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睡前看到了一篇來自中廣新聞的新聞"工業局用3.5軟碟片 工業局:勤儉持家",也許很多人在第一時間的反應是:這是什麼恐龍時代的公家機關?不過如果去思考為何會有這樣的情形,筆者是認為"不能接受、但可理解"的情形。
跳轉繼續:
雖然現在坐在電腦前的科科們多半都是使用 Windows 系統,積極一點的可能已經到 Windows 7 了,一般也多半是 Windows XP ,不過對於一些需要管理系統的老公司行號、大企業以及公家機關,也許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相較一般 PC 的普及化時間,老公司、大企業與公家機關導入電腦化的時間也許更早,甚至在他們導入的時代連 Windows 都還沒有,而對於這些公司來說,導入電腦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資料庫,從導入後經年月累的資料已經成為這些公司或是機關單位的命脈。
然而也因為導入的時間早,反而成為這些公司與機關單位最大的包袱,如果曾在有 MIS 的公司行號工作過,就會發現每一次的 Windows 系統或是公司內部常用的軟體重大升級,對他們來說就是相當大的挑戰。因為他們必須確保新系統、新軟體與現有系統的相容情形。
這還是以同樣都是基於 Windows 下的情形,然而對一些老字號公司或是機關單位,他們當初的系統就是建立在 DOS 上,而且因為需求單純,在當時從 DOS 跨到 Windows 的時期就沒有積極的升級,畢竟當初系統重新轉換,勢必要再花上一大筆錢,尤其當初建制時代,電腦的價格可不像現在親民。
但是當年沒有轉換平台,隨著時間越來越久,資料庫的資料依舊持續增加,到了現在要把舊系統轉移到新系統就更困難了;除了系統轉換的費用以外,還要承擔系統轉換過程萬一失敗的風險。一方面有金錢考量,另一方面也害怕資料庫毀損而投鼠忌器,加上一些老電腦老當益壯一直沒面臨到損壞的問題,才會到現在仍有許多公司由於股古老管理系統仍在使用磁碟片儲存資料的史前時代情形。
但筆者雖沒去過工業局,不過從這次副局長的澄清說詞說是不曉得立委電腦已經更新推斷,工業局會拿出磁碟片恐怕也不是因為工業局內部系統還未升級的問題,更可能是處理這件事情的人與社會脫節了吧?
22 則回應
(本文已自行刪除)
一看就知道樓上各位都沒有和公家單位往來過...
之所以還在用 3.5 吋磁碟片有幾個理由
1. 有很多公家單位電腦禁止使用USB隨身碟、光碟,理由是任何機關附屬的資訊室都會怕使用者自己灌一堆不該灌的東西。不只是病毒,還有「非合法」軟體(例如把自家買的合法軟體拿來辦公室裝這種)。而軟碟片通常不會管,因為「反正裝不了什麼東西」。這不是因為資訊室人員特別龜毛,而是行政院稽查人員特別龜毛。而行政院稽查人員特別龜毛的理由,是因為立委諸公特別龜毛。
2. 偉大的中華民國檔案法規定公家機關要把資料「依個別專案卷宗分類,存放在實體保險箱裡面」。電腦上的一個數位檔案請問是要怎樣存放在「實體保險箱」裡面?USB 和光碟又不給用,不用軟碟片的話,難道一個專案買一顆硬碟嗎?
公務人員也是人,直接處理這種資料的人員大多也都是基層人員,平均年齡不會到 40 歲,對於這種與世界脫軌 20 年的工作環境當然也會想要變革。但是各式各樣的法令就是讓你在工作上連小小造反一下不按規矩作事都辦不到。基本上我們的法律就是把公務人員當賊,防弊防盜非得要作弊才能作事,你能怎麼辦?
哼哼,一個會把建置/更換資訊系統的整個費用
(幾乎都貴在軟體系統開發,只是有幾台iPad當終端機使用)
,直接換算成iPad的費用,然後得出公家機關買一台iPad比市價貴3倍以上,一定是貪污的這種無腦結論...
這種理盲濫情的社會,用落伍的磁片剛好而已,改天叫你們用打孔卡!
現在的BIOS還可以看到有支援3.5,就知道浙東西一段時間還不會死
共同供應契約裡面磁片一片5元多,CD-R一片4元,量大的話總價差就很大.
而且光碟片回收率好像是比磁片高很多.
除非是系統很老舊或者主機直接傳到本地的輸出端只有軟碟機的設定
不然磁片真的不會比較省, 用光碟儲存會有的問題,軟碟一樣也會有(病毒/耐用性等).
至於資訊系統更新的問題,有時候是組織政治鬥爭的問題,跟技術專業無關.
以前在某機關上班,直到兩年前都還在用dbase寫的系統負責處理全機關兩三千人薪水.
我發現以後第一件事就是換掉用了六年的單顆硬碟改成硬體raid,
不然哪天硬碟壞掉會被兩三千人同時罵到臭頭.
