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前幾天採訪時的題外話,就是談到多核心架構最佳化的問題。目前市場上對於處理器提昇效能的觀點不外乎拉高時脈以及走向多核心,前者的物理限制就是到一定時脈後效能勢必無法維持線性成長,至於多核心是否有瓶頸呢?答案是有的,而且對一些架構設計來說,四核心是一個理想的解答。
為何會這麼說呢?因為就跟提昇時脈一樣,多一顆核心並不會是 1+1=2 的效能提昇,多了一個核心,效能自然會略打折扣,而最裡想的狀況就是每多一個核心下降 10%,但實際上往往剩下 75% 左右;而就多工來說,反正會把工作派給各個核心,影響比較不顯著,但是把單工作拆給多核心分散運算,自然核心越多、提昇的幅度越差。
這是因為進行單工時,工作需要先切開分配給各個核心,然後再將各個核心計算的資料統合,自然就會島治河新導致核心越多、提昇幅度越差的狀況。就伺服器端畢竟與一般消費性使用不同,追求超高數目的核心勢在必行;但對一般的使用者,似乎就不是這樣,尤其以行動設備的現況,軟體對多核支援也還不理想,短時間手持裝置最高四核心這個微妙的共識應該還會持續一陣子。
補充:至於四核心這個數字,是經由每多一個核心,增加的核心效能會下降一成的理想值當前提, 9 的四次方之後已經趨近 60%,若再大於 4 核心,下一個核心勢必低於 6 成,加上實際多一個核心效能降幅往往超過一成,當實際效能已經低於 6 成,效益就不大了。尤其在手持裝置一切以能耗最佳運用為前提,當同樣的電力賦予處理核心已經無法發揮 6 成效能,就失去多核的意義了。
相關連結:
因為簽了NDA,所以AMD FX處理器情報這一刻才能解禁...
從 Mali GPU 看手持與傳統 GPU 的差異
攻獨人牲:市場對AP的效能追求近乎瘋狂,然製程始終是道難關
6 則回應
島治河新.....還想說是哪位歷史上的水利工程師...(只聽過八田與一)
這文鬼打牆呀
講了半天還是沒有說到為什麼是4核心是理想值
昨天也看到一篇差不多的,完全不懂想說什麼
我覺的癮科技的編輯群有自己的調性,不用特意想走太專業技術的文章
反而是輕鬆點還比較好,跟著時事流行看的比較沒壓力
專業技術類的火星友站很多了,沒必要跟著下去
望癮科技加油
你這個結論跟問老王瓜甜不甜是一樣的.
用了16核跑Win8效能有16倍嗎? 8倍嗎? 4倍嗎? 2倍嗎?
阿....那一定是軟體不夠完美, 不能匹配我完美的硬體.
好吧, Windows是萬惡的根源, 任何人可以羞而辱之.
Linux kernel是神聖的, 你不可以有絲毫的懷疑. 三倍速一定是可以達成的.(真的?)
這也得看應用什麼的...
的確雙核心帶來的速度跟使用體驗是單核比不上的 自己用iphone4跟ipad2這樣用下來差異很明顯
四核應用在大部分app感覺就有點殺雞用牛刀 也許我該去找至尊平板來用看看 XD
島治河新筆誤
導致 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