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家電視品牌中,LG 向來有不錯的市場接受度,除了使用 IPS 面板的特色之外,更重要的優勢就是一直以來的低價策略了,不過價格低並不代表必須犧牲品質,不然消費者也不會繼續買單了。今年 LG 的 3D 智慧型電視《LG CINEMA SCREEN 系列》,外觀以超薄邊框的漂亮設計抓住主流趨勢,並利用各種運算技術讓 3D 影像可以更貼近生活需求,以下針對今年旗艦機款 LM9600 來個簡單的動手玩,分別從『外觀週邊』、『3D和介面』、『多媒體分享』和『網路應用』四個大方向來看。
【外觀與遙控】
CINEMA SCREEN 系列的外表幾乎是沒得挑剔的俐落有型,霧面髮絲紋的金屬極薄邊框,從正面望過去只有一條細細的銀色框架圈住螢幕,唯一的裝飾只有下方的 LG 標誌,設計地非常簡潔俐落,也得了 2012 年德國紅點設計獎,算得上是實至名歸。
電視框的側邊有淡淡的髮絲紋,邊角採圓滑設計,四邊一氣呵成沒有接縫,視覺上看起來很舒服。
底座是 L 型架,看起來好像很不穩,不過跟其他牌子相比,它反而算穩的了,但如果可以,還是希望 LG 可以針對這部份在下一代做改進,用起來才會比較安心。
電視的紅外線接收處在右下方,要仔細看才找得到,但不影響平常用遙控器的動作。
操控鍵在機身背面,按鍵做得蠻顯眼的,如果真的有需要可以很快地找到它們。
LG 的 3D 電視有個有趣的東西,叫做《Magic Remote動感遙控器》,使用方法跟 Wii Remote 差不多,都是用比劃的方式對電視下達指令,用起來很有新鮮感,也比傳統遙控器來得方便不少。
Magic Remote 的外型上窄下寬,是頗方便手握的造型。
今年的動感搖控器中間新增了一顆滾輪,除了上網時可以模擬滑鼠滾輪使用之外,在調整電視設定的時候也能代替方向鍵來用,還兼具快速轉台的作用,反應很靈敏,是非常實用的裝置。除了滾動之外,按下滾輪還會出現手勢操作的說明介面,頗為物盡其用,或許下一代可以考慮新增支援左右向撥動,用起來會更順手喔!
雖說 Magic Remote 很好握,但是按鍵配置的範圍其實有點偏廣,想要維持同一個握持位置就完成所有操作是不大可能的,除非你的大拇哥很長很長。由於動感遙控器講求簡化操作,上頭的功能鍵以及配置方位應該都經過測試挑選,不過實際使用後發覺右上角的 HOME 鍵幾乎沒動過,相對來說沒有單獨出來的設定鍵卻常常在使用上確造成不便,除此之外 Magic Remote 可說是非常成功的設計!
【3D 與介面設定】
就像所有的智慧型電視一樣,初次開機時都需要經過簡單設定,包括配對遙控器、設定網路和掃描電視頻道等,為了能夠完整享受到電視的方便功能,這邊還是建議別怕麻煩,照著指示好好地走完程序囉。
所有關於電視的設定都可以在「選單」中找到,剛開始與新電視的甜蜜期中常常需要叫出它來調整數值,這也是為什麼剛剛會說 Magic Remote 上需要有快速開啟選單的按鍵了。
CINEMA SCREEN 系列的 3D 影像使用範圍很廣泛,從一般電視頻道、影片DVD、玩遊戲機到上網瀏覽都可以把平面影像透過運算轉換成為立體影像,跟 3D 相關的所有設定都集中在「影像」的「3D 設定」裡頭(包括 3D 音效也是),頗方便的。
LG 採用的3D顯示為偏光式技術,對於消費者來說最直接影響的部份應該就在於眼鏡的售價,偏光式 3D 眼鏡價格較親切,以 LG 來說,基本款 3D 眼鏡(右邊黑色那副)售價為 NT149元,幫家人一人買一隻也不大會心痛,如果你不是很介意偏光 3D 的原生缺陷(影像解析度減半、顯示視角限制),那應該會用得很開心。
開啟 3D 顯示的時候,CINEMA SCREEN 會針對訊號源自動切換適合的 3D 顯示方式,一般來說,這個選單只有在你的訊號源為 3D 的時候才比較派得上用場,當訊號源只是普通 2D,那就直接選擇《2D→3D》電視就會自動計算轉換了。如果覺得自動轉換後的效果不足,也可以進到 3D 設定裡頭進一步手動調整。
用 HDMI 外接筆電+硬轉 3D 模式,雖然 3D 不是拿來這樣玩的,可是還是忍不住手癢~
