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詹宏志《城市人》在「貓格拉底二手書店」的相遇
讀書歷程:
今年目標看50本
- 《Google總部大揭密(讀書心得)》,Steven Levy。在眾多描繪Google的書中,這本每個主題的撰寫,包括Google的誕生、商業模式、中國的挫敗,寫的最為真實詳盡。
- 《圖解賈伯斯》,大塊文化編輯部。對賈伯斯傳八百多頁實在看不下去的朋友,圖解賈伯斯其實是很好全面瞭解這位消費性電子產品巨人的一本速讀書,但看完賈伯斯傳想要用更多圖表、照片瞭解裡面多到數不清的人物的話,《圖解賈伯斯》是相當棒的輔助讀品喔!
- 《不再痛風的生活》,陳峙仰。有經歷痛風痛苦的朋友,台北宏恩醫院有一個痛風專門科,比起其他醫院兼看痛風的「瘋濕免疫科」,陳峙仰醫生會對第一次看病的患者,請他們準備一整天的尿液,才能徹底測出真正的尿酸濃度。另一方面藥物的使用會希望以止痛藥為主,而非一般痛風患者的秋水先素(雖然我也被陳醫生開過,但總是不是第一首選)。
《不再痛風的生活》是陳醫生多年來的臨床研究整理,但用最深入淺出的語言講解。最有趣的地方是,陳醫生推翻了一般患者不能吃香菇、豆類這些高普林素食產品。還改以「控制熱量」和「控制體重」的觀念來替換過去一直保有的「控制吃高普林食物」的觀念。
這次因為三年後痛風再度發作的原因,又把陳醫師的著作重讀一遍,重新建立好的「不痛風」生活方式,希望透過好習慣養成,能夠在未來的日子裡經歷「不再痛風的生活。」
- 《蝸居(好讀電子書)》,六六。這本小說好看,難怪前幾年會在中國掀起風潮。蝸居有著華文小說的優點 - 角色少劇情走起來清楚好理解,支線不複雜卻能環環相扣,有足夠章節完整描繪出角色的厚度。
角色間的對話也是閱讀《蝸居》間的極大享受,沒有文字語言的隔閡,透過字裡行間的對話,彷彿讀出上海在地的氣味,有一種講不出來的腔調、說話的方式(沒事沒事!),那是我們絕對講不出表達方式。走過上海幾趟、看了許多旅遊書、讀蝸居更能領會上海的在地風情。如果上海的朋友看黃春明《孩子的大玩偶》,應該同樣地能領略宜蘭到蘇澳、山上到海港的風味吧~
不過結局對我來說,還是太灑狗血了,有絕望也有希望,卻也是我們常說的,希望總是在絕望中誕生阿!期待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透過創新的力量,打破舊有的購屋思維、裝修思維和仲介思維,就好像主角海萍一樣,從既有的員工價值觀,找到外國人對中國社會學習中文的強烈渴望,並打破過去學習中文的老方法,成就教育的新價值~
- 《Daemon 守護程序II:自由之戰》,Daniel Saurez。可以的話最好二集一起看,花兩天時間一口氣看完,才能感受到真正「請登入現實」的真實線上遊戲的世界觀。否則分段的話,會常搞不清楚人物和故事發展間的關係,往往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腦袋又登出Daemon的狀態了...
- 《為什麼搜尋將被淘汰:在內容被淹沒的網路世界,策展才是王道》,Steven Rosenbaum。翻譯和原文都不好,大抵是一本一篇文章就可以解釋玩的想法。書中比較多的是和傳統媒體界的辯論,並沒有更精細關於策展(Curation)這個字轉移到網路界的使用和解釋。看來我需要自己好好寫一篇關於這本書的解說才行。
應該說"Curation"這個字從策展借火到網路領域真的非常棒,是真正的典範轉移。但寫這本書的作者把太多焦點放在怎麼說服傳統內容創造者如何討厭這個概念。以及非專業和專業的對抗這樣的事情上。另外翻譯也翻的不好,看了也對這本書感到可惜....
