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崇堂
The ONE = MASSIVE INTELLIGIENT
RESHUFFLING
COLLABORATION
Design Thinking
結論:或許大家覺得華碩做的東西還是有點孩子氣的感覺,但這個方向確實是正確的,小孩玩小車、小孩玩大車,有一天
KK
ubiquitious computer
網路明天會更好
和wired討論web下一步
四個趨勢
螢幕
無所不在
螢幕偵測盡能反映出情緒
adaptive
不是擬在看螢幕,螢幕在看你
手勢,和螢幕的接觸
google glass(網路殺神的實現),智慧型手機和平板之後的革命性產品
虛擬(資訊)嵌入實際世界
所謂的純螢幕這種東西會消失
Flowing
地球成為一個資訊的星球
資訊會是未來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燃料(通貨)
Meta-data 整理資訊就會資訊有更快速的成長
每個東西都會有晶片(電腦),每個產品都有智能: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網際網路其實就是一種神經元,產生智能
stream of DATA
典範轉移:靜態的網頁轉移到「不停流動的data」
Life logging>>sahre data,也可以是body logging或任何logging。生活即記錄(Quantified Self)和醫療健康的應用。對我們有好處的情況下,我們很樂意分享。
一堆問題(照片),誰擁有這些資訊
台灣:工程、醫療
透明化來換個人化,虛榮心勝過隱私
Ownership>>access
Share
access
PC不是消失,而是移轉到其他的產品
產品分眾化是科技演化必然的趨勢
盒子>>木板>>一片>>可彎曲的一片
聲音
20億個鏡頭
其實我滿喜歡施崇棠先生的,有哪個百億等級企業的CEO願意高喊Design Thinknig或UX這樣的字眼,雖然今天講這些東西和KK的趨勢觀比較沒關係,但有這種願意一起攪和下去CEO,其實非常難得。
或許從變形金剛到Padfone大家都有種在看華碩打造玩具的玩笑感,但偉大的產品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坐上來的。我覺得施崇堂有做到KK所說的「Try something ,do something ,make something, make some mistakes, make some new mistakes.」
人將會是機器延伸的感官,可否從這個角度看待人和智慧型手機之間的關係
您對台北市計程車的行車記錄器充滿好奇,是否未來任何的「科技」,增加它更多的可記錄的功能將是關鍵
我們為Facebook貢獻內容,但人們無法從facebook上面獲利,為平台貢獻內容的使用者,將有機會得到任何實質上的利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