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平板電腦興起,智慧手機螢幕尺寸不斷增大、解析度也從 VGA 一路已經到準備跨入 720p 的領域,手機專用的網頁到底還有否存在的必要性?手機版網頁的出現,則是回到手機可以上網之後,礙於手機網頁的處理能力、螢幕尺寸、解析度等種種因素下,為了讓手機使用者也能順利瀏覽網頁,興起一股打造手機專用版網頁的熱潮,當然這也僅限於"有餘力"網站...
手機版的網站跟一般的網站訴求有相當大的不同點,首先回到那個時間點,當時手機先天的限制就比較多,例如瀏覽方式比較不方便,網頁元件的加載能力比較差等等,加上當時行動網路無論速度或是佈署情況還不夠成熟,以手機上網的速度光是載入入口網站的元件就需要花費龐大的資料流量,除此之外,封包流量也會決定上網的費用...
但時空移轉,從基礎建設面,多半先進國家的行動網路部屬已經至一定的水準,行動網路速度也已經有早期家用網路的水準,行動網路的收費相較一開始也大幅降低;使用者使用行動網路的習慣逐漸成熟,而會使用行動設備上網瀏覽的族群也漸漸成型,換句話說,不打算拿行動裝置上網的族群也是大有人在。
就設備面,從 SmartPhone (筆者界定 2.8 吋到 4.3 吋左右)發展到 Super Phone (筆者界定 4.3 吋到 7 吋內),加上平板的興盛,更適合行動瀏覽網路的大畫面設備不斷推陳出新,直接瀏覽標準版的網頁,搭配手勢放大縮小,似乎也不再那麼麻煩。
而這些手持設備也因為硬體大幅提昇,網頁處理能力亦越來越強大,雖還無法與 PC 開啟網頁的反應平起平坐,不過也已經不是過去開個網頁就會嚴重停滯的情形。
對於筆者身邊許多重度行動網路使用者,他們的目標也轉向以平板或是 Super Phone 作為手邊瀏覽網路的工具,畢竟螢幕大、解析度大,瀏覽起來也方便多了。
另一方面,筆者先前也提了,對於能夠開發手機版網頁的網站也並非等閒之輩,然而最近又興起另一股不同的趨勢,就是網站的 app 化,各大網站把內容做成 app ,供智慧手持裝置能夠使用 app 獲得趨近網站瀏覽的能力,雖然與網頁還是有差異,不過反觀 app 化的網站內容,其實也與這些網站的行動版網站提供的服務模式大同小異,那是否 app 化,也可以視為變相的行動版網站呢?以筆者個人的想法,也許可以。
不過行動版網頁是否還有存在必要性?筆者剛剛也跟同事閒聊了一下,結論是行動版網站仍有一定的需求在。畢竟不是每個人行動上網都是吃到飽,更何況行動網路的頻寬也不是永無止盡,更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一直放大縮小去瀏覽網頁內容,或是每個人都會因為想要行動瀏覽網路就添購大尺寸螢幕的行動裝置,針對輕量使用、畫面簡潔的行動版網站還是有存在的必要性。
只不過行動版網站是否會漸漸 app 化?筆者認為這是很有可能的,畢竟現在網站把內容 app 已經成為一個趨勢,而目前行動設備的作業系統也處於大者恆大的情形,行動版網站的開發也許會被 app 取代掉,但短期之內,行動版網站還是不會被消滅的,只是新的行動版網站不會再大幅增加,取而代之的,則是 app 化的內容。
相關閱讀:
HTC Edge...Tegra 3 四核心處理器、4.7 吋 / 720p 螢幕...
狼來了嗎!? Asus EeePad Transformer Prime遠在雲端發表了
不只是放大版的i9100,Samsung Galaxy Note動手玩心得
15 則回應
個人也是覺得App氾濫了
單就純閱讀(潛水族)一群來看, 的確不需要那麼多"app化的網頁" (ex: 某01大站的app就完全沒有讓我下載的動力XD)
載具(瀏覽器or app)越單純越好, 不用切換載具就可以看所有的內容, 這才是我們喜歡接收資訊的方式
不然那麼多的瀏覽器plug-in是幹啥吃的XD
還不就是大家想要在一個介面上完成所有連網可以進行的事
一直以為要用行動版網頁或是app呈現服務
最大的考量點應該是在於這個服務的功能需不需要用到手機硬體功能
舉例來說像是陀螺儀或是定位功能、攝影鏡頭功能等等
(有點久沒更新資訊,不知道現在手機瀏覽器支援這些功能到什麼程度)
如果你的app用不到這些硬體功能,又只是資訊內容呈現的話
為何需要特地搞個app來給apple store審核,還動不動就因為版本更新在一個頭兩個大
這也是Apple現在不接受一本電子書就自成一隻app的原因吧??
