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 2012 : 威盛攤位出現的 DIY 版 3D 印表機

2012.06.06 01:08AM
是基於 WiGig 規範, USB-IF 發表 MA-USB 無線傳輸規範這篇文章的首圖

 

3D 印表機應該算是最近相當火熱的話題吧,不過採購大型的 3D 印表機恐怕不是很便宜,而在 VIA 的攤位上,由 Arduino 帝凱科技展示一套利用 VIA VE-900 ITX 主機板,基於 Open Source 軟體像是 Android 或是 Ubuntu (會場展示機是基於 Ubuntu ),並且發揮一些 DIY 的精神所打造出來的一套 3D 印表機系統。

帝凱科技的專案經理劉士達先生是藝術相關學系出身,但他又具備資工系博士的基礎,他提到過去藝術創造人才不見得也懂這些電子與工業相關技術,而帝凱科技這次展示的 3D 印表機主要在改善 UI ,提供一個直覺性的觸控操作方式,讓藝術創作者可以輕易將他的設計作品的進行 3D 列印,而且建立在價格合理的 VIA ITX 硬體,提供平價的 3D 印表機方案。

跳轉有一兩張這台機器跟它所 3D 列印出的作品照片。

6178c24dfa585c4e1ecad5d5b82f4ec9

這是機器中央進行 3D 列印的結構部份。

2739668a00b775acdd0761f1bec0fdaf

雖然螢幕戴綠帽小綠人帽,不過會場展示機系統是基於 Ubuntu 。

49fc4a55cab4e2a3f23d9d42c01f20e0

這是 3D 列印出來的東西,被砍頭的 Android 娃娃斷面好像排骨湯的被吃完肉的大骨...

↓↓↓↓↓↓加入癮科技粉絲團,有更多歡樂有趣的科技新聞↓↓↓↓↓↓

 

2 則回應

  •  按照上面的照片看來,這台的設計與MAKERBOT的設計類似(CUPCAKE的放大版),屬於熱擠出式的立體列印方式。這種方式與其他的方式比較下的優點是結構相對簡單,組裝設計難度較低,列印速度OK(在有點慢VS.非常慢之間比較的話),材料取得容易,材料損耗較少。缺點是解析度取決於擠出口徑,溫度控制及材料氣泡(因溫濕度造成材料變質)的問題。有興趣玩的人可以在網路上訂到類似設計的組裝套件。就我自己組裝的經驗是手腳不太慢的話大約四小時左右,會花比較多的時間反而是在組裝後校正溫度及擠出速度調整,以及累積立體模型製模設計的經驗(這種列印設計需要在一開始就將上下層的支撐物就設計進去)。

    2012-06-06
  •  好想要(大愛心

    201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