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兩、三個議題,引起我一些些的思考,很想分享一些想法,最重要的是我的想法也不見得成熟,想一想又有些疑問。我相信大家也都會有自己的意見,若能夠針對議題,大家開放交流好好聊一聊,就像讀書會對於某議題聊一聊,也都會有所得,因此以「Switch On」為名,針對某一主題,希望能夠有多人的心得分享。
在FB上看到好友分享了這篇「不需要說明書 才是好設計」文章,內容講得很有道理,並且也提出歸納,提到以下情形通常就代表著產品不良:
一、你根據過去使用類似產品的經驗並無法立即看出某個產品的功能與操作方式,甚至很多功能與操作方式與你的預期不一致。你必須閱讀使用手冊並依指示練習多次才懂得如何使用。
二、你費了不少工夫花了許多時間才學會某個產品,即使你已經非常用心學習了。
三、你終於學會使用某項產品,但一段時間不用之後再次使用又忘了怎麼用了。
四、你學會了使用某項產品,但用這個產品做某些常做的事情效率並不高。例如操作流程繁瑣,或是某些流程要花許多時間等待。
五、你經常在使用某個產品時發生使用上的錯誤,即使你已經使用一段時日了。例如按錯鍵,或找不到某個選單。更糟的是,當你操作錯誤時並沒有辦法回覆,必須整個從頭開始。
這五點情形,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遇到,在絕大部分的情形下,也的確會認為產品不是好設計。尤其發生了第四、五兩點,我就不想推薦或是再購買這類產品。不過在第一、二、三點個人在不同的角度而有不同的看法。
在絕大部分的情形下,一、二、三點也許是對的。但在我設計產品經驗歷程當中,我不太會考慮這三點。因為一旦考慮了這三點,也就意味著某些型態的創意是不被實現的。
如果真要講一個意識型態的名詞,我想就是「繁複」吧。
先以第二點來說,我想要舉例的就是奧丁之眼了(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奧丁之眼,可以看這篇介紹,如果看得下去的話XD)。當初的設計目標,就是要弄一套大家都看不懂的印字。比起一般鍵盤,極光神話的奧丁之眼應該是真的需要花不少力氣來學。除了有看不懂的印字外,還需要研究快速鍵的按法,以及有些隱藏的快速鍵設計。我想除了鍵盤玩家之外,一般人拿到這把鍵盤的第一時間應該會先呆住吧。就算是鍵盤玩家,也大概需要讀個一、兩次說明書
而事實上,奧丁之眼也犯了第三點。如果你有一段時間沒有,然後萬一你還把說明書折成松鼠。你絕對會忘了某些機能,我想你很有可能會想打電話過來找我聊一聊。
為什麼我會知道?因為我自己也會忘記呀(  ̄ c ̄)y▂ξ。但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要再重新設計的話,這些設計元素會變嗎?答案是不變的,我還是會弄出一樣的東西出來。
(若小圖看不清楚的話,點此看大圖)。
再以第一點來說,最近提出的KbtalKing Pro規劃,就是一個例證。以鍵盤機能來說,完全與單純絕緣。光是看上圖,大概就真的只會有鍵盤玩家可以理解是什麼東西,而且大概是真的「理解」。若要再談到操作,可能就又是另一件事情,這是一個沒有說明書是不太可能成形的設計。
當然,我自以為的好設計,可能有許多人不認同。但我想要提的是,對於什麼是好設計來說,「不需要說明書」這點,不見得是必備的考量。舉個很普遍的例子,數位相機的操作介面做得愈簡單,對於攝影玩家來說,愈是一個惡夢。一台真正進階昂貴的數位相機,簡單的操作介面是不可能發生的。通常會相當繁複,需要經過學習才能夠上手。
如果要我談好設計的必備條件,我想最重要的,應該是實現這個產品的核心理念才是最為主要的。比如說要追求高質感,但卻同時又將Cost Down列為必要條件,這就不會是好設計。
像以我對鍵盤而言,付諸好打的手感,追求規格機能的最大化,講求創意先行。那需不需要厚厚的說明書,就不是在我的考慮之列,厚也好,不厚也好。
若我的設計理念就是要追求單純,那我想不放說明書當然也會是重要的考量之一。但我所關注的點是設計產品的理念核心,而非「不需要說明書」這事。是因為大前提要追求單純,所以才不需要說明書。
當然,若以銷量成敗論英雄的話,我想我應該是弄不出一般所認定的「好設計」吧。
3 則回應
一台進階昂貴的相機,通常(現有機體)是把大量功能按鍵化、組合鍵化, 所以表面看是繁複,實則極方便。
如果對各種功能如AE-LOCK等早已知到是做甚麼的話,除去組合鍵應該是不用看說明書也懂用,只是要花時間熟習按鍵位置(盲打)。真要經過學集才能上手的只會是去學習如何拍照及特殊功能,例如AE-LOCK是做甚麼的等等。
好設計的必要條件是”let the design/product speak for itself" 也就是不需要說明書的意思。
ios的手勢操作介面/用法設計就是最佳例子,點擊&掃動,用過滑鼠的就自然懂用。兩指縮放/旋轉只要學過一次就一定能記住,三指到五指用法就真要看說明書,不用久了也可能忘記了。
說到奧丁之眼,根本不是進階用者不會買吧?對我來說完全是盲打鍵盤...但是能盲打又對那些符文有愛的人者就是神盤丫!!!快速鍵的組合人人都要學習,不用久了也肯定會忘!說明書是必要的吧!
