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電池上的安全標章,那可是關係著鋰電池安全的

2011.07.14 09:00PM
是別小看電池上的安全標章,那可是關係著鋰電池安全的這篇文章的首圖

 現在的手持電子設備滿街跑,多半早已捨棄鎳氫電池,改用鋰電池。但電池畢竟是電池,不管是什麼材質,電池的安全還是很重要的,所以民間認證組織UL也特別針對鋰電池的安全性發表一份白皮書,告訴大家鋰電池到底在哪些狀況下可能發生危險,又鋰電池的安全測試到底測了些什麼。

別認為民間認證的安全認證只是作個樣子,隨便都能拿到認證,UL這家認證組織的重要性可是可以視為北美安全性的基準。UL創立於1984年成立的民間認證單位,長期與美國安全驗證單位合作,由UL提出的認證標準,也可視為產品在北美銷售所需通過的驗證。

而台灣UL是UL第一個海外認證實驗室,長期以來也與台灣官方認證單位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並且在電動車電池方面,與工研院、TUV德國萊茵針對輕型電動車(例如電動機踏車以及電動高爾夫球車等)鋰電池推出BATSO認證計畫,並且積極推廣到國際舞台。

而UL也一直在為各大廠商進行鋰電池的安全驗證,它們也在各種為廠商測試電池的過程中發現鋰電池可能的問題,其中,包括電池本身的製造過程的雜質混入、電池老化,或是外在的高溫、高壓、潮濕環境、穿刺、擠壓或是外部加熱等,都是可能造成鋰電池發生危險的外在因素。所以UL也模擬各種鋰電池在日常使用情形可能發生的危險。

尤其是穿刺測試,更是UL近期特別強調的。除了傳統的穿刺測試方式,UL還有獨家的"純針擠壓內短路測試",在不刺穿電池的前提下,更能精確模擬接近真實出局部性短路的情況,像是不小心被釘子、原子筆刺穿手機電池,就屬這樣的情形,不過像是子彈打中電池的情形應該就不在討論範圍內吧XD。

UL也計畫未來還要導入材質分析以及失效模式分析,進一步提昇電池測試的可靠度;所謂的失效模式,就是在生產以及設計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產品錯誤以及瑕疵,舉例來說,像是Sony幾年前代工的鋰電池因為生產過程污染造成的自燃,就可歸類在失效模式的研究中;如果能在安全驗證的程序中,加入對這兩類可能危險因素的驗證,可以確保產品有更高的安全性。

如果對鋰電池的安全議題有興趣,可以到UL下載這份英文版的鋰電池安全議題白皮書,不過他需要註冊呦:UL白皮書下載

7 則回應

  • 是「鈍針」擠壓吧?

    2011-07-14
  • 最恐怖的是,部分電信手機商為了衝業績,都會跟客人強力推銷“和原廠同樣品質,但價錢卻又公道合理的便宜”二線廠商的“備用”電池,和“充電時比較不傷主機本身”的座充。

    2011-07-14
  • 我很多次都跟我老妹講一起放在一起的危險性,她都笑我小題大做。:P

    2011-07-14
    • Nick_Tesla wrote:

      我很多次都跟我老妹講一起放在一起的危險性,她都笑我小題大做。:P

       

       你是說把東西跟你老妹放在一起很危險?(誤)

      2011-07-15
  •  多年前小弟參觀過一次UL的電池測試實驗室(當然是靜態的,動態測試太危險了),當時還播放一些實際發生意外的影片,包括電池在飛機高空中因為高壓而燃燒起來,或是電池被原子筆捅到短路燒起來之類的,也不難想像為何鋰電池需要進行完整的驗證。尤其很多人還把電池跟危險物品放在一起,像是把電池跟鑰匙一起放到口袋中,基本上就很容易發生意外...

    2011-07-14
    • raud.Shu wrote:
      Chevelle.fu wrote:

       多年前小弟參觀過一次UL的電池測試實驗室(當然是靜態的,動態測試太危險了),當時還播放一些實際發生意外的影片,包括電池在飛機高空中因為高壓而燃燒起來,或是電池被原子筆捅到短路燒起來之類的,也不難想像為何鋰電池需要進行完整的驗證。尤其很多人還把電池跟危險物品放在一起,像是把電池跟鑰匙一起放到口袋中,基本上就很容易發生意外...

       

       

      高空為何會高壓呢?正常應該會失艙壓才對吧?

       

      莫非是急拉or俯衝?

       

      拍謝,借我吐槽一下 :P

       

       

       

       會不會是電池內部高壓?

       P1 *V1  = P2 *V2  ......因為高空壓力低,所以電池膨脹,因為電池內部壓力向外膨脹,所以照成高壓?

       

      好吧純粹是我的臆測.....請專業的來解釋 XD

      2011-07-15
    • Chevelle.fu wrote:

       多年前小弟參觀過一次UL的電池測試實驗室(當然是靜態的,動態測試太危險了),當時還播放一些實際發生意外的影片,包括電池在飛機高空中因為高壓而燃燒起來,或是電池被原子筆捅到短路燒起來之類的,也不難想像為何鋰電池需要進行完整的驗證。尤其很多人還把電池跟危險物品放在一起,像是把電池跟鑰匙一起放到口袋中,基本上就很容易發生意外...

       

      高空為何會高壓呢?正常應該會失艙壓才對吧?

      莫非是急拉or俯衝?

      拍謝,借我吐槽一下 :P

      201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