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月算是上旬的時候吧,我寫了一篇關於Zippy機械式鍵盤動手玩的文章,其實對於Zippy所設計的機能並不滿意。在FB粉絲團中,有網友希望我提出為何對Zippy的機能設計不滿意,而現在這篇,就是我提出對於Zippy那把鍵盤不滿意之處。
的確,Zippy是做到了藍牙一對多,有無線共用兩大重點機能。而這兩大重點機能,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優勢之處,我在月中的鍵界之書也講過了。這麼好的兩大規格,結果Zippy就真的以這兩大規格設定為主,沒有再更強化,讓我覺得實在有點浪費。總覺得Zippy可以再多做一些。當然,這也不能算是Zippy的錯,他所賣的對象是所有人,機能與規格明確單純,才是最重要的。若依我所提出來的規格,大概對於一般人而言,是比較難理解的。畢竟我所想的東西,很少是以單純為出發點的。
想當然耳,Zippy本身並不會全盤接受我的想法,但我的想法很明確有其優勢之勢,所以與大家聊一聊。
上面這一張,是Zippy鍵盤的配置圖。我特別放大張一點,有疑點的時候,可以回頭來看這張。從這張照片來看,在機能上有幾個點:
1、行動用快速鍵:排列在ESC至F7之間,用FN加按即可。
2、藍牙切換快速鍵:數字1-6與tab鍵上的兩者快速切換
3、右上角的四個快速鍵,分別為小算盤、大聲、小聲與無聲。
Zippy機能上的設計,大致上是如此。但我認為,這並沒有好好藍牙一對多的功能,分析如下:
當你用行動裝置時,想要使用快速鍵,結果還要加按FN,會不會太過於麻煩呢?
結果FN在鍵盤的最下方,我手雖然不算大,但再怎樣也是不算小了。要我一手去按行動用快速鍵很麻煩。當然,也是可以兩手來按,但這樣討論來說,還需要快速鍵嗎?實在有點不夠快速。
藍牙一對多也是如此,不過畢竟是在打字區內,在切換的型態上來說會好一點點。
(若小圖看不清楚的話,點此看大圖)。
所以,我以解決Zippy機械式鍵盤小缺點為主,並輔以設計極光神話的經驗,再結合玩家本身對於鍵盤的認知,研究出了新的機能配置出來。就是上面的藍圖。細節我就不多做說明,我想大家應該可以看得懂,若是有疑問或是不同看法的話,我們可以討論討論。而這也是目前一般不需要驅動我所能夠想到的最強機能規格了。主要的修改邏輯如下:
一、將FN鍵移至右上角,恢復右視窗鍵以及應用程式鍵。
二、增加PC、Android、iOS三個模式,設計在右上角四個快速鍵,需加按FN。至於主要快速鍵為無聲、小聲、大聲。
三、在按下FN + 小聲鍵(也就是Android鍵)或是FN + 大聲鍵(也就是iOS鍵)時,此時F1-F12設計給行動裝置用,所以你在用Android或是iOS裝置快速鍵時,並不需要加按FN。
四、在按下FN + 數字鍵區的乘號鍵(也就是Mac鍵),此時Alt與視窗鍵對調,給蘋果使用者使用。
五、藍牙一打十,分別配置在右邊數字鍵區。這樣有兩個好處,一來淨空打字區印字,二來設計在右邊,FN快速鍵可以一手按到。
六、加入極光神話的按鍵特色:泡麵模式、健康模式。
七、加入玩家鍵盤會用到的功能:1、Caps與Ctrl對調;2、視窗鍵鎖定;3、WASD與上下左右對調。
8 則回應
對於藍芽與數字鍵我有一些掙扎
我是很好奇大部分類似裝置的使用者有沒有跟我相同的經驗
就是很容易忘記自己把裝置設在哪裡
zippy的原設計雖然有一目瞭然的感覺,但是總覺得不好上手
數字鍵比較有圖形記憶的感覺
也就是說
把某某東西是設計在"2號"(我很容易忘記幾號)變成"中間下方"(好記)
加上使用者會找數字5的習慣
我想會把數字5當成fn(或者是某藍芽專用鍵)+0~9與del這樣
對於藍芽與數字鍵我有一些掙扎
我是很好奇大部分類似裝置的使用者有沒有跟我相同的經驗
就是很容易忘記自己把裝置設在哪裡
zippy的原設計雖然有一目瞭然的感覺,但是總覺得不好上手
數字鍵比較有圖形記憶的感覺
也就是說
把某某東西是設計在"2號"(我很容易忘記幾號)變成"中間下方"(好記)
加上使用者會找數字5的習慣
我想會把數字5當成fn(或者是某藍芽專用鍵)+0~9與del這樣
我想所謂的數字鍵區 應該還在比較合理
使用藍牙的功能 應該是搭配 fn + 數字鍵區 才會有的複合 功能.
