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景文章再一篇,覺得電動車成熟了嗎?看完 UL 的分析你可能不會這麼想...
電動車的市場已經成為一股熱潮,若留意近期的財經新聞,電動車概念股,包含電池、電樞馬達等各廠商後勢被看好,不過電動車真的成熟了嗎? UL 在月初就針對電動車的安全性與驗證議題辦了小型的講座,與媒體分享電動車產業即將面臨的安全與可靠性挑戰。
UL 認為電動車的安全性,不只光是車輛本身,目前鮮少有廠商提出另一個更麻煩的問題,就是充電站。一般人應該沒特別去算過,充飽一台電動車需要多少的電力,以一台 100 匹馬力的電動車進行功率轉換,則需要 75,000W ,相當於一般 150 坪工業廠房的配電。
以目前家用電力想要充飽一台電動車,則需要耗時 60 小時,但是應該沒有人能接受出門一趟還需要花 60 小時充電吧?以目前能夠接受的充電時間約莫是 15 分鐘,而以社區基礎供電架構可以供應到 600V 計算,也要 500A 的輸出。
扣掉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不說,光是快充的 600V 500A,就遠超過人體安全規範的 30V 8A ,簡單說,充電的過程中,只要不慎摸到車,且沒做好接地,人員可能瞬間就會死亡。另外,目前實驗中的 300A 快充系統,就足以讓兩公尺長、直徑 0.5cm 的電線溫升達 120 度,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會釀起火災。
在充電站與充電設備方面,聯接器的短路測試、充電站本身接地以及聯接器承受高電發熱的安全性,都是需要經過嚴格認證的。
回到電動車本身,電池的安全性固然重要,但別忘了電動車本身也是個具備相當多安全問題的設備,由於從內燃機轉換到電樞馬達,馬達本身會產生強烈的電磁干擾,是否會影響其他車內的電子設備,尤其是引擎管理系統與煞車系統等;此外車子本身的抗環境干擾能力,電子元件長期暴露在外的影響等等,也是需要進行測試的,否則大量電子化的電動車恐怕醞釀更多的安全問題。
明天繼續...
相關文章:
台灣第一的電動車充電站將於第四季來「電」!
ARTC車測中心的全規格充電站正式啟用
紐約警局納入50輛Chevrolet Volt電動車做為巡邏警車
16 則回應
等Apple開發出燃料電池,大家再來抄襲就好了。
反正有富爸爸—股溝在後面撐腰,沒在怕的。
電池還牽涉到車體架構的安全性問題
為避免電力負荷過重,車體必須輕量化
但是車體材料輕量耐撞力又會變低,對安全造成影響
因此如何找到電力與車重的平衡點,也是一個大問題
國外有種交換電池車用系統, 可在 2 min 交換完成, 不過正在實驗階段, 這樣電池其實可以不用在家充, 交給充電站充就夠了. http://youtu.be/4lp_6VyIeSY
Mitsubishi i-MiEV上的電池大小為16kWh
Nissan Leaf 上的電池大小 23kWh
Luxgen MPV EV+ 上的電池大小為40kWh
Tesla Model S電池有三種選擇:40kWh、60kWh、85kWh
華德(racev)的電動巴士上的電池大小為250kWh
寫文章多努力吧...
Mitsubishi i-MiEV上的電池大小為16kWh
Nissan Leaf 上的電池大小 23kWh
Luxgen MPV EV+ 上的電池大小為40kWh
Tesla Model S電池有三種選擇:40kWh、60kWh、85kWh
華德(racev)的電動巴士上的電池大小為250kWh
寫文章多努力吧...
抱歉,筆者是以記者會 UL 提供的資料為準,有誤導的地方還請包含
Luxgen有提倡過,換電池
而且用插頭的也得煩惱插頭規格尚未統一
嗯...現況來看,我還是等他們打完一架後再來看看是誰贏了...
Luxgen有提倡過,換電池
而且用插頭的也得煩惱插頭規格尚未統一
嗯...現況來看,我還是等他們打完一架後再來看看是誰贏了...
換電池是有盲點的,因為大型電池若要作到可替換,車體結構就必須有所變更,加上電池在替換過程的振動也是可能釀成災害的
除了結構問題外,還會變成得要規定所有車輛的電池大小、電池介面,甚至電池的位置與交換方式都要統一,否則加電站(換電池站)會很難建。此外也不太可能讓一般使用者隨意自行更換,因為這些大電池(數十kWh)的電量是可以輕易把人給電死或炸死的(手機電池才幾Wh而已就有火燒的疑慮了,車電可是萬倍的電量呢)。
題外話是目前有些國家、組織也有開始考慮嘗試,在路面鋪設充電裝置,透過無線充電之類的方式進行電力供給,讓車子邊走邊充電。
Luxgen有提倡過,換電池
而且用插頭的也得煩惱插頭規格尚未統一
嗯...現況來看,我還是等他們打完一架後再來看看是誰贏了...
