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TUF Gaming Radeon RX 9070 OC Edition 16GB GDDR6顯示卡評測,越級效能又能讓舊主機輕鬆升級的超值產品

2025.03.05 10:00PM

AMD在2025年CES宣布基於RDNA 4架構的Radeon RX 9070系列,雖然AMD據稱RDNA 4系列不會再有更高階的產品,然而AMD開出549美金起的價格,並強調具有出色的越級效能與大幅改善的驅動穩定度,也象徵AMD定位RDNA 4是作為搶占玩家市場最大宗的700美金以下市場,還強調可提供充裕的Day 1貨量,也不免好奇AMD的Radeon RX 9070系列該如何扭轉長期被NVIDIA壟斷的顯示卡戰局;此次華碩提供了TUF Gaming Radeon RX 9070 OC Edition 16GB GDDR6(以下稱TUF Gaming RX 9070)供評測,從結果來說或許真有機會趁虛而入。

▲RX 9070瞄準的是還在使用Radeon RX 6800 XT與RTX 3080及之前世代顯示卡的玩家

AMD定位RX 9070系列為700美金以下市場的殺手級產品,除了基本運算架構的提升,也增強過往較為貧弱的光線追蹤效能與AI運算能力,並可支援以AI驅動的FSR 4遊戲視覺增強功能,另外還主打僅需使用傳統的8 Pin連接器以及最高304W的TBP,使遊戲玩家能幾乎沿用現行的系統、不須變動電源供應器或轉接線就可順利使用;其中Radeon RX 9070更僅有220W的TGP,意味著非OC版本僅需一顆高品質的650W電源供應器理應就可順利使用。

▲Radeon RX 9070搭配主流的Ryzen 7預估需650W電源

▲Radeon RX 9070 XT需搭配750W以上電源

筆者認為,雖然Radeon RX 9070 XT與Radeon RX 9070的價差僅50美金,單看規格與性能似乎怎樣都該選Radeon RX 9070 XT,但對於單純只想以最低成本進行升級的玩家,倘若想沿用既有電源供應器,透過華碩官方提供的能耗計算機,搭配Intel Core i7(不知為何計算機選Core Ultra系列無法估算)或Ryzen 7等級處理器,Radeon RX 9070僅需搭配650W以上電源供應器,而Radeon RX 9070 XT則須搭配750W以上。華碩電源供應器需求估算網站:PSU功率計算機

▲雖然網路上人人都i9、Ryzen 9與X3D,不過回歸現實Ryzen 5、Core Ultra 5、Ryzen 7與Core Ultra 7才是最大宗用戶選擇

雖然現在主流新系統的電源供應器配置多半為750W及以上,不過若把時間回推4年前,當時搭配中階顯示卡的系統也可能僅為650W,故在不想因為升級顯示卡並更換電源供應器的前提下,也許帳面上的100W電源供應器需求落差,就會使Radeon RX 9070與Radeon RX 9070 XT有明確的分眾,畢竟從現在的遊戲來看,倘若當前的系統已經是使用Intel第12代Core或AMD Ryzen 5000系列以上的處理器,搭配此級距的顯示卡應該不至於需要整個平台升級。

▲從顯示卡整卡長寬厚相同、PCB預留三個供電位置不難理解華碩兩款TUF共享多數資源

華碩因應Radeon RX 9000系列初步規劃主流的TUF Gaming與超值的Prime產品線,同時Radeon RX 9070與Radeon RX 9070 XT的散熱器也共享設計,尚未看到ROG Strix等級的產品也許可視為廠商多半還是有些試水溫的跡象,畢竟長期下來AMD顯示卡的受眾相對少,加上產品本身就鎖定略高於主流一階的定位,專注在玩家最容易接受的產品等級會比起著重形象的旗艦產品來的重要。

▲盒裝以象徵AMD的紅色作點綴

▲220W TGP的卡使用3.15槽三風扇散熱器有點殺雞焉用牛刀...

