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的生成有助於預防糖尿病的生成
如題,該研究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博士所得到的結果,已發表在九月號的醫學期刊中。主要是人體中肌肉的比例問題,調查13644個BMI指數超過16.5成年人中,測試肌肉量與胰島素抗性(導致第二期糖尿病發生)的關係【註一】。
每增加10%的骨骼肌率【註二】,會有降低11%胰島素抗性及12%前期糖尿病機會。前期糖尿病即是血糖比一般正常人高,但還不算是糖尿病的情況。
研究人員建議我們,如果我們要開始有鍛鍊身體的計畫,先別急著減重,因為肌肉的生成是不會讓你的體重減輕,若你先減去重量,那麼肌肉的生成也相對變少,如果你已經是第二期糖尿病(註三)的病友,那麼現在實行這個計畫也不算太晚。
【註一】 胰島素抵抗(英文:Insulin resistance),是指正常數量的胰島素不足以產生對脂肪細胞、肌肉細胞和肝細胞的正常的胰島素響應的狀況。在脂肪細胞內,胰島素抗性導致儲存的甘油三酸酯的水解,進而提高血漿內自由脂肪酸的含量。在肌肉細胞內,胰島素抗性降低葡萄糖的吸收;而在肝細胞內,降低葡萄糖的儲備,兩者共同導致血糖含量的提高。胰島素抗性引起的血漿中高胰島素和高糖含量經常導致代謝綜合征和2型糖尿病。
如題,該研究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博士所得到的結果,已發表在九月號的醫學期刊中。主要是人體中肌肉的比例問題,調查13644個BMI指數超過16.5成年人中,測試肌肉量與胰島素抗性(導致第二期糖尿病發生)的關係【註一】。
每增加10%的骨骼肌率【註二】,會有降低11%胰島素抗性及12%前期糖尿病機會。前期糖尿病即是血糖比一般正常人高,但還不算是糖尿病的情況。
研究人員建議我們,如果我們要開始有鍛鍊身體的計畫,先別急著減重,因為肌肉的生成是不會讓你的體重減輕,若你先減去重量,那麼肌肉的生成也相對變少,如果你已經是第二期糖尿病(註三)的病友,那麼現在實行這個計畫也不算太晚。
【註一】 胰島素抵抗(英文:Insulin resistance),是指正常數量的胰島素不足以產生對脂肪細胞、肌肉細胞和肝細胞的正常的胰島素響應的狀況。在脂肪細胞內,胰島素抗性導致儲存的甘油三酸酯的水解,進而提高血漿內自由脂肪酸的含量。在肌肉細胞內,胰島素抗性降低葡萄糖的吸收;而在肝細胞內,降低葡萄糖的儲備,兩者共同導致血糖含量的提高。胰島素抗性引起的血漿中高胰島素和高糖含量經常導致代謝綜合征和2型糖尿病。
【註二】骨骼肌比例(%)=骨骼肌重量/體重X100
男性正常值約34%
女性正常值約27%
【註三】2型糖尿病(舊稱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成人糖尿病),是代謝性疾病。患者其主要特徵為胰島素抵抗,相對胰島素缺乏和高血糖。常需要藥物和胰島素治療(特別是隨著疾病進展),但更常見是通過增加體育運動和膳食控制控制病況。在已開發國家,2型糖尿病患者迅速增加。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已將這樣一種增加的勢頭描述為2型糖尿病的流行。
與1型糖尿病不同,2型糖尿病過去主要在超過40歲的成年人中發病,而今卻越來越長地在未成年人中發生,可能是由於該年齡段的肥胖率升高所致,而該年齡段的患者仍只佔總患者人數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2型糖尿病幾乎沒有發展為酮症酸中毒的趨勢,其原因尚未知曉。其可能導致的一種情況是非酮症性高血糖,雖與酮症酸中毒的治療方法迥異,但它同樣相當危險。複雜且多因素的代謝改變常導致很多器官的損傷和功能損害,在兩型的糖尿病中最重要的累及部位即是心血管系統,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顯著增加
5 則回應
然後30年後又有人要以另一種理論來推翻原來的結論嗎…
然後30年後又有人要以另一種理論來推翻原來的結論嗎…
真厲害 !...好像都是如此...XD
嗯....我可能下輩子才有辦法得知了....或許30年後知道時也沒啥參考價值了
在Ptt的體適能板板友shdai,對於這篇有個回應,有個很好的反面思考,將之轉貼過來,全文如下:
--------------------------------------------------------
13644個sample,這應該是流行病學統計研究吧?
光看統計數字就可以得到"肌肉的生成有助於預防糖尿病的生成"
這實在是荒謬了....
首先這13644個sample的研究
不是每個sample在開始重訓前vs重訓一段時間骨骼肌率增加之後的比較
而是"不同個體之間,骨骼肌率與糖尿病罹患率之變化關係"的比較
假設統計數字是可信的
頂多只能得到"不同個體之間,骨骼肌率越高者,罹患糖尿病機率越低"的結論
因為骨骼肌率的高低是天生的 (不計重訓的影響,這個研究也沒有考慮後天重訓的影響)
所以這個結論就是說
如果你天生骨骼肌率比較高
那恭喜,得到糖尿病的機率比較低 (請注意"機率"一大群人平均的結果)
如果你天生骨骼肌率比較低
那抱歉..... (別急,請繼續往下看)
下一個問題,從統計數字得到的結論,一定是對的嗎?
依我之見,
"不同個體之間,骨骼肌率越高者,罹患糖尿病機率越低"的結論還是有很大的問題
因為這個研究找來的13644個人當中
有些已經出現insulin resistance以及前期糖尿病
肌肉變得比較難吸收養分,有可能質量會變少
所以經過思考之後
"出現胰島素抗性及前期糖尿病的個體,骨骼肌率減少的機率會提高"
(疑?這不是廢話嗎?)
正確的做法是
找13644個20歲的sample
區分有重訓跟無重訓的兩組
測量他們的骨骼肌率
然後持續追蹤三十年 看看他們三十年後insulin resistance跟前期糖尿病的狀況
如果還是得到一樣的統計數字
才可以說"不同個體之間,骨骼肌率越高者,罹患糖尿病機率越低"
而且如果重訓組的糖尿病罹患率低於無重訓組
才能得到"肌肉的生成有助於預防糖尿病的生成"的結論
你,被統計數字騙了嗎?
因為奕之華身高很高的關係,,, 所以標準身材體重應該是 80~82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