簽名檔之***我想作個好人***
遇到不同事 有不同方法。
如果每個網頁都一個app
光是切換視窗 就瘋掉了。
但如果那個網頁豐富到我佇足10分鐘以上,那變成app也無妨了。
以我的差別是介面吧
以FB為例,我都是用內建app,不喜歡用行動版網頁。
不過內建app不能用粉絲頁,還是要回到行動版網頁。
若不談粉絲頁的話,不喜歡用行動版的。
我覺得原因不在於原理的問題,而是使用的感覺。用行動版網頁我還要打開瀏覽器,輸入網址或是用書籤。但app就是直接按到我要到網站,按到我要的功能,在操作上會比較直接一點。
此外,我也很討厭使用平板的時候,會開行動版網頁……(幹,這才是重點吧,10吋平板我開行動版網頁幹嘛……)
至於尺寸界定,我很簡單啦,手機能接受的就是5吋以下。就只有智慧型手機與平板兩種分類,科科。
"行動版網頁" = "一般網頁" - "Flash廣告"
以我的差別是介面吧
我覺得原因不在於原理的問題,而是使用的感覺。用行動版網頁我還要打開瀏覽器,輸入網址或是用書籤。但app就是直接按到我要到網站,按到我要的功能,在操作上會比較直接一點。
XD這招倒沒試過,不過以FB來說,還是有操作上的差異,這差異比較起來,還是會選app。
以我的差別是介面吧
我覺得原因不在於原理的問題,而是使用的感覺。用行動版網頁我還要打開瀏覽器,輸入網址或是用書籤。但app就是直接按到我要到網站,按到我要的功能,在操作上會比較直接一點。
這個superphone單純用尺寸界定不會太奇怪嗎
現在smartphone邁向雙核甚至四核 ram由512mb邁向1gb 瀏覽網頁可以說近乎無礙 但是跟尺寸有關嗎?
還有行動版網頁或者app除了螢幕尺寸大小取捨之外 呈現給使用者的情報如何利用層次排列達到最大化精簡也很重要吧
如果充滿了零瑯滿目的連結或是只有少少幾個可用的功能 那都不如直接開pc版網頁實在
這點無論app或是行動網頁 近一年來使用smartphone感覺是這樣 有些真的設計不太好 而好的無論是app或者行動網頁都有人會用
沒有誰撐的久 只有誰的作的好 我的一點短淺看法是這樣的
這個superphone單純用尺寸界定不會太奇怪嗎
現在smartphone邁向雙核甚至四核 ram由512mb邁向1gb 瀏覽網頁可以說近乎無礙 但是跟尺寸有關嗎?
還有行動版網頁或者app除了螢幕尺寸大小取捨之外 呈現給使用者的情報如何利用層次排列達到最大化精簡也很重要吧
如果充滿了零瑯滿目的連結或是只有少少幾個可用的功能 那都不如直接開pc版網頁實在
這點無論app或是行動網頁 近一年來使用smartphone感覺是這樣 有些真的設計不太好 而好的無論是app或者行動網頁都有人會用
沒有誰撐的久 只有誰的作的好 我的一點短淺看法是這樣的
當然這邊定義的方式是以筆者個人的觀點,筆者是以螢幕可能的解析度、攜帶的便利性,去提出 Super Phone 的定義,這個都是可以討論的,畢竟目前 Super Phone 並沒有一個精確的定義
( 這種事情是微軟跟 Intel 比較愛搞的),不過肯定 Super Phone 的硬體規格事必要比主流的 SmartPhone 更高,而為了發揮效能,筆者才會以螢幕尺寸當作參考依據。另外也感謝樓上三位的回應,畢竟這只是筆者一時興起的題目,筆者本來就只是提出個人化的觀點,不是在作研究報告,畢竟這個寫的再好再詳細也只是大家看一看過陣子就被遺忘了,但還是歡迎有更多的意見相互交流,畢竟這個世界瞬息萬變,今日的驚嘆號,也許只是明日的句號或是問號...
隨著行動裝置的pixel size越來越高,我覺得行動版網頁的需求會越來越強
桌上型螢幕一般大概是72dpi(左右),中文字只要9px以上就可以叫做安全大小了。但是在iPhone的300dpi+上,字卻需要30px左右才能算是安全大小。而且行動裝置的pixel size會越來越大,裝置卻很難跟著變大,所以dpi會越來越高、越來越高,一直高到跟桌上型螢幕變成不同的世界。
--
解決方法:以後不管是網頁還是手機APP,大概都得要用向量圖了
給一樓一點不一樣的想法
目前我們公司的確是把網站系統給app化並嵌入成app,或許有人會說這跟直接開瀏覽器沒兩樣,但對於企業以及一般大眾市場來說,如果有個專屬的app的話對於企業形象的確是有加分的效果,且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直接點選app比起key網址是相對簡單非常多的。
當然有人可能也會有疑問說為何不如直接寫app,但在實務上網站系統常常因為業務需求會做修改變動,我們不能去保證說每一位使用系統的人在使用前都去更新app,更何況在iOS上的話程式改版還要加上審核時間,不論對使用者以及我們開發者都會造成許多不方便。
當然直接透過瀏覽器一樣能夠操作系統,只不過看似對很多人是拖褲子放屁的行為,實際上這對企業面上或是客製化軟體都是有他的考量在。
我回一下我所看到的情況 - apps 濫的程度已經超過了當年的網頁泡沫,apps 已泡沫化 並將會爆破
試想一下,如每個機構、每個網站都推出 apps 的話,你手機需要安裝多小個 apps?小則十多,多則幾百吧。
在手機上找出一個 apps 方便嗎?如沒有太多 apps 的情況下倘何,但已安裝了幾十個 apps 的情況下就不太方便了。
為什麼要 使用 apps 而不直接在瀏覽器上打網址,會比較方便嗎?不會,因為你要事先下載 apps 到手機上,才能開啟。
apps 會為公司的企業形象加分嗎?可能會,但要視乎 apps 的內容,如果內容與網頁一樣而又不能離線工作的話,應該會有反效果。
apps 會為加強宣傳你的公司嗎?會,但先要宣傳好那個apps,所以直接宣傳你的公司會比較直接。
那個 apps 會為你公司帶來什麼效益?