至於軟體的部分, 資訊部門的主管,也就是我的老闆,不肯做更新,
因為他要留著那個舊東西當作籌碼搶奪預算搶人力.
國稅局調所得資料好像也是發磁片,雖說舊,但是以容量的觀點來說其實夠用,一般資料都幾k而已,如果放在650MB的光碟裡,我看應該也會被罵。
存取速度上也比用光碟方便,用光碟還要等他托盤出來、收進去、讀取辨識等等,磁片塞進去就可以用。
國稅局調所得資料好像也是發磁片,雖說舊,但是以容量的觀點來說其實夠用,一般資料都幾k而已,如果放在650MB的光碟裡,我看應該也會被罵。
存取速度上也比用光碟方便,用光碟還要等他托盤出來、收進去、讀取辨識等等,磁片塞進去就可以用。
1. floppy 比光碟慢。3.5' FDD 的讀取速度「理論值」是 1 Mbit/s(125 kByte/s,約為一倍速光碟機的 83%),但是因為 overhead 很高,一般只能到 125 kbit/s(理論值的 1/8)。
2. 有小張(8cm 或名片形)的光碟。
3. 你可以用吸入式光碟機... 塞進去就可以用、按鈕他就吐出來。
我是認為,既然只有幾 k,應該用網路傳...(NFC 表示:........)
而且說起來也有很多替代方案,例如改用 SD 卡。
1. 初次(未申請過)給一張小容量的 SD 卡(例如... 8~16MB...)
2. 下次要拿資料的時候必須帶這張卡來存
3. 不用原卡發回,隨便換一張舊卡亦可。
4. 如果忘記帶,可以付個「手續費」多買一片。
5. 允許你拿任何 SD 卡來,但是還給你的不一定容量相同(例如,你拿一張 32GB 去,換一張 32MB 回來)
6. 回收的舊卡統一回收,整張寫入亂數資料(避免個資外洩,你也可以在家刷乾淨)再 format(避免中毒)。
關於第六點,應該可以弄一台很多 sd slot 的 SBC 來作這件事。一個「底座」是 SBC 上面留個 USB( SPI?)孔,可以串接(像台北 101 那樣疊起來)一台有多個(例如 8 個)slot 的 reader。卡插進去以後亮個紅燈然後自動 wipe+format,結束以後亮綠燈表示可以退出了。
SD 卡的壽命大概是十萬次寫入,假設每個人每個月都有資料要拿回家,一年就是寫入 24 次(wipe 12 次 + 寫入你要的檔案 12 次),一張卡片理論上可以用四千年。
不一定要 SD 卡,小容量的 USB 隨身碟亦可。
大家都忽略了,Windows也許只是一般行政人員使用,資料庫卻是用古早的Unix,諸如IBM OS2之類,我就知道遠企還在用OS 2資料庫,Mail程式是Lotus。
那些遺留下來的龐大遺產真的不是說變就變,誰也無法承受資料遺失的風險。
總之科技古董還會持續存在吧。
大家都忽略了,Windows也許只是一般行政人員使用,資料庫卻是用古早的Unix,諸如IBM OS2之類,我就知道遠企還在用OS 2資料庫,Mail程式是Lotus。
那些遺留下來的龐大遺產真的不是說變就變,誰也無法承受資料遺失的風險。
總之科技古董還會持續存在吧。
這個....Lotus一直都有更新喔,現在有win7底下的lotus notes系統了,要說這個很古老也有點...
主要系統不更新除了大人的理由以外,還有就是各系統的支援程度吧,如果他們的現行系統無法在新的os底下運作,那麼不升級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1> 利委博知名度.
2> 部門無預算, 無MIS. 無人維護, 系統軟硬規格亡佚.
3> 招標很黑暗, 一個不小心就會身敗名裂.
撇開升級的費用不算,
更換整套現有(且每天還必須不斷運作)的系統,這是超級大工程.........
其實更利害的是,副局長旁邊還有幾隻鴿子...用來公文傳送或是發新聞稿使用的...(大誤)
且不論3.5吋磁碟片的資料存放安定性,且速度慢,單位成本高
更重要的是,這些機關是對外交流也這樣搞
今天拿到磁片的是立委,於是才被爆出來
實際上有多少民間公司受夠了這種情況,去工業局或其稅務局弄個東西,結果對方要你交磁片,於是這些政府單位落伍,連民間企業也不得已只能跟著落伍
這就很令人無言了
下次拿磁帶如何?
下次拿磁帶如何?
至今為止磁帶依然是最穩妥的載體
光碟經不起一絲輕刮,極易氧化
硬盤資料密度令它不能有一絲差錯,稍有震動就沒了幾KB的資料
(不同你家的軟件、電影、音樂,一點問題影響不大,商用時幾KB可等於幾百客戶的存檔)
磁帶一餅(20吋左右)可達到PB容量,雖讀寫速度慢,但穩定性高
不少大企業,銀行都用磁帶儲存客戶及交易記錄作長期存放之用
他拿出來的不是打孔卡片真是可惜(?