- 《別相信任何人》,S.J. Watson。這本小說實在太精采了,不敢相像是一位參加寫作班的英國衛生局副局長的第一部作品。看這本小說絕對不能被暴雷!否則精采度會少上一倍許多。《別相信任何人》沒有太多複雜的人物,所以看起來輕鬆許多,但明明故事的走向是多線的,卻又像單線劇情一般清楚易懂。真的太推薦了,建議讀者準備四個小時,一口氣看完是最好對這本小說最高的致敬~
- 《路西法效應》,Philip Zimbardo。五百多頁的經典之作,試圖解釋「人為何會變成惡魔」的真正原因 - 其實不是「人性本惡」的原因,而是某些小小的惡意(一種對惡的姑息,例如有人出車禍但我們還是默默地經過不理睬,或者是班級上有人罷凌,但因為沒影響到我而姑息讓這件事繼續進行),形成了一種情境系統。人在系統中非常容易受到影響,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惡魔。
那拯救惡魔重回善良的解藥則是英雄,英雄不是超人,而是在平凡中展現不平凡的人格特質。可惜的是,英雄是解救邪惡情境的關鍵,作者卻沒有說英雄是如何誕生的,以及平凡的英雄會在哪個時候變成英雄,使得邪惡的情境在我們的社會中一再上演。
- 《作文七巧(好讀電子書)》,王鼎鈞。看過這篇文章 ,才知道王老師真是Web2.0的宗師「文學的黃金年代已逝,曾經歷文學盛世的王鼎鈞,卻不在意寫作的稿酬版面。「想當年李白杜甫誰給他們版稅!」他舉例,李白喝酒寫詩,酒店老闆把詩貼在牆上,「這就是上網」;來喝酒的人看見抄了下來,「這就是下載」。網路讓文學流通如此便利,「李白杜甫作夢也想不到!」
《作文七巧》這樣的書用電子書來看真是折磨人了,尤其是最後寫作業的地方都只能草草完成,只能日後看紙本的時候在好好著墨。七巧中的直敘和倒敘是很容易學習理解的,但從描寫和抒情有時候卻沒那容易分的清楚。或許長寫報導和專欄性文章,對於議論中的歸納和演繹的方式可是完全心領神會了。
如果要真的讀懂讀通了,用一個方式來驗證即可:「寫一段小故事,然後把從這七種角度來撰寫這個故事。」而這七段讀得能精采能連貫,就幾乎得到王老師的真傳囉~
- 《從貨幣看懂世界經濟》,小林正宏、中林伸一。比起《民國一百年大泡沫》,這本書真是難懂好多,當然兩位研究員都勝任國際金融組織的資深研究員,對貨幣在世界流通的原理瞭入指掌。但書中太多生冷的專有名詞,過於簡單的經濟原理也沒加以解釋,所以讀起來真的是難難難阿!幾乎是以海軍陸戰隊爬天堂路般痛苦的姿態爬完這本書的。
但如果你鼓起勇氣以用功的姿態繼續閱讀下去,你可以慢慢的看到「亞洲金融風暴」、「美國二次房貸風暴」以及「日本90年代十年衰退」這些經濟現象的「貨幣理由。」例如日本衰退來說,其實從1970年開始日圓:美元 = 350:1,但日圓卻一直走到250>200>120到現在的75:1。
以出口賺全世界外匯的日本來說,日元不停的升值就是極大的核彈,但更恐怖的是。日本央行對民間銀行的重貼現率已經降到0%,在沒有金融政策工具的狀態下,是無能為力。更辛苦的是,日本面臨少子話的問題,所以內需其實是在遞減的。夾在兩難之下,不論換那個內閣,這個問題都非常難解。當然作者小林正宏在結論中有提出日本的解法,套句老話,一個朝代的進步還是需要英雄的誕生。
另外我也在書中確立了美國為了刺激出口,以及制衡中國,一定會往貶值的路線前進,讓我也好好思考手上的美元該如何處理了。
不論如何,平常只是看一點財經新聞的朋友,其實是不適合看這本《從貨幣看懂世界經濟》,如果原本就有良好總體經濟基礎的讀者,倒是可以從書中看到以日本的觀點來看世界貨幣流通的變化。畢竟全世界主流的幣值(美元、歐元、人民幣)都在走貶的時候,唯一的強權日本卻升值到無法自制,說不定這才是SONY輸給Apple的關鍵因素之一。
- 《作文十九問(好讀電子書)》,王鼎鈞。
- 《城市的勝利》,Edward Glaeser。
- 《科技想要什麼》,KevinKelly。
- 《魚的希臘旅行》,趙於萱。
- 《深河》,遠藤周作。
- 《大醫院小醫師(好讀電子書)》,侯文詠。
- 《希臘,是這樣是那樣!神話歷史輕鬆讀》,Miyuki Shibasaki。
- 《瞭解「人」你才知道怎麼設計!-洞悉設計的100個感知密碼》,SUNSAN. WEINSCHENK, Ph. D。
- 《哈姆雷特也愛瘋》,。
- 《聖經》。
- 《兒子的大玩偶(好讀電子書)》,黃春明。
- 《設計的法則》,William Lidwell、Kritina Holden、Jill Butler。讀的非常痛苦的一本書阿阿阿!但 Andorid App 開發達人楊峻武卻非常的推崇!