為什麼一個用戶要保留你公司的 apps 在手機?
當你公司的 apps 沒有太特別的用途時,你用 apps 作宣傳方法就沒有優勢了。
你的論點我同意,一切都是以內容而定,因為我們公司是使用者有這樣的需求,所以有這樣的開發,希望將原本是用於電腦上的核心系統建置另一套可用於平板與智慧型手機的介面,這是我們公司對於這種需求的解決方式。
app的確是泡沫化了,但我的論點在於不見得使用者或是企業就沒有這種需求,也不代表這種方法一定不好,有內容以及滿足使用者需求才是該注重的點。
給一樓一點不一樣的想法
目前我們公司的確是把網站系統給app化並嵌入成app,或許有人會說這跟直接開瀏覽器沒兩樣,但對於企業以及一般大眾市場來說,如果有個專屬的app的話對於企業形象的確是有加分的效果,且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直接點選app比起key網址是相對簡單非常多的。
當然有人可能也會有疑問說為何不如直接寫app,但在實務上網站系統常常因為業務需求會做修改變動,我們不能去保證說每一位使用系統的人在使用前都去更新app,更何況在iOS上的話程式改版還要加上審核時間,不論對使用者以及我們開發者都會造成許多不方便。
當然直接透過瀏覽器一樣能夠操作系統,只不過看似對很多人是拖褲子放屁的行為,實際上這對企業面上或是客製化軟體都是有他的考量在。
我回一下我所看到的情況 - apps 濫的程度已經超過了當年的網頁泡沫,apps 已泡沫化 並將會爆破
試想一下,如每個機構、每個網站都推出 apps 的話,你手機需要安裝多小個 apps?小則十多,多則幾百吧。
在手機上找出一個 apps 方便嗎?如沒有太多 apps 的情況下倘何,但已安裝了幾十個 apps 的情況下就不太方便了。
為什麼要 使用 apps 而不直接在瀏覽器上打網址,會比較方便嗎?不會,因為你要事先下載 apps 到手機上,才能開啟。
apps 會為公司的企業形象加分嗎?可能會,但要視乎 apps 的內容,如果內容與網頁一樣而又不能離線工作的話,應該會有反效果。
apps 會為加強宣傳你的公司嗎?會,但先要宣傳好那個apps,所以直接宣傳你的公司會比較直接。
那個 apps 會為你公司帶來什麼效益?
為什麼一個用戶要保留你公司的 apps 在手機?
當你公司的 apps 沒有太特別的用途時,你用 apps 作宣傳方法就沒有優勢了。
目前我們公司的確是把網站系統給app化並嵌入成app,或許有人會說這跟直接開瀏覽器沒兩樣,但對於企業以及一般大眾市場來說,如果有個專屬的app的話對於企業形象的確是有加分的效果,且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直接點選app比起key網址是相對簡單非常多的。
不過癮科技的App功能不好又容易當...
很久沒用了說~_~
Mobile的網頁確實有他存在的必要,諸如按鈕選單之類的,若沒有像針對iPhone這樣做出滾輪捲軸,瀏覽應該很痛苦吧。
不過裝置也必須做出改變。像Safari的閱讀器就非常好,讓瀏覽網站資訊像看電子書一樣,很單純,又不用一直縮小放大,只需專注在內容閱讀上,才是造福使用者的設計。
很單純的錯了, app 版網頁和mobile 網頁本質上沒有不同。要下載一個app來瀏覽mobile site 是多此一舉, 而且考慮到開發的成本, 開發一個mobile site 比 開發 n 個平台的app 要方便得多。
正好相反, mobile site 會興起, 而app 會衰落, 有留意的話就知道google 正在力推mobile site, 是因為很多手機用家都知道, 有mobile site 的網站比沒有的方便很多, 有mobile version 的forum 都比沒有的好, 就像此forum和 android central比較一樣。
除非app 添加其他服務 如widget 和notification, 否則不如上mobile site. 不知道有沒有人察覺, 用bloomberg mobile site 瀏覽的資料和bloomberg app一樣多, 載入時間一樣, 而且沒有廣告。另外google 也不再做bb 的gmail app, 原理一樣。
cool3c這個論壇火不起來有一部分也是因為沒有mobile site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