切換藍牙的設計 我覺得 KBtalKing 的排列方式 有絕對的優化
ZIPPY 原先的設計 感覺起來就是 沿用 迷你鍵盤藍牙切換所做的設定方式
但 在這把鍵盤上 使用起來 可能會有點不方便 要用到兩隻手 (右手按 FN 左手按 藍牙)
如果不是大量切換,其實ZIPPY 基本配置就可以了..... (被揍
習慣某個配置鍵的時候總是有個陣痛期,而要怎麼讓使用者接受這種配置 陣痛期變短,就是看使用者是否是重度鍵盤使用者
以我自己為例子,我會去 背一些 軟體的快速操作鍵,像是基本的 CTRL+W、CTRL+O、CTRL+Q 等等配置
所以我會希望 能夠單手就能切換軟體,甚至是硬體
/**********好像是簽名檔**********/
http://mesak.wablog.info/blog/
二、增加Android、iOS、MAC三個模式
這兩種好像一樣 XD
鍵位配置圖上是PC、Android、MAC
二、增加Android、iOS、MAC三個模式
這兩種好像一樣 XD
鍵位配置圖上是PC、Android、MAC
感謝提醒,等下來改一下。
iOS與MAC主要是差在F功能鍵與快速鍵定義上的不同。不過這點我還沒有完全確認,因為我沒有蘋果的藍牙鍵盤。
當 PC 要轉換到 行動裝置的時候,這時候的確是不需要動到滑鼠的,應用到右手 來改變 裝置,我覺得很讚
設計在右側構想很好,但是 一般人使用九宮格,理論上都是中指先摸到 5 才有辦法辨識 1~9 的位置在哪,如果FN 做在右上角,沒辦法一下子就切換到 任一個裝置吧
我覺得,如果可以設計到 FN 快點兩下 開啟恆亮
然後在切換 九宮格任一個裝置的時候馬上關閉恆亮
這樣雖然不是 一手 複合鍵 就切換,但是也可以達到快速切換的功能
然後也可以保留中指去按FN 拇指去選擇 九宮格 按鍵快速複合建 切換的概念
不然其實 FN在右上角想要用 右手去切換裝置 是很怪的一件事情
/**********好像是簽名檔**********/
http://mesak.wablog.info/blog/
當 PC 要轉換到 行動裝置的時候,這時候的確是不需要動到滑鼠的,應用到右手 來改變 裝置,我覺得很讚
設計在右側構想很好,但是 一般人使用九宮格,理論上都是中指先摸到 5 才有辦法辨識 1~9 的位置在哪,如果FN 做在右上角,沒辦法一下子就切換到 任一個裝置吧
我覺得,如果可以設計到 FN 快點兩下 開啟恆亮
然後在切換 九宮格任一個裝置的時候馬上關閉恆亮
這樣雖然不是 一手 複合鍵 就切換,但是也可以達到快速切換的功能
然後也可以保留中指去按FN 拇指去選擇 九宮格 按鍵快速複合建 切換的概念
不然其實 FN在右上角想要用 右手去切換裝置 是很怪的一件事情
Mesak所提的方式,是比較適合在某段時間下,需要大量輸入時,需要按個鍵來鎖定。臨時舉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像突然要連續輸入很多大寫時,就直接按下caps,然後輸入一段時間後,不需要大寫,再切回來。
但藍牙切換頻道並不是連續輸入,你也許一天內會切換個幾次,但也可能會過幾天才切換一次,最重要的是,這並不是像大寫那樣需要連續輸入,只要切換一次到該裝置上,繼續做你要做的事情即可。
至於按的方式很簡單。用中指或無名指(小指也可以)按FN鍵,大拇指很容易切Enter、0-9這點沒有問題。此外,頻道的切換與盲打較無關係,主要是手勢按得輕鬆為主。順帶一提,藍牙頻道之間的切換,也是要等個一、兩秒。
可以泡麵的鍵盤 又要重出江湖了嗎?
剛剛按下了 "L" 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