▲背面利用立體視覺圖案呈現類似貨櫃的質感

▲畢竟是AMD晶片,側面自然是施加RADEON字樣

▲近看就會發現背板不是立體沖壓只是圖案

TUF Gaming Radeon RX 9070 OC Edition 16GB GDDR6的散熱器設計使用TUF Gaming主打的軍武風設計,風扇遮罩採用深灰色基底與硬朗的線條感呈現剛硬的形象,同時也不再像前幾年後方TUF標誌凸出一小塊,整體設計更簡約洗鍊,風扇一面搭配亮銀色的有著類似由鋼條構成的鋼板圍籬感,反面則透過視覺差的圖案呈現像是貨櫃般的風格。不過3.125槽、長330mm的大小對於220W TGP的卡而言似乎還是豪華了些就是。

▲雖是3.15槽不過檔板僅使用2個,但不太確定如果機殼檔板會不會影響第三槽高度的風扇遮罩風道

▲使用三個軸向風扇

▲可切換兩種BIOS模式

作為TUF系列產品,TUF Gaming Radeon RX 9070 OC Edition 16GB GDDR6強調使用軍規級零件,並於PCB施加具防潮、防碎屑的塗層,同時GPU與散熱器之間使用相變導熱墊作為介質,雖傳導效率可能不偌液態金屬,但也是在性能與可靠性取得平衡點,搭配三個雙滾珠軸承的軸流風扇與通風的四導管散熱鰭片設計提供出色的解熱能力,同時還有靜音與效能兩組BIOS可供切換。

▲華碩當前TUF系列顯示卡僅有尾部的標誌會發光

▲使用兩個標準PCIe 8 Pin供電,建議自電源供應器各自獨立一路連接

▲兩個8Pin供電也不至於太紊亂,不過比較早期的電源供應器的8 Pin通常會設計分接就不太好看

TUF Gaming Radeon RX 9070 OC Edition 16GB GDDR6採用的設計與TUF Gaming Radeon RX 9070 XT OC Edition 16GB GDDR6幾乎如出一轍,唯一的差別是TUF Gaming RX 9070為雙8 Pin電源連接器、TUF Gaming RX 9070為3個8 Pin電源連接器。不過提醒對DIY主機不太熟悉的玩家,建議每個8 Pin都由電源供應器獨立的供電線路連接,避免由同一條8 Pin線的分接器直接連接,避免電源端單一線路輸出不足影響穩定。

▲搭配的是AMD的Ryzen 7 9800X3D,不過筆者自行配裝還是會選更平價的7800X或9700X

▲放在顯示卡與水冷頭之間的風扇是為了幫PCIe Gen 5 SSD降溫,算是裸測時貪圖方便的因應方式

此次搭配的平台為AMD Ryzen 7 9800X3D,搭配華碩TUF Gaming X870-PLUS WIFI主機板,芝奇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焰鋒戟RGB DDR5-6400記憶體,美光Crucial T700 2TB PCIe Gen 5 NVMe M.2 SSD記憶體做為測試平台,電源供應器搭配TUF Gaming 1000W軍戎白,環境為辦公室冷氣環境的裸測方式。

▲3DMark相關測試項表現

▲全軍破敵:三國測試項

▲德軍總部:血氣方剛測試表現

▲古墓奇兵:暗影表現

▲刺客教條:奧德賽測試表現

▲Dirt 5測試表現

▲F1 23測試表現

▲星際異攻隊測試,比較同為最高特效的光線追蹤開啟前後差異

▲刺客任務開啟光線追蹤前後的效能變化

▲電馭叛客2077測試,開啟光線追蹤加速搭配FSR 2.1的表現

▲電馭叛客2077同樣光線追蹤加速畫質設定,改為FSR 3.1但未開啟幀生成的表現

▲電馭叛客2077測試光線追蹤加速、開啟FSR 3.1幀生成的表現

▲電馭叛客2077測試改為極高畫質搭配FSR 2.1

▲電馭叛客2077測試改為極高畫質搭配FSR 3.1

▲Monster Hunter:Wilds測試,高畫質關閉圖像增強

▲Monster Hunter:Wilds測試,預設高畫質搭配FSR

▲Monster Hunter:Wilds測試,搭配FSR與幀生成

▲Monster Hunter:Wilds測試,改為預設的極高畫質(使用FSR關閉幀生成)

▲Monster Hunter:Wilds測試,極高畫質並開啟幀生成

▲黑悟空:神話的表現就有些尷尬...

