考慮,
想說也許可以聽聽別人的意見....
價錢方面就好像是差不了多少了...
問我可能不太準確啦,畢竟筆者本身接觸的耳機廠商不多,很多耳機都是由一群認識的耳機愛好朋友提供的, Zik 這款筆者朋友沒有人收(因為認識的這一群基本上不太碰藍牙耳機),不過根據一位朋友聽過的感想是,就音質方面表現比較一般,畢竟是加入降噪設計,對音質的耗損較為嚴重,重量也略重些,但手勢觸控酷炫十足,外界音的干擾也比 MDR1 少一些。
小小意見僅供參考嚕...據說 Zik 好像還是能找到百貨公司還是高級書店的專櫃可以試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