換電池是有盲點的,因為大型電池若要作到可替換,車體結構就必須有所變更,加上電池在替換過程的振動也是可能釀成災害的
以後電動車主流應該會是以燃料電池作為電力來源吧~~
不知道有沒有電池陣列的概念設計
一台車需要10顆電池, 家裡面隨時預備額外10顆充飽的電池
每天上下班開車用掉兩顆, 回到家的時候把兩顆空電池拆下來充電
再從家裡拿出兩顆充飽的電池裝到車上 (這樣車子又是全充飽電的狀態)
(只是好像電池大概不會太輕... 一顆電動機車的電池好像就要8公斤)
加油站(加電站) 也是一樣的概念.....
這樣充飽一整台車需要60小時就可以平均分攤到每顆6六小時了
到加油站換電池也不用癡癡地等待60個小時了
不知道有沒有電池陣列的概念設計
一台車需要10顆電池, 家裡面隨時預備額外10顆充飽的電池
每天上下班開車用掉兩顆, 回到家的時候把兩顆空電池拆下來充電
再從家裡拿出兩顆充飽的電池裝到車上 (這樣車子又是全充飽電的狀態)
(只是好像電池大概不會太輕... 一顆電動機車的電池好像就要8公斤)
加油站(加電站) 也是一樣的概念.....
這樣充飽一整台車需要60小時就可以平均分攤到每顆6六小時了
到加油站換電池也不用癡癡地等待60個小時了
這樣做是不行的,不同電量的電池不能並聯,否則小則損壞電池,大則爆炸起火....
不太認同這樣說法
燃料電池跟太陽能電池多是串並聯設計,那豈不是天天爆炸?
不知道有沒有電池陣列的概念設計
一台車需要10顆電池, 家裡面隨時預備額外10顆充飽的電池
每天上下班開車用掉兩顆, 回到家的時候把兩顆空電池拆下來充電
再從家裡拿出兩顆充飽的電池裝到車上 (這樣車子又是全充飽電的狀態)
(只是好像電池大概不會太輕... 一顆電動機車的電池好像就要8公斤)
加油站(加電站) 也是一樣的概念.....
這樣充飽一整台車需要60小時就可以平均分攤到每顆6六小時了
到加油站換電池也不用癡癡地等待60個小時了
這樣做是不行的,不同電量的電池不能並聯,否則小則損壞電池,大則爆炸起火....
不知道有沒有電池陣列的概念設計
一台車需要10顆電池, 家裡面隨時預備額外10顆充飽的電池
每天上下班開車用掉兩顆, 回到家的時候把兩顆空電池拆下來充電
再從家裡拿出兩顆充飽的電池裝到車上 (這樣車子又是全充飽電的狀態)
(只是好像電池大概不會太輕... 一顆電動機車的電池好像就要8公斤)
加油站(加電站) 也是一樣的概念.....
這樣充飽一整台車需要60小時就可以平均分攤到每顆6六小時了
到加油站換電池也不用癡癡地等待60個小時了
其實國小就有學過,這叫並聯。
文章內容怪怪的
馬力/瓦特轉換公式是沒有錯,但是這兩個單位都是瞬間輸出量,不是電量。電量的話必須再乘上時間,所以原文的意思應該會比較像是,一台有75000Wh(瓦特小時)的電動車電池,用600V、500A的充電速度充電時,充電時間為15分鐘。
文章內容怪怪的
馬力/瓦特轉換公式是沒有錯,但是這兩個單位都是瞬間輸出量,不是電量。電量的話必須再乘上時間,所以原文的意思應該會比較像是,一台有75000Wh(瓦特小時)的電動車電池,用600V、500A的充電速度充電時,充電時間為15分鐘。
因為他探討的是安全性,所以看電壓跟電流是對的。如果一個供電設備能夠提供600V*500A的電源,那萬一發生漏電、觸電事故,可能會瞬間奪命,這跟電池充電時間或是電池的蓄電量無關,而是跟電源本身有做到多少程度的安全防護有關。安全防護不足的話,即使車子開出去了根本沒放在家充電,也有可能因為某些意外或是電源本身的故障造成致命風險。
看電壓電流沒有錯,問題是在於還要把時間因子拉進來,因為這個討論必須是看電池容量。不然如果單看75kW的最大輸出功率的話,可是電池容量只有75kWs(1.25kWh),那麼我就算用100V*1A去充電,也只要12.5分鐘。
文章內容怪怪的
馬力/瓦特轉換公式是沒有錯,但是這兩個單位都是瞬間輸出量,不是電量。電量的話必須再乘上時間,所以原文的意思應該會比較像是,一台有75000Wh(瓦特小時)的電動車電池,用600V、500A的充電速度充電時,充電時間為15分鐘。
因為他探討的是安全性,所以看電壓跟電流是對的。如果一個供電設備能夠提供600V*500A的電源,那萬一發生漏電、觸電事故,可能會瞬間奪命,這跟電池充電時間或是電池的蓄電量無關,而是跟電源本身有做到多少程度的安全防護有關。安全防護不足的話,即使車子開出去了根本沒放在家充電,也有可能因為某些意外或是電源本身的故障造成致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