所以說產品設計基本理念就是”方便用者”,只要設定好”用者”是誰,真能為”用者”提供”方便”就是好設計了!
早前於TED看到一個演講,一位塗鴉名人車禍癱了,全身能動的就只有眼球,那位設計師就只為這一個”用者”發明了一個眼球動態輸入系統,及用這系統推動的塗鴉軟件!那位塗鴉名人可以再次進行塗鴉創作,設計師把作品投射到大廈外牆為塗鴉名人達成夢想!最後那套眼球動態輸入系統軟硬件做成open source公開使用!這就是全世界拍掌的好設計了!
之前有朋友搞出了一部以北歐神話為主題的小說,我就衝著上面的符文送了他一把。
一台進階昂貴的相機,通常(現有機體)是把大量功能按鍵化、組合鍵化, 所以表面看是繁複,實則極方便。
如果對各種功能如AE-LOCK等早已知到是做甚麼的話,除去組合鍵應該是不用看說明書也懂用,只是要花時間熟習按鍵位置(盲打)。真要經過學集才能上手的只會是去學習如何拍照及特殊功能,例如AE-LOCK是做甚麼的等等。
好設計的必要條件是”let the design/product speak for itself" 也就是不需要說明書的意思。
ios的手勢操作介面/用法設計就是最佳例子,點擊&掃動,用過滑鼠的就自然懂用。兩指縮放/旋轉只要學過一次就一定能記住,三指到五指用法就真要看說明書,不用久了也可能忘記了。
說到奧丁之眼,根本不是進階用者不會買吧?對我來說完全是盲打鍵盤...但是能盲打又對那些符文有愛的人者就是神盤丫!!!快速鍵的組合人人都要學習,不用久了也肯定會忘!說明書是必要的吧!
所以說產品設計基本理念就是”方便用者”,只要設定好”用者”是誰,真能為”用者”提供”方便”就是好設計了!
早前於TED看到一個演講,一位塗鴉名人車禍癱了,全身能動的就只有眼球,那位設計師就只為這一個”用者”發明了一個眼球動態輸入系統,及用這系統推動的塗鴉軟件!那位塗鴉名人可以再次進行塗鴉創作,設計師把作品投射到大廈外牆為塗鴉名人達成夢想!最後那套眼球動態輸入系統軟硬件做成open source公開使用!這就是全世界拍掌的好設計了!
相機的話,達到繁複極限,通常都是會為了多種不同族群的人使用,所以有不同的介面設定,如FN諸多功能選項,即便是攝影玩家,對於有些功能可能不是那麼容易了解,也只是約略知道,時間久了,可能還需要問人或是看說明書。因此要將相關性能百分之百熟悉,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但反過來說,也正因為有這麼大的彈性,所以對於自己所需要用的介面可以很方便調整到,因此就會覺得好用。在幾年前有一款消費機很讓我印象深刻,叫Minolta A1,現今的消費機,大概沒有幾台能夠像A1這種水準吧。不過很可惜的,大概A1這種繁複的操作介面也很難在出現了。因此還滿認同「方便用者」的想法。
至於奧丁之眼,當初的發想族群並沒有特別針對喜愛符文的玩家,真的XDD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