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一句話來形容 Nintendo 3DS:開創裸視3D遊戲新紀元
任天堂的掌上遊戲機輝煌歷史從 Game & Watch 就已經開始,而 GameBoy 則是奠定任天堂霸主的地位,並且同時開創掌上遊戲機的黃金時代,在其他遊戲機廠商陸續加入戰場與退出戰局,任天堂在掌上遊戲機始終屹立不搖;轉眼間,任天堂的掌上遊戲機也發展到第八世代的3DS了,如同字面上代表的,3DS 最大的特色就是導入裸視 3D 技術,成為全球首款裸視 3D 的掌上遊戲機。
3D 設計上依循大受好評的 Ds 雙螢幕搭配電阻觸控的折疊機身設計,上方顯示為 3.53吋 可裸視 3D 顯示器,下方為搭載觸控功能的3.02吋第二顯示器,機身也內建 3D 景深控制鍵,能夠依照自己的接受程度,調整裸視 3D 的景深,若眼睛無法承受裸視 3D ,也可索性關閉 3D 特性,遊戲本身並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3DS 尺寸與先前的 DS Lite 相當接近,整體配置與設計乍看之下與 Ds 系列類似,不過在細節的改變相當大。
3DS上蓋備有雙相機,可以用來拍攝3D照片與影片。
機身下方中間有耳機插槽。
右側機身的撥桿是WiFi網路開關,上蓋的撥桿則是調整3D顯示的強度。
機身轉軸下方是裝設卡匣的地方,還備有紅外線。
機身左側則有音量撥桿以及SD卡插槽。
按鍵配置的部份,相較原本的設計多了一個圓形的類比滑墊,比起先前僅有單一十字按鍵,這個類比滑墊的觸感雖不及遊戲主機的類比搖桿,但是在長時間遊戲的情況下,則是比十字鍵舒適許多。此外,也在 Select 鍵以及 Start 鍵中間多了一個 Home 按鍵,點選後可以直接回到主機的系統,不過這三個按鍵乍看下會誤認是觸控鍵,實則是物理按鍵配置,仍需施力才可觸發。不過由於效能大幅提昇的原因,3DS 的電池續航力也比 DS 系列差上不少,尤其開啟 3D 續航力會大幅下降。
此外,3DS 提供 WiFi ,可以提供 3DS 進行網路瀏覽、觀賞線上3D影片、購買線上版遊戲、無線對戰等功能,內建的瀏覽器也從 Opera 特製版換成 Netfront Based,對老玩家來說是可以感覺到的差異。另外,若在開放環境下開啟網路,3DS 的 "不知不覺" 通訊功能也會自動進行系統更新(特色之一)、新遊戲訊息、DLC等資訊提供功能。後者則能提供 "擦身通訊" 的延伸應用,例如在街上與其他 3DS 使用者錯身時,彼此的 3DS 會自動交換資訊,甚至部份遊戲會提供利用 NFC 的自動對戰功能,例如 "超級快打旋風 這款遊戲中,就提供與其他玩家錯身自動進行的戰棋對戰。
3DS承襲先前DS的雙螢幕設計,下方螢幕具備觸控功能,而上方螢幕則能顯示3D畫面。
3DS按鍵相較Ds多了控制方向用的類比滑墊,能夠降低長時間遊戲左拇指的疲倦感。下螢幕的下方的三個按鍵不是觸控按鍵,需要施力壓才有反應。
3DS是不能自行更換電池的。
實際使用 3DS ,上下顯示器解析度分別為 800 x 240 以及 400 x 240 ,不過由於上顯示器為裸視 3D顯示器,實際啟動 3D 特效時,視覺上的解析度為400 x 240, 3DS 裸視 3D 的體驗,就像是往一個箱子內望去逐漸排列,不過由於裸視 3D 受到視角的限制,進行裸視 3D 體驗時,必須維持在一定的視角內才能顯示3D效果,如果覺得不適,也可透過旁邊的 3D 景深調整來提昇舒適度。
而為了強調3D的特質,除了前方配備前置攝影鏡頭以外,後方增加一組 3D 相機,可以直接拍攝3D相片以及影片,直接在3DS上觀賞拍攝的3D影像。此外,3DS內建陀螺儀以及加速度計,並且內建一款結合相機、陀螺儀與加速度計功能的擴增實境(AR)小遊戲,拿著 3DS 不斷移動,尋找畫面中不斷飛舞的虛擬目標,並且擊落它。
3DS 自推出後已經大幅修正售價,從原本的250美金也逐漸下滑到160美金,也有望提昇市場的接受程度,而基於任天堂 DS 的雙螢幕並且結合感測器的獨特遊戲體驗,3DS 也一併繼承下來;3DS 可以說是基於 DS 的基礎下,導入 3D 顯示以及大幅提昇硬體的一款新遊戲機,雖推出時飽受價格偏高與遊戲貧乏的問題,但在降價策略以及重點遊戲陸續推出後,仍是一款值得推薦的遊戲機。
Nintendo 3DS影音介紹:
比價去:Yahoo!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