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8 Release Preview剛推出,代表距離正式推出時間不遠,各廠商亦準備就緒。在業界一遍認為Windows 8將會為電腦及平板會帶來新的景象同時,著名的專欄作家John C. Dvorak則有別的看法,認為會為Microsoft帶來災難。
有一定電腦資歷的用家相信不會對John C. Dvorak感到陌生,曾於不同的電腦雜誌如PC Magazine內撰寫多年專欄,對電腦界的一舉一動均有獨特見解。今次John C. Dvorak認為,Windows 8實用性不強,並且令人煩惱,更會令大家有個疑問,為什麼會是這樣?
他表示Windows 8與過往的Windows在操作上有很大出入,作為一個生產力的平台絕對令用家及企業無法容忍。絕大多數應用不能按比例縮放,佔據整個屏幕,並希望你轉用 Metro介面,認問使用大屏幕如27吋LCD的用家又怎會接受得到?John C. Dvorak亦表示Windows 8將會令Microsoft遇到前所未有的災難,就像Intel另一失敗產品Itanium般一樣。
其實Windows 8的推出重點放在平板上,但能否成功仍然是未知之數,如果放到Desktop上使用的確並不吸引。不知道大家又有什麼看法?你又會否升級至Windows 8呢?
來源:Unwire.HK / MarketWatch
↓↓↓↓↓↓加入癮科技粉絲團,有更多歡樂有趣的科技新聞↓↓↓↓↓↓
17 則回應
Microsoft再不支持觸控,就真的要軟了。。不管你支持或反對,觸控時代已經來臨,無法倒退。我們這一代習慣了鍵盤+鼠標的操作方式,或許到下一代只習慣觸控+鍵盤底座的操作習慣了。。。
台灣很多公司目前還是有很高的比例使用XP,甚至WIN 2000(因為許多客制軟體的支援),比較新的公司最近才升級WIN 7,對於WIN 8來說,消費者應該自己會選擇需求的軟體。
其實桌面與行動裝置,前人已經做得好好的,大家看看水果的做法,還不是將桌面系統與行動裝置的系統完全分開?
真的要說,只能說 M$ 在減少開發所需的資源,並賭一賭這改變不會令桌面用家都投向別的陣型,又或者說,他們已經在賭桌面用家已沒有其他平台可以選擇……
task bar、menu bar,這些是桌面工作機行之有效的方式,亦可以讓系統使用的資源大幅降低。我真的不明白,MetroUI 與 Aero 介面相比,為甚麼 MetroUI 會較節省資源了……
另外,WinXP 升級為 Vista 時,因為硬件需求大幅調高而令許多用家對今日的 Win 7 仍然卻步,我真的看不到這些用家會在 Win 8 進行升級,更甚者我相信會如當年一樣,用家紛紛自行重灌 WinXP 到新買回來的電腦上。
所以,Win 8 會成為災難嗎?也不是沒可能。只是災情會如 Vista 那樣輕微,還是如 WinME 時那麼慘重而矣……(相信曾用過這兩代 Windows 的用家都會明白……)
每次都是MS替我們決定
以前說Aero半透明好看,我們只能認了
現在又說Aero半透明不方便,我們也只能接受
Windows 對電腦使用者來說,需要的是它「穩定便利的桌面」來提升「辦公、作業效率」,這點來講,Windows 8 為了迎合「觸控介面」的方便性,確實降低了「桌面(滑鼠)」的操作便利。
所以不能說沒有災難的可能性,主要在於使用群的不適應。後 PC 時代,慣用 Widnows 的族群,電腦買來是為了平板嗎?剛好相反,Windows 簡直是後 PC 時代的唯一寄託,如果連 Windows 都不 Windows 了,會有某族群受衝擊,龜在 Windows 7 甚至 Windows XP 而切心[1] Windows 8 的不便(對這族群來說是不便)。
其實 Ubuntu 的 Unity 就讓已經讓電腦工作者幹聲連連了!Windows 的 Metro 會不會讓電腦操作者哀鴻遍野?這就是預想的災情。
但「個人電腦」式微,未來「行動電腦」才是大眾消費市場的主流[2],因此電腦主要不是買來工作用的裝置,而是結合日用生活的通訊裝置,所以明知會是一場災難,Microsoft 也不得不追在 iOS 和 Android 後頭進入這塊市場,否則不只是 Microsoft 的災難,而是 Microsoft 的末日。
台灣三大電腦品牌[3],主要還是仰賴 Microsoft 的作業系統來獲得歐美電腦消費者的青睞。Windows 8 的成功與否,對台灣品牌的影響還蠻大的。所以面對這場災難,我決定起身 賑災,就算很難用,也要撐一下製造 ASUS WIN8 裝置很好用之類的假象,為維繫台灣電腦品牌的價值盡一份力 --
「聖光啊!你有看到那個敵人嗎?」說完隨即衝鋒陷陣跑去當肉盾了,暗三的聖堂武士雖然很會嘴砲,但蠻好用的。
[1] 台語。
[2] 未來尖端技術將持續詮釋行動電腦,平板電腦只是其中一個里程碑,所以論及未來改用行動電腦一詞。但現在來講行動電腦很不適切,湊著用。
[3] 純粹只是聽起來比較順口,其實我不知道哪三大。
重複發文了......
