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一個秋末冬初,我去了一趟花蓮,讓自己疲累的身體好好的休憩一下,從去前的規劃到行走讓我自然地開始用一些網路工具來做規劃的動作。以旅行來說,住和吃和景點的問題解決了,行程就好排許多,以往我們都用文字來排行程,常有舟車往返的不便性,如果你願意開始使用 Google Map的話,就像上圖一樣,建構出一個屬於自己的「花蓮行地圖」,把先想要住的旅館、想要吃的餐廳以及想要玩的景點全部給建上去,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快速的透過地理位置的標示,建構出每天的行程。
回頭聊一下所謂的「想要住的旅館、想要吃的餐廳以及想要玩的景點」怎麼決定了,很可惜的我並沒有用到新興網站。旅館方面我很直接的用Google搜尋「花蓮 民宿 太魯閣」,編號第一名的走過虹橋成為我的首選,這很冒險,但所幸網站內容和實際經驗的一樣好,這也間接證明了「Content is King」的真理。另外在鹽寮海岸邊打造的親海花蓮民宿,就是透過部落格介紹介紹再介紹才得以見識到的美麗旅店(註:三年後的春天,沒想到我也在這裡拍下了美麗的婚紗呢!)。
說到這個,當我秀出這個花蓮行的 Google Map 地圖給工程師看時,我們兩個大大吐了一口氣:「這時代要作網路服務真不容易,雖然大家都可以用Google或其他網站透過API存取資料,來作MashUp的動作。但事實上真的要應用網路服務的時候,我們還是以Google的產品為主,反過來Google 將愛評王、愛天氣等內容 MashUp 進來,還是作內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