- 《創意的生成》,楊潔美。經典,看了第三次依然覺得是經典好書,不同的是這次終於把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建構在腦海中了,感覺這把武器可以開始揮動了。也終於懂了「文字假死」是什麼意思,現在要努力推敲的是「創意落實到實務」這個最艱難的階段有沒有原則和方法論。
- 《城南舊事(好讀電子書)》,林海音。細膩好看,從小女孩的角度來看北京城的歷史變化,見微知著的經典之作!
- 《創意從何而來》,Steven Johnson。這本書比我想像中還要硬,作者真的是一位博學家,把過去的創意發現的根源歸納起來。我特別喜歡堆疊平台概念中講推特的部份,這和我的想法非常一致,不過現在推特所建立的生態體系似乎有些變動,這個部分還要持續觀察才是。
- 《製造耶穌:史上NO.1暢銷書的傳抄、更動與錯用》,Bart D. Ehrman。很特別的一本書,真切地從人的觀點來看聖經的形成,不會為了讓聖經從頭到尾都正確無誤這樣的堅持,反而讓曲解了聖經原本的真義。一昧根據聖經字面的意義,不思考撰寫聖經作者的立場和當時歷史的背景脈絡,反而會成為另一個法利賽人,或者把聖經當作是另一個偶像看待,對最近看完聖經的我,再進一步看這本書,有了這樣的警覺。
不過我不喜歡這本書中文的翻譯,英文的原文名字為「Misquoting Jesus: The Story Behind Who Changed the Bible and Why」,原因在於每本聖經書卷的傳抄,都因為傳抄者自己身處信仰團體和宗派的不同,或者為了「維護聖經的一統性」,進而增添或塗抹了聖經原文的內容,使得現在的人們無法讀到聖經最原始的抄本,這也是 Misquoting Jesus 的意涵,「製造耶穌」四個字卻有引導讀者認為「普通的人類透過聖經來創造神格的耶穌」這樣的意思,有點現在大眾媒體下猛標創造收視率的感覺。
不過總的來說這本書並不好讀,特別是沒有讀過聖經,會覺得這是一本枯燥的文本考察書籍。例如原來馬丁路德在新教革命的時候,聖經裡面並沒有《雅各書》,因為雅各書非常強調「信了但沒有行為,這個信就是死的」,對馬丁路德來說並不符合「因信稱義」的觀念(我覺得沒有衝突),這呼應了前面所說的。對我來說,試著從比較學術的角度來看聖經的發展,並將這些內容融入在我的想法中,會更容易和週遭的朋友解說何謂聖經和基督教。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近藤麻理惠。
- 《最美的 最美的(心得)》,張耀仁。因為「對愛的回憶」總是最美的;「對親人的思念」更是最美的。現在想起來,現在還活在我心的那條好胖胖的米格魯小米,也是最美的。
- 《有道理的設計(讀書心得)》,Royce洪裕鈞。很開心可透過自己工作的原因認識到Royce,更進一步的認識因為GQ的 GDSA 數位大賞(已停辦)中,我從功能面角度、Royce從設計面角度來看當年度每一個產品的設計細節。但真的要進一步了解的 Royce 對產品的想法,可能因為工作忙碌,我就沒有進一步去挖掘。很開心 Royce 出書了,我可以好好的看一下他對每一款 IPEVO 產品的想法和背後的動機。
也驗證了真正的「設計」不是那些線條、風格或美感,而是一種改變世界、解決問題的發明。從這個角度再來看 IPEVO 的實物攝影機、iPad 的腳、枕頭和筷子,這些原來都是那麼「有道理的設計呢!」這一年 IPEVO 的網站也開始發展電子商務,我更有興趣從「有道理的設計」來看 Royce 的這個想法和決定呢!
