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大學開發出一種特殊技術,用於太陽能電池上,可以將以往大約20%的低轉換效率一次提升最高至70%。此研究已發表在英國科學雜誌Nature Photonics上。
太陽能電池是人類次世代新能源開發目標之一,以最普及的矽太陽能電池來說,大多數難以突破轉換效率超過30%的困境,以致於無法使用普及化。太陽光有各種波長,但是並非所有波長的射線能量都能轉化為電能,在頻率達到或超越可產生光電效應的閾值時才能產生電流。
日本京大野田進教授開發出的特殊半導體材料約厚6.8奈米,可以 「過濾」出特定波長,應用於太陽能電池上可使能量轉換效率達40%最高可達70%,朝更商業化的目標前進。
↓↓↓↓↓↓加入癮科技粉絲團,有更多歡樂有趣的科技新聞↓↓↓↓↓↓
6 則回應
這是不是當年構想的
使用螢光劑把光都變為紅光及紅外線一併發電了
是不是螢光劑的發光方向問題解決了?
註︰
-->紅-->紅-->紅-->紅-->紅-->紅-->紅
-->橙-->紅-->紅-->紅-->紅-->紅-->紅
-->黃-->橙-->紅-->紅-->紅-->紅-->紅
-->綠-->黃-->橙-->紅-->紅-->紅-->紅
-->藍-->綠-->黃-->橙-->紅-->紅-->紅
-->靛-->藍-->綠-->黃-->橙-->紅-->紅
-->紫-->靛-->藍-->綠-->黃-->橙-->紅
請問,為什麼過濾後反而可以得到比較高的發電效率呢?是指藉由這塊過濾板可以將不同波長的光分給對應的太陽能板來處理,從而達到70%的效率嗎?
我覺得很懷疑.....
我覺得很懷疑.....
我在想如果作成類似螢光材料,把其他波長的光線轉成可發電波長...可是他又說是過濾|||
70%是好事一件阿
若能發展成家用的真的很棒
只是發出來的電 到底要怎有效率的儲存呢.....
這個消息真是讓人感到欣慰。
如果能提升轉換效率,進一步再降低生產成本,這樣家家戶戶都可以有乾淨不污染的能源可以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