將星海轉成 3D 會有些微的效果,不過據同事們說差別其實不大,相較之下玩快打旋風就比較明顯,不過因為系統判定計算的關係,它的立體表現當然不會令人驚豔到哪去,真的想物盡其用的話還是乖乖走正規途徑,去買專門的播放器+真正的 3D 藍光訊源來享受吧。
LG CINEMA 3D 電視有個有趣的《Dual Play雙人對打》功能,配合 3D 眼鏡的左右眼畫面特性,讓原本只有一半視窗的遊戲也可以分別用全螢幕觀看,是專門用來玩分割畫面的遊戲。
《Dual Play模式》需要搭配專屬的 3D 眼鏡使用,雖然這副眼鏡只能在 Dual Play 模式下使用,而且還是選購配件,不過幸好一隻也頗便宜,只要台幣 299 就有,這應該是偏光式 3D 最令人欣慰的優點吧。
這邊我們用了《真.三國無雙》來測試,雖然真的可以將畫面變成全螢幕,不過地圖視野卻沒有跟著變寬廣,而是將遊戲畫面直接往上/往下延伸拉長,所以螢幕上的地圖會變成長方形,而帥氣的戰將們則各個變成橢圓長臉。除了變形之外,遊戲畫面的顯示範圍也有偏移,從右下角的 K.O. COUNT 位置就可以發現,預期來說它們應該要重疊,但是玩家 A 的畫面會略往上偏、相對來說玩家 B 的畫面就偏往下,整個呈現有點小悲劇的狀態,只能說這個模式可能不適合用來玩上下分割的遊戲,或許只適合像宣傳廣告上那樣用在左右分割的遊戲吧。
【媒體分享】
多媒體裝置的整合應用是智慧型電視的訴求主軸之一,透過 WiFi 或者 DLNA 等無線訊號讓智慧型手機、平板、筆記型電腦以及播放器可以將檔案傳到電視上。LG CINEMA 3D 內建三種主要的相關應用程式《SmartShare》、《媒體連結》和《SimpleLink》,各有不同的使用場景。
《SmartShare》應該是當中最常會被使用到的程式,你可以將它想像成一個統整式的媒體播放清單,分成視訊、相片、音樂和電視錄影這四個資料夾 (介面左邊),檔案源頭則來自目前和電視有連線的裝置(介面右邊),當你從資料夾中開啟某個檔案之後,程式才會去該裝置讀取檔案來播放,一旦裝置脫離連線狀態,就不會有任何紀錄或存檔。
由於它只是單純的資料夾模式,如果同時間連接的裝置很多,點進去常常後會看到一大堆排排站的檔案,想要從中找到某個特定檔案可能會需要花點時間,這時可以改成從“連結的裝置”清單去找檔案,舉凡透過 USB、HDMI 或者 WiFi Direct 所連結的裝置都會顯示在這邊,要找檔案會比較容易。
透過 USB 連接,iPhone 手機也可以順利讀取,不過僅能瀏覽照片,錄製的影片它就無法辨識播放了。
Android 手機也能用 USB 連接讀取,但如果想透過無線方式連接智慧型手機與電視,則必須滿足它要求的條件,雖然說這其實是品牌垂直整合的常見作法,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總還是希望能有更方便親切的做法了。
《媒體連結》
如果要將筆記型電腦和電視連線,除了有線的 HDMI、D-SUB 之外,也可以透過《媒體連結》來無線分享。LG 的《媒體連結》是透過 Plex 這套播放軟體來驅動,可事先到 LG 官網去下載。開啟媒體連結後,電視會自動搜尋同一個網路裡頭的裝置並自動連結,電視就會把位於 Plex 伺服器上的檔案連結路徑顯示出來。
Plex 會自動在網路上搜尋專輯資訊。
Plex 並不會自動和電腦裡的媒體櫃同步,得先用手動方式將檔案上傳到 Plex 的伺服器變成路徑連結,所以檔案還是在電腦裡。媒體連結支援照片、音樂和影片檔播放,甚至也可以將影片硬轉成 3D 模式播放,只不過這樣非常吃資源,尤其在播 HD 影片時,會整個卡到讓你想直接關電視,所以沒事還是別這樣玩得好。
《SimpleLink》
透過這個程式可以直接用電視遙控器來控制週邊播放裝置,例如支援 SimpleLink 的 LG 家庭劇院設備,透過 SimpleLink 控制的裝置們也同時具有連動作用,當關閉電視時,所以連接的裝置就會跟著關閉。不過在測試期間剛好手邊完全沒有符合條件的裝置,所以無法實際感受這個功能有多方便,有點可惜。
【網路應用】
智慧型電視的賣點之一在於利用網路讓電視具有更多元化的應用,除了幾個公版的應用程式之外,各家廠商也會投注資源去開發專屬的應用介面來做出市場區別度。LG 的介面是用最單純的分類法來設計,將類似性質的應用程式放在同一個欄位,個人還蠻習慣這種邏輯,所以很快就上手了!
