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 2012: Intel 將 Thunderbolt 技術投入 Windows 平台

2012.06.04 02:50PM
是鴻海可能在美國本土設立自動化生產基地這篇文章的首圖

 繼先前華碩、華擎接連公佈搭載 Thunderbolt 技術的主機板後, Intel 在 Computex 前一天宣佈全力將 Thunderbolt 技術投入 Windows PC 平台,會場中展出包括主機板、筆電、 AIO 、 儲存設備、轉接 HUB 、線材等。

Intel 自 2007 年開始投入 Thunderbolt 的基礎技術" Lightpeak ",當時採用的是光通訊的純數據傳輸技術,而到 2011 年正式與蘋果電腦合作,推出以電通訊並混合影像與數據傳輸的 Thunderbolt 介面,透過一顆第三方晶片將 PCIe 與 DisplayPort 訊號混合後輸出,在插槽呈現上採用 DisplayPort 介面。

跳轉繼續:

51b74cd2df39cd874bd516fbad49d11e

自今年開始, Thunderbolt 將會大量投入 PC 產品,並且囊括傳統 PC 、 筆電等,而且今年 Thunderbolt 晶片進入第二世代,成本也相較第一世代更低。

Thunderbolt 的優點包括簡化機器的 I/O ,並且利用串接的特性能夠以單一介面串接大量產品,並能提供 10W 的電力,對消費者而言也只要把設備接上去以後就能使用,另外提供高達 10Gbps 的傳輸速度,能夠加速高品質檔案的傳輸效率。

此外, Intel 提供廠商完整且嚴謹的測試方案,確保消費者所購買的 Thunderbolt 的產品傳輸速度、供電穩定性等品質保證,讓消費者所購買的 Thunderbolt 產品不會有不好的使用體驗。

↓↓↓↓↓↓加入癮科技粉絲團,有更多歡樂有趣的科技新聞↓↓↓↓↓↓

 

 

4 則回應

  • 早就說過Thunderbolt是未來連接介面的標準。

    還在堅持USB 3.0的人,為什麼要用一個會佔用CPU資源、傳輸速度及供電都不及Thunderbolt的爛東西?

    難到是因為比較便宜?

    2012-06-05
  •  MacBook Pro上沒有USB3.0。何來用爽爽?

    另外Thunderbolt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只接"一條線。

    從頭串到尾。乾淨。

    --

    等待Firewire 400 轉接頭和外接獨立顯示卡的人路過。

    2012-06-04
  • 問題是, 你要用他接什麼? USB30就已經爽爽用了啊?

    成本很高, 連線都要特別買.

    除非Apple推出iTV, 只能用這個. 不然真不知道它的利基在哪裡. 

    2012-06-04
  •  Thunderbolt還蠻有一統規格的企圖,周邊排排站也蠻壯觀的。不過台灣現在市面上可以找的到的應該還是個位數吧。除了去年最先推出的Promise的陣列櫃、去年底推出的LaCie,再來就是今年加入戰局的Seagate和LaCie,其中我對Seagate的TBT底座還蠻感興趣的,可惜他GoFlex那一款底座只有單個TBT連接埠,這樣在MacBook Pro上,就沒辦法在用TBT/miniDP來外接螢幕了,而且購入成本也不低,轉接座三千多、線材另購一千五,就要四千多才買的到,還不含硬碟。我的MBP是外接螢幕用,兼任桌機,每次要當NB用的時候就要拔一堆線,先前有想過Belkin那款TBT dock,這樣網路線、FW800、USB都可以透過TBT轉,每次只用差一條TBT線就好了,不過似乎還沒出貨,而且預估售價也要破萬。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又不便宜(3萬)。總之樂見Thunderbolt普及啦,導入PC市場後應該有機會可以打開更多市場,也希望開始有第三方線材廠加入,線材也可以便宜一點囉。

    201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