Unity跟iBUS真的是Ubuntu的黑歷史......
我灌好第一件事就是把gnome灌回來、然後再灌gcin......
但是這畢竟是Linux各自表率造就的問題,Win下沒有那些驅動的bug。剩下的就看使用者買不買單了:P
認為要從一堆東西裡面找出小畫家這動作比 Metro 還慢,我覺得不是你沒用過 Aero 就是你沒用熟 Aero。
WinKey -> 直接輸入「小畫家」
結束。對於 SBCS 語系的國家更快,連輸入法都不用切換。例如英文,
Winkey -> Paint
就出現了。
我稍微用了一下 W8 的 Metro,我能認同專欄作家所謂的把 Windows 當作生產力平台的地方,會覺得 Metro 不好用。Aero 歷經 Vista 的各方意見,在 W7 時代變成很好用的東西。而如今感覺為了能跟平板結合而出現的 Metro,卻忽略了大多數 PC 都還不是觸控(也不會想整天工作的時候都在觸控?)裝置。
認為要從一堆東西裡面找出小畫家這動作比 Metro 還慢,我覺得不是你沒用過 Aero 就是你沒用熟 Aero。
WinKey -> 直接輸入「小畫家」
結束。對於 SBCS 語系的國家更快,連輸入法都不用切換。例如英文,
Winkey -> Paint
就出現了。
我稍微用了一下 W8 的 Metro,我能認同專欄作家所謂的把 Windows 當作生產力平台的地方,會覺得 Metro 不好用。Aero 歷經 Vista 的各方意見,在 W7 時代變成很好用的東西。而如今感覺為了能跟平板結合而出現的 Metro,卻忽略了大多數 PC 都還不是觸控(也不會想整天工作的時候都在觸控?)裝置。
在Win8下,方法也是一樣的啊
WinKey+Q 輸入 paint 就收工了(也可以 WinKey 輸入 paint)
別說因為快捷鍵改變讓電腦變得很複雜,多數的用戶可能連快捷鍵怎麼用都不知道...
認為要從一堆東西裡面找出小畫家這動作比 Metro 還慢,我覺得不是你沒用過 Aero 就是你沒用熟 Aero。
WinKey -> 直接輸入「小畫家」
結束。對於 SBCS 語系的國家更快,連輸入法都不用切換。例如英文,
Winkey -> Paint
就出現了。
我稍微用了一下 W8 的 Metro,我能認同專欄作家所謂的把 Windows 當作生產力平台的地方,會覺得 Metro 不好用。Aero 歷經 Vista 的各方意見,在 W7 時代變成很好用的東西。而如今感覺為了能跟平板結合而出現的 Metro,卻忽略了大多數 PC 都還不是觸控(也不會想整天工作的時候都在觸控?)裝置。
Aero 找軟體的特性,在 Linux 的 Gnome 3 與 Unity 也有,而且用法一樣……唔,我不知道是哪個先啦,總之都有 XD
其實他的介面或許對於平板有好用些,但是對於滑鼠沒有比較好吧
用了RP版的感想:開始選單變成全螢幕了...這是哪招啊,vista/7 因為覺得之前 xp 的選單階層太多會佔畫面才改成 vista/7 的方式,win8 卻又來個全螢幕開始選單是怎樣,我只不過要開個小畫家竟然要切換整個螢幕...
Xbox也早就換為使用Metro介面,也沒有太差的評價,甚至整體服務打進美國的家庭(媒體使用率)
WP7系統扣除銷量跟APP,也是好評不斷
Siri S Vioce齊表示...WP7...我覺得PC部分要對滾輪跟滑鼠最佳化,不要說有些App滾輪之前不能滾...
Metro介面也不會比以前的視窗介面難點,我反而覺得這樣比較以前的視窗介面太瑣碎,Tiles那麼大一塊怎麼會難點?只是要適應新的Metro UI而且是橫向的;畫面切換也比從前更快,整個滑又順的
如果是開啟舊視窗程式的話,基本上思維上來說是一樣的,可是我覺得更好點。
以小畫家為例
Win7>Start>所有程式>所有應用程式>找出小畫家
Win8>Start>空白處右鍵>所有程式>往右找出小畫家的Tile
如果釘選在開始可以更快,也可以釘選在開始工作列
網路LAG 多發
網路LAG 多發
十分認同,MERTO界面對滑鼠與大螢幕其實不是那麼友善(在小螢幕就表現不錯)
整體操作介面大翻修快捷鍵也不大一樣,適應過程比XP轉VISTA難上很多(其實XP轉VISTA根本沒啥銜接問題)
這位老兄是老人的代表... 那回去用MS-DOS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