▲即便依照系統推薦設定改為高特效在2K解析度下也不到60fps...

考慮到549美金定價、220W TGP等條件,TUF Gaming RX 9070的測試效能表現可說是相當的亮眼,由於筆者手邊沒有GeForce RTX 50可以當成對照組,但以GeForce RTX 4070 Ti(非Super版本)當成對照組,多數測試項與2K解析度的表現皆有相當接近甚至小幅領先的表現,但要留意的是與NVIDIA合作密切的黑悟空:神話即便依照系統偵測推薦的高畫質也不到60fps,倘若開啟影視級畫質更不到30fps。

▲畢竟共享原本可對應到304W晶片的散熱器,即便在高負載的噪音也相當低(測試平台運轉時最吵的恐怕是水冷頭幫浦的高頻聲)

另外,受惠於與304W TGP的TUF Gaming Radeon RX 9070 XT OC Edition 16GB GDDR6共享散熱器設計,即便在遊戲測試項的高負載情境也未發生過明顯的風扇噪音,且預設的0dB模式僅會在55度以上運轉,只不過如果是為了要能夠在SFF機殼系統安裝,3.15槽與330mm的尺寸還是稍嫌尷尬了一些,但華碩也還提供了三風扇、2.5槽、314mm的Prime版本供選擇,雖然理論上運轉聲音可能會略大一些。

▲RX 9070建議售價與RTX 5070相同,也許很有機會突圍

由於AMD並不像NVIDIA直接公告各銷售區域的最低建議售價,除了中國以外皆以美金作為最低建議參考售價,如果TUF Gaming Radeon RX 9070 OC Edition 16GB GDDR6在台灣的售價能夠與同級的TUF Gaming RTX 5070 OC Edition 12GB GDDR6相當、加上兩個品牌當前類似價位的前一代產品在台灣已是空窗,筆者認為遊戲性能表現顯著提升、對電源供應器友善同時記憶體拉高至16GB的Radeon RX 9070是相當有機會突圍的。

▲對新裝機的玩家兩款產品要求的電源供應器功率應該不成問題,但如果是舊系統升級就不好說,畢竟650W作為主流規格也持續數年時間

不過畢竟與Radeob 9070 XT僅有50美金價差,兩者的CU數量仍有差距、勢必反映在效能,而且先前傳聞Radeon RX 9070 XT的表現幾乎可上打NVIDIA的GeForce RTX 4080,但僅需599美金的官方建議最低價格甚至還低於GeForce RTX 5070 Ti,想必會有不少玩家索性跳一階。但若是精打細算的玩家則還要考量搭配的電源供應器問題,倘若是既有系統直接升級,Radeon RX 7900僅需650W電源供應器的要求還是與Radeon RX 7900 XT的750W有差的。

當前無論AMD或NVIDIA都處在顯示卡產品線世代交替的時期,近年兩大品牌也不約而同積極進行庫存管理,避免新品推出之際受到前一代同級產品的影響,市場上前一世代顯示卡的新品庫存水位相當低且價格也沒有明顯調降,然而不確定是否真的產能不足,或是人為因素,由於NVIDIA GeForce RTX 50系列的供應量相當低,造成許多鎖定中高規格系統的玩家沒有顯示卡可買或價格被明顯哄抬的情況,AMD則大打價格優勢與充裕庫存,倘若開賣之際NVIDIA仍未改善供貨,也正是AMD反攻的大好機會(雖然原價屋的公告可能還是令台灣玩家失望了)。

▲AMD的顯示卡是否有可能循Ryzen CPU模式向NVIDIA發動反攻就看這次了

AMD在CES公布將發表RDNA 4架構的Radeon RX 9000系列顯示卡時,也宣布改變命名方式,使旗下產品能與競品的命名原則類似,便於玩家分辨,故此次的Radeon RX 9070與Radeon RX 9070 XT,就可視為對應NVIDIA GeForce RTX 5070與Radeon RX 5070 Ti的定位;雖然筆者對此有些微詞,不過想到消費者踏進店裡向店員詢問:「我要一張70的卡、有貨就好」的時候,只要AMD兌現承諾,那這樣的策略就是相當成功的。