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Ultrabook是個新名詞,不過相似Ultrabook的筆電產品卻不是什麼新鮮事,純正日本生產的日系商務筆電一直以來都是超輕薄筆電的代表,與Ultrabook較大的不同,大概就是售價了;而日系商務機種當中,Sony的VAIO Z系列更一直以來都是率先採用尖端技術的科技結晶。
這次由Sony提供測試的新一代VAIO Z,光是打開包裝,就已經讓人讚嘆不已,不只因為他是Sony VAIO Z,而是它光從外觀以及整體設計,就讓人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與時下風行的鎂鋁合金機身不同,VAIO Z採用的是碳纖維材質,而且獨特的多邊收角造型,讓人一眼就能在眾多的筆電中認出它,不會與其他的產品搞混。
Sony VAIO Z一直以來,都是代表Sony筆電部門的技術力結晶,無論造型、重量或是機能,都是採用高規格標準打造,雖然價格驚人,但細看產品的完成度,就不難理解為何這款產品能夠定下如此高價。
受測的這款VAIO Z是包涵擴充基座的大全套版本,而且沒有了這個擴充基座,絕對會讓VAIO Z失色許多。不過還是要先從本體規格介紹起,這次拿到的已經是最頂級的版本,採用i7-2620M搭配8GB的RAM,並且使用兩顆128GB的SSD做RAID,而且螢幕為13.1吋Full HD,色域可達96% Adobe RGB,都是一時之選的高規硬體。
VAIO Z外觀就像武士刀的刀鋒一樣的銳利,平整化的機底除了容易收納以外,也能擴充平整式的電池延長續航力,即便增加擴充電池整體依舊平整,易於收納在包包內。
VAIO Z鍵盤採用孤島式設計,相較標準筆電觸感稍淺一些,不過輸入的手感仍算良好,而這款鍵盤具備環境感應背光功能,當光線昏暗時,鍵盤背光就會自動亮起,雖不能調整背光強度,不過不會令人覺得刺眼。觸控板也導入時下流行的多點觸控功能,不過整合在觸控板內的左右鍵略為不好壓一些。
在I/O方面,受限於散熱與體積的關係,USB僅有一個3.0與一個2.0,然而VGA、HDMI、乙太網路,一個都沒少,尤其這個乙太網路孔的機構設計,早在先前Sony就已經開始使用,有些廠商說Ultrabook由於厚度限制無法整合乙太網路,對照VAIO Z感覺格外諷刺。
新一代VAIO Z的科技靈魂所在,就是位於機身右後側的USB 3.0、或者該說是Light Peak,VAIO Z是第一款採用Intel Light Peak光傳輸技術的筆電產品,不過Sony將其與USB 3.0的插槽合併,但仔細一看,還是能看見這個插槽擁有幾個光接點。
而也因為這個Light Peak插槽,VAIO Z的擴充基座擁有比一般基座更強大的功能;從外觀看,會讓為它是個外接光碟機或是硬碟外接盒,不過這個擴充基座除了藍光光碟機以外,還搭載一張AMD 6650的獨立顯示卡,當VAIO Z接上這個擴充基座,瞬間成為配備獨顯以及光碟機的工作站。
這個擴充基座I/O也相當豐富,包括HDMI、VGA,乙太網路,兩個USB 2.0以及一個USB 3.0,可把定點使用的配備全部連接在這個擴充基座上,只要把Light Peak傳輸線接上VAIO Z,就可省去許多連接的麻煩。
而且接上這個擴充基座後,搭配機身的影像輸出,最多可同時輸出4顯示器,像是筆者本身就有使用多螢幕工作習慣,而預先將顯示器與擴充基座連接好,一回到辦公室就可立即獲得多顯示輸出的能力,滿足外出具備行動力、定點展現強大效能,若不是價格因素,真的是高效能筆電的好選擇。
這一代的VAIO Z打破高效能筆電與輕薄無緣的刻板印象,雖然擴充基座與機身並非一體產物,在行動應用中也鮮少會有人需要使用獨顯的效能,反而續航力以及攜帶性更為重要,Sony利用Light Peak技術創造超輕薄筆電的新格局,而且不僅如此,也展現出一款高價筆電應有的技術力、效能以及整體設計感。
試用的幾天內,也有了許多新想法,容後再述。
6 則回應
這次Z的設計我看01蠻多人蠻失望的...
不過這底座的設計很好啊...
底座又不是要給你帶來帶去的...
在家接底座可以省了接一堆線的煩惱...效能也能有所提昇...
擴充基座很好用阿,你看小黑家的玩指揮挺合體多歡樂 ,出門只要帶一台輕輕的出門就好啦
明明是以輕薄為取向
卻又加了一堆周邊配備
又要消費者花錢去買一堆有的沒有的東西
儘管配備都是高規格
但依舊是不方便
碳纖維材質的散熱效果如何有待確認
明明是以輕薄為取向
卻又加了一堆周邊配備
又要消費者花錢去買一堆有的沒有的東西
儘管配備都是高規格
但依舊是不方便
碳纖維材質的散熱效果如何有待確認
基本上除了入門等級那款以外,另外兩個版本都是搭配擴充基座販售
除非選擇入門款,或是有擴充電池需求,否則都沒有額外花費的問題
至於碳纖維散熱如何,至少個人放在大腿上使用近一兩個小時沒有發現機器過度發熱的情形
機身材質是一回事,內部散熱風道做的好不好,又是另一回事
明明是以輕薄為取向
卻又加了一堆周邊配備
又要消費者花錢去買一堆有的沒有的東西
儘管配備都是高規格
但依舊是不方便
碳纖維材質的散熱效果如何有待確認
就是為了輕薄取向,所以這台才會把一堆東西切到底座上吧...
這台把光碟機與高性能(耗能)顯卡都分到外接底座上,平常外出工作時帶筆電本體出門就好,回家要看片、打遊戲時才要和底座連起來。
明明是以輕薄為取向
卻又加了一堆周邊配備
又要消費者花錢去買一堆有的沒有的東西
儘管配備都是高規格
但依舊是不方便
碳纖維材質的散熱效果如何有待確認
這種事,APPLE不就這樣搞嗎?!IPAD很輕薄,但是卻有一堆廠商在開發IPAD用的鍵盤、保護套、SD卡插槽、行動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