用3.5" diskette 的OS 能不能過 Y2K (是Novell Netware?)? 內部作業流程是否過了 ISO 9000/9001? PC 有 ethernet 卡嗎? 可能也沒有 USB, CPU/chipset 用的是 PCI 介面嗎? 可能是 ISA / VESA-BUS 介面! 是要保密防諜吧!
用3.5" diskette 的OS 能不能過 Y2K (是Novell Netware?)? 內部作業流程是否過了 ISO 9000/9001? PC 有 ethernet 卡嗎? 可能也沒有 USB, CPU/chipset 用的是 PCI 介面嗎? 可能是 ISA / VESA-BUS 介面! 是要保密防諜吧!
這個想太多了...
3.5" diskette在XP也能用啊...
我公司辦公室也還有幾台狀況還不錯的...
只是真的得當寶來養...剩沒幾台了...而且以後還得向郵局打交道...
如果是舊系統一定要用磁片,那是沒辦法,
但是扯到勤儉持家,除非那片磁片一用四五年,
不然磁片的單位儲存成本比光碟片之類的要貴很多,用磁片反而是敗家.
至於系統不更新, 要說沒錢所以要勤儉持家可以, 至於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比較可能是行政怠惰,畢竟視窗系統都出來十幾年了.
總之, 那個勤儉持家的回答就是耍嘴皮子.
有很多老人(唔... 五十歲以上)是不會用電腦的。
他們只會從電視新聞上知道最近 BBS 跟 Facebook 上發生了什麼事,即使萬不得已要收發 email 都是子女代勞。
這位副局長知道世界上還有磁碟片這種東西,已經很厲害了(?)。
不過,通常軟硬體系統如果有持續在更新,都不會脫軌的太嚴重。
如果上游不再提供該系統的更新,表示有下一代(效能更佳、安全性更高、使用更簡便)的產品出來,該升級了。
電腦進步的速度很快,三年前還夠用的安全標準,今天可能就不適用了。相隔三年的硬體「每瓦效能」可以差到十倍以上。
有很多單位買一套電腦系統,覺得「沒冒煙 = 沒事」,也不更新也不幹麼,總是要到了真的沒辦法(例如硬體故障、系統被入侵...)再花大錢做一套新的。
奇怪...?買車也是要換機油、換輪胎什麼的,為什麼電腦就是「會動就好」咧?
一般來說不會想要開擋風玻璃是普通玻璃、沒安全帶、沒氣囊、沒 ABS、加高級汽油、每公升又只能開一公里的車吧?
可是有些人就可以接受跑得慢、耗電、又不安全的電腦?
有很多老人(唔... 五十歲以上)是不會用電腦的。
他們只會從電視新聞上知道最近 BBS 跟 Facebook 上發生了什麼事,即使萬不得已要收發 email 都是子女代勞。
這位副局長知道世界上還有磁碟片這種東西,已經很厲害了(?)。
不過,通常軟硬體系統如果有持續在更新,都不會脫軌的太嚴重。
如果上游不再提供該系統的更新,表示有下一代(效能更佳、安全性更高、使用更簡便)的產品出來,該升級了。
電腦進步的速度很快,三年前還夠用的安全標準,今天可能就不適用了。相隔三年的硬體「每瓦效能」可以差到十倍以上。
有很多單位買一套電腦系統,覺得「沒冒煙 = 沒事」,也不更新也不幹麼,總是要到了真的沒辦法(例如硬體故障、系統被入侵...)再花大錢做一套新的。
奇怪...?買車也是要換機油、換輪胎什麼的,為什麼電腦就是「會動就好」咧?
一般來說不會想要開擋風玻璃是普通玻璃、沒安全帶、沒氣囊、沒 ABS、加高級汽油、每公升又只能開一公里的車吧?
可是有些人就可以接受跑得慢、耗電、又不安全的電腦?
很簡單啊
今天要是你身為主管,原本的系統用得好好的,雖然慢一點(好吧,慢很多)但是還是可以用,頂多多增加一點人事成本就好。但是要更換新系統,姑且不論所有人員要重新教育,還要考量到新系統有資料庫轉換導致出事的風險,考績可是會黑掉的呢。既然這樣不做不錯,能不更新系統幹嘛要更新系統。
至於一些比較黑的狀況,甚至是新系統服務承包商和舊系統承包商不同的話,舊承包商才懶得管你呢。一堆東西改了沒告訴你,或是叫你自己翻手冊,原始碼是現在老早沒幾個人會看的古董語言,新承包商還得重新建構系統,建構了發現資料庫更當初手冊寫得東西不同...然後鄉民和立委又再叫說:「啊,你這樣是不是有貪污!怎麼這麼爛!要賠償!」
所以公家單位要他們改進系統?算了啦,能用就好,還能增加就業機會(茶)
一點都不意外...
因為郵局也還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