《LG app》
智慧型手機要有 APP 才好玩,相同的概念也沿用到智慧型電視上,LG 的《LG APPS》軟體商店裡有不少電視專屬的應用程式,其中也包括遊戲類型,但在內容上和 Google Play 並沒有重複。
《Social Center》
用電視逛社群網站也是趨勢之一,LG 的社群中心 Social Center 支援 Facebook 和 Twitter 兩大社群平台,並且採用左右雙畫面的介面,讓消費者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追新動態,這可是大螢幕電視才有的優勢喔。
Social Center 裡的臉書可以按讚、回應,朋友發布的影片照片也可以順利播放瀏覽,但是輸入法卻只支援英文輸入,雖然不意外電視版的軟體語系支援性本來就不廣,但還是覺得很掃興。
《Youtube On》
Youtube 已經有一套專屬於智慧型電視的介面,版面看起來雖然很清淡,不過主要該有的功能大致都不少,包括搜尋影片、個人帳號登入等,只要依照指示先在電腦上將電視和個人帳戶做連結就可以使用。
雖說可以搜尋影片,但是內建的輸入法也是僅限英文和拼音輸入法,用起來實在很無奈。
《Google Map》
Google Map 頻道也是各家智慧型電視的基本配備之一,用 47 吋螢幕看地圖的感覺真的非常寬廣舒暢,只要家裡網路夠快通常就不會太掃興。電視版 Google Map 可以搜尋地點、設定規劃路線,還支援中文介面,用起來不會太陌生。
用電視查 Google Map 本來是很爽快的事情,不過重點其實還是要支援中文輸入才行,電視版本的 Google Map 雖然會顯示中文路段,但是它的輸入列表裡也沒有繁體中文可選,這對大部分台灣使用者來說應該會有些棘手。
《K-Pop Zone》
韓國藝人在國際間的知名度漸漸升高,LG 也在今年推出獨家的應用程式《K-POP Zone》,內容當然就是跟韓國娛樂圈相關的影音片段,包括演唱會、娛樂節目以及藝人動態。
得先登入 LG 會員才能使用《K-POP Zone》。這個服務最大的吸引力在於演唱會影片片段,用藝人來做分類,方便歌迷們收藏自己喜愛的藝人動態,所有的影片以及照片都可以轉成 3D 模式播放,甚至也有《3D演唱會》欄目,3D播放的相關數值都可以手動調整,絲毫不浪費 LG CINEMA SCREEN 系列的 3D 顯示功能。
K-POP Zone 裡頭的資料都必須透過網路觀看,如果家裡網路不夠快,也可以按暫停等影片下載完再一次收看,雖然以台灣目前的網路速度來說,也是要等好陣子就是了。
這邊忍不住想分享一個令人失望的缺點,就是它提供的影片內容實在不夠新,幾個比較知名的藝人也都不在清單上,如果你跟我一樣非常期待看到少女時代的話就只能殘念,希望之後的資料庫更新可以推出比較新的影片。
相關閱讀: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