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觀念是人的認知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自然下降,尤其過了40歲後。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和美國史丹佛大學的聯合研究小組透過對3,263名參與者的長期追蹤發現,事實可能恰恰相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持續運用大腦的人,即使年過六旬,其認知能力仍在提升。
研究團隊追蹤了同一批德國人(3,263名參與者)三年半的變化。結果發現
- 一般人的讀寫能力會持續提升到46歲才開始輕微下降
- 一般人的算術能力會提升到41歲後開始下降,但不會低於20多歲時的水平
當研究人員將參與者以動腦頻率分組後,發現:
- 經常動腦思考、閱讀或計算的人,即使60多歲,能力還在持續提升
- 很少動腦的人:能力確實會隨年齡下降
表格顯示不同年齡的讀寫能力和算術能力差異的表格。紅線表示經常使用語言和數字技能的個體的認知能力變化,而藍線表示較少使用這些技能的個體。
除此之外,認知能力的保持與提升不僅僅與是否是白領工作或高學歷有關。關鍵在於個人是否頻繁使用自己的大腦:
- 即使是藍領工作者,只要經常動腦,認知能力同樣能保持不下降
- 即使是白領或高學歷人士,如果不經常使用大腦,認知能力也會下降
研究小組指出,這些發現與認知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的普遍看法相矛盾。無論年齡大小,身處經常使用技能的環境中實際上可以提高認知能力,老灰仔老化=腦袋不清楚的等式並不一定成立。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這裡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