- 《打包去火星》,Mary Roach。
- 《架站前一定要上的十堂課 - 網站企劃成功術》,Christina Wodtke、Austin Govella。
- 《《用iPhone分手,在臉書上大和解?:50個你不可不知的雲端生活關鍵報告!(讀後心得)》,楊世範。好友 Mario 推出的新書,當我還在為科技名詞奮鬥的時候,Mario 卻開創了一種新的科技文章的新寫法,據他的說法是「用兩性文章的方式來寫科技內容」,我非常的欽佩不已。趁 Mario 推出新書我趕緊寫了篇推薦序,推薦大家買來一讀喔!
- 《SONY的故事(好讀電子書)》,盛田紹夫。
- 《超有效臉書集客術》,熊(土反)仁美。讀書心得在此。
- 《大腦、演化、人 - 是什麼關鍵,造就如此奇妙的人類》,Michael S Gazzaniga。想認知大腦是什麼玩意的朋友,這是肯定要讀最重要的科譜書。說實在的第一次看的時候真的只能看懂一半吧,但卻真切的揭開我對大腦了解的一層面砂。看了一年,期間放棄了二次,終於看完真的好開心阿!
- 《The Facebook Era: Tapping Online Social Networks to Build Better Products, Reach New Audiences, and Sell More Stuff》,Clara Shih。
- 《加入遊戲因子,解決各種問題:激發動機、改變行為、創造商機的祕密》,Aaron Dignan。
- 《我在25個城市,遇見的25個人》,Marc Serena。
- 《時間裡的癡人》,Jennifer Egan。今年看到為止最好看的小說,簡直是天才之作,每看一段自己都會忍不著寫著屬於自己的小說起來。每一章節都是各自獨立的故事,但故事中的主配角在其他的章節中又會互為主配角,在一本小說的跨距中我們彷彿經歷的角色裡面的一生。
在讀到最後兩個章節的時候,讀的每一段我都經不住起雞皮疙瘩,在倒數第二章的故事中,作者除了使用簡報的方式來寫小說打破了格式上的突破以外,那是一種知道從小到大的認識卻在長大後失聯的老朋友,終於聽到她的消息的欣慰感。
喜歡看小說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時間裡的癡人》,而且看的時候最好一口氣看完,就抓一整個晚上的時間吧,最好是下雨的夜晚,你會覺得2012年的某個當下是很幸福的。
- 《雙城記》,狄更斯。
11 則回應
今年的終點就在40本書囉!明年要改變讀法了,要選擇好的書重讀一變,可能會用交互的方式來讀,一次讀新書一次讀舊書,但數量希望還是維持在40本以上,明年見啦~
喔喔!到九月底就完成了去年的讀書數量35本,接下來要放慢腳步,慢慢把欠的讀書心得寫完,這樣就input有ouput才有意義~而且地35本是《大腦、演化、人》,這本書我看了一年,期間放棄了二次,終於看完真的好開心阿~
本月應該可以達到36本書,最重要的是非常有機會看完《大腦、演化、人》,這本書一推出來我就買了(2011年4月)!但看到現在還沒看完,歷經有夠久的,如果真的能在本月看完,那真的是功德圓滿了哈哈哈!
託Mario的福氣,這次我一定可以在八月看完32本書~~
不可思議!到年中已經有六本是透過電子書看完,而且都是經典好書、還包括聖經,看來電子書依然非常有機會呢!希望這個月可以衝刺到28本,應該非常有機會才對~畢竟領先比追趕心理上還要舒服,Getting Things Done!!
六月結束應該會完成 23 本,七月想要拼五本到 28 本,就拉回進度囉!任何工作的進度,包括讀書也是,如果超前進度心理就沒有壓力!
七月要讀:創意從何而來、tapworthy、城南舊事、親愛的、有道理的設計
六月底前預計看到21本,和預定進度比較落後了三本,不知道能不能追的回來,總之努力了啦!
二月底以前已經看完九本,史上第一次超前預定進度,不過三月的挑戰也是痛苦的,要把《大腦、演化、人 》看完真的不容易,《設計的法則》翻譯太爛也很難入口,日本人寫的貨幣的書也是看的哀哀叫,還要再看完一本希臘的書,希望有時間再看一本和網路有關的書阿~~~
很有機會在二月底前看完八本書:路西法效應、貨幣ooxx和別相信任何人...
好啊,我今年也要挑戰五十本。
好啊,我今年也要挑戰五十本。
加油阿藍鑫!我今年非常危險,因為整